第1章 第一章

四季轮回往复更迭,又是一年的春日。

春日的时光,如同一首细腻而悠长的诗篇,总不知何处缓缓铺开,以其独有的魅力唤醒沉睡的大地。春风轻拂,万物复苏,绿意盎然的景象铺满每一个角落,而东山之巅的杜鹃花海,更是春日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那片片红艳,像是大自然的调色盘上最炽热的颜色,燃烧着生命的激情与活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热情与希望。

承德帝宋元明,这位屹立于东山之巅的帝王,他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消瘦和单薄。他凝视着远方,那连绵起伏的山脉,蜿蜒流淌的河流,此刻的他,在远眺这片自然美景的时候,恍惚间有了一种错觉,仿佛他不仅仅是个看客,而是这片土地切切实实的掌控者和守护者。

深深的吸一口气,宋元明呼吸着春天的气息,“这春日时光,真是美妙至极啊。”宋元明的声音在微风中飘荡,带着几分感慨,几分叹息,他的话语似乎在赞叹这大好河山,只是接下去的话语,却不那么美妙和简单了,“死在这时候,会不会特别美?”

后半句话,承德帝宋元明似乎只是在自言自语,话音十分微弱,就如同山间清晨的露珠,轻轻滑落,在阳光的照耀下很快消失在空气中,不留一丝痕迹,就连站在他身边的人都几乎要无法听清。

不过即便如此,站在宋元明身边的宰相林洋显然还是听到了身侧帝王的低声轻语,便将之前看向远处的目光转回来,淡淡瞥向晨光之中的年轻帝王。林洋听着,倒是觉得这位帝王的话语里除了感慨、赞叹和高兴之外,似乎还暗含了几分不易察觉的赞不舍和惋惜。

因为身份限制,林洋站在宋元明身后半步远的距离,所以他自然是无法看清此刻宋元明脸上的表情,只能看到他的一点侧脸和背影,风吹过,帝王身上的袍袖随风飘起来,更是显得宋元明的腰身纤细,不堪一握。这一瞬间,林洋仿佛在宋元明的身上看到了些不应出现在这个年龄的帝王身上该有的孤寂和落寞。

或许,宋元明也并非他表现出来的那么憎恨宋思齐吧。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了,计划已经开始,不论宋元明是怎么想的,一切很快都会有个结果了。

思及此,林洋并未就宋元明的后半句话发表什么看法和意见,只是开口顺着年轻帝王的前半句话接了下去:“过了今天,等到铲除宋思齐,这大好春光皆是皇上的,想必会更加美妙得多。

宋元明听完林洋的话,没有再开口,一时只剩风吹过的声音,天地间仿佛一片宁静。

*****

当然,这只是仿佛而已,站在此处的人,显然内心并不安宁。

在宋元明和林洋身后不远的密林里,持械的侍卫们,他们的身影隐匿于树影之间,如同沉默的幽灵,紧握着手中的兵器,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而在密林的更深处,还潜伏着一群死士,他们是执行特殊任务的精英,面容冷峻,眼神锐利,身上散发着一股令人心悸的杀气。这些死士,就如同黑夜中的利刃,随时准备刺破黎明的宁静,执行着那些见不得光的任务。他们的存在,让空气变得愈发凝重,仿佛连时间都为之停滞,林间的鸟儿们也像是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危机,选择了沉默。

这不平常的安静,就如同暴风雨前的平静,只等着平衡被打破,引发一场风雨。

宋思齐的目光掠过眼前的山峦,那片熟悉而又充满生机的东山,宛如一幅精心勾勒的水墨画卷,展现在他的视野中。山势连绵起伏,犹如大地的脉络,延伸至远方,与天际相接。草木葱郁,绿意盎然,仿佛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最真挚的馈赠。在这片生机勃发的景象中,一条蜿蜒向上的山路若隐若现,它像是山的脊梁,引领着行者穿越森林,攀登至顶峰。

沿着这条山路,正有一队士兵迅速接近,他们身着统一的军装,步伐整齐划一,即便是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也展现出非凡的纪律与训练有素。这支小队,人数虽然不多,但其行止之间,已然能看出必是一支精锐之师。

他们是宋思齐麾下的精兵,是他在无数个日夜中,倾注心血与智慧锤炼而成的铁军。

宋思齐在练兵之道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深厚的造诣。这些年来,宋思齐的练兵成果显著,他带的这些士兵在与敌国的战斗中,展现了惊人的战斗力与顽强的斗志,成为了大齐国防的中流砥柱。如果他不是摄政王,而只是大齐王朝一个忠心耿耿的大将军,宋元明应当是会很欣赏他的,只是很可惜,这种如果没有发生,这样一个战功赫赫的人,他偏偏还是摄政王。

承德帝宋元明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那个队伍最前方那个挺拔的身影上。那不是别人,正是大齐的摄政王,也是他的“伪皇叔”——宋思齐。

之所以说宋思齐是宋元明的“伪皇叔”,是因为他俩之间其实并不存在血缘关系,宋思齐之所以能成为宋元明的叔叔,是源于一段历史过往。

*****

宋思齐的出身,并非如同其他皇族成员那样,出自宋氏皇族,流淌着大齐皇家的血脉,而是将军于衷的遗腹子。

于衷,这位曾为大齐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其传奇人生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也曾在大齐的朝堂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西南边陲的起义烽烟四起,北面黎国屯兵莫特河,战事一触即发。而就在此刻,西北夏国却乘虚而入,发动了对关阳城的猛烈进攻,意图一举吞并大齐西北疆域。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于衷临危受命,率五千精兵扼守关阳城,誓死保卫这片土地。

面对夏国数倍于己的兵力,于衷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与不屈不挠的斗志。他巧妙运用地形优势,以少胜多,将敌人一次次击退于城下。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围城战中,于衷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以坚韧的意志和卓越的战术,紧靠五千兵卒,成功坚守了关阳城长达五个月之久。直至大齐平定了西南叛乱,援军终于抵达,解除了关阳城之围。于衷的坚守,不仅挽救了关阳城,更为大齐赢得了宝贵的缓冲时间,使得朝廷能够缓过气来,应对四面楚歌的局面,最终稳住了阵脚。

然而,英雄的光环并未能庇佑于衷家族免遭不幸。正当于衷在前线浴血奋战之时,他的长子却因涉入一场牵涉梅家的谋逆大案,将家族推向了深渊。这位于大公子,自视甚高,却缺乏深思熟虑,不明智地卷入了梅家与外国势力勾结的阴谋中。于衷得知此消息时,正从战场重伤归来,听到家族遭受如此重创,悲痛欲绝,当场吐血,痛斥自己未能尽责,愧对皇恩与国家。重伤与绝望双重打击下,这位英勇的将军终未能撑过那一夜,带着满腔遗憾与悲愤,离开了人世。

于衷的去世,让于家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却也是这位国之栋梁的去世为家族留下了一线希望和生机。

听闻于衷去世的情形后,景文帝,也就是宋元明的祖父,感念于衷将军的忠烈,同时经过调查,于衷的长子在谋逆案中并非主谋,亦非确实想要背叛家国,只是出于好友的信任,将自己名下的一处屋宅借与梅家三公子,这处屋宅后来成为了那些谋逆之人一个短暂的停留之处。更巧的是,于大公子在这些人停留期间见过他们,但是梅三公子告诉他这些都是自己诗会的好友,于大公子尽是丝毫未起疑,把这些人真当朋友,还将家中不少事尽数告知,以致给于家带来了灭顶之灾。

当时,于衷的妻子腹中已有一个八月多的婴孩,入狱之后惊吓交加,在狱中生下了一个男婴,思及于衷过往的忠诚与牺牲,景文帝决定宽恕这个无辜的孩子,将他认作义子,纳入皇室宗谱,赐予皇族姓氏“宋”,让他得以在皇宫中与诸位皇子一同成长,享受皇家的教育与关怀。

于是这个孩子便和于家脱开了关系,得以幸存,他便是后来的摄政王,宋思齐。

后来在宋思齐的成长中,不仅继承了父亲于衷的英勇与刚毅,更在皇家的教育中,学习了治国理政的智慧与谋略。随着岁月的流逝,宋思齐逐渐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与军事天赋,而那些已经淹没的过往,也开始被人有意无意的提起来。

但是不管是在宫里,还是成人建府后,乃至最后宋思齐成为摄政王,大权在握,他却并未表现出复兴于家,重振于家的荣光的样子。

只不过身处高处,有些事不是他想不想,很多人不仅是在宋思齐耳边提及这些事,也在皇帝宋元明的耳边提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洄天

纯白恶魔

黑暗动乱,举世苍生将我复活

宠妻成狂:闪婚总裁狠狠爱

佛门签到二十年,女帝求我还俗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朕与摄政王之伏击
连载中茧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