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狐疑地盯着桌上那堆花花绿绿的纸片,攥紧铜钱。
站在桌边的超市工人,迎着一双双紧盯着她的眼睛,紧张地咽了咽口水,赶忙解释道:“各位姐妹,这券千真万确能当钱用。大家都清楚,超市可是县衙的产业,县令大人怎么会骗大家呢?这是为了让大家能用更少的钱,买到心仪的东西。”
那倒是,县衙可是人们心中的神仙,超市的东西更是好。
就是难以理解,先用钱去换纸片,再用纸片买东西,完全是多此一举,要是为了便宜,折本售卖也行啊。
搞不懂。
见众人不再出声质疑,超市工人接着说道:“这券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啊。
“可这……”前方人还在犹豫。
“八文变十文,就跟白捡钱一样。”人群中有人调侃。
众人听了,忍俊不禁,可依旧没人率先行动。大多数人过来都是凑个热闹。在平原县,赚钱方法多了,可多数人还是习惯把钱存起来,平日里最多买点盐、面粉之类的生活必需吃食,再有就是碗筷、桌几、被褥这些算得上大件的物品。
还有一样生活必需品,虽说大家谈及它时都有些遮遮掩掩,却又必不可少,那便是月经带。
现在做官和做工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各种厂的效益也各顶个的高。
大家手头宽裕了,自然不再像从前那样,一条月经带反复洗用好几次,而是舍得去买新的。收入更高的人换得就更勤,里面填充的也不再是草木灰,而是棉花和纸。
棉花在当下依旧是昂贵的物品。平原县原本不种植棉花,棉花主要靠大商人从外地运来。
如今开始种植了,虽说本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是最适宜的,产出的棉花有些松散,脱落率也低,但比起从前,已经是极大的改善。
超市面就有月经带卖,光明正大地在玻璃窗内展示,还在玻璃外摆放了实物。
平日里大多只是远远地看上几眼,偶尔有大胆些的,走近用手轻轻触碰感受一下,也是迅速收回手,眼神中带着一丝慌乱
超市里的东西稀奇古怪,大家即便不买,也乐意进去逛逛,瞧个新鲜。不过,因为某些观念,卖月经带地方来往的人很少。
常去购买月经带的,大多是那些工钱丰厚的人。她们平日里没啥大的花销,工作的地方又管饭,孤身一人,便想着把生活条件再提高些。
总之,除了逢年过节,大家平日里还是不太愿意主动花钱。这代金券换了就必须花出去,毕竟它又不是真钱,万一之后超市不认账了可咋办?就算大伙信任县衙,可这种涉及钱财的事,总归还是要谨慎些。
就在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时,一个机灵鬼跳了出来,笑嘻嘻说:“我先来一张。”
说罢,拿出八枚铜钱换了代金券。众人的目光紧紧跟随着她走进超市。
平原县内,还是年轻人喜欢消费新东西。她们的观念还未完全固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都很高。
就拿现在五岁的小孩来说,从未出过平原县,三岁前的记忆也没留存多少,在她的认知里,道路本就该是平整的,等明年到了年纪,便要去念书接受教育。
众人在外面焦急地等待着,终于,那个年轻人从超市里出来了,两手空空。
难道没买成?
有人问出来:“是买不了吗?”
年轻人笑着摆摆手,说道:“买了块糖,已经吃啦!味道可甜了,用那券买的。”
人群中发出一阵轻微的惊叹与释然的声音。有人咂咂嘴,似乎在想象那糖的甜味,还有人眼中闪过一丝跃跃欲试。
“就这么简单,没什么要求?”
年轻人回答:“就和钱一样用呢。”
其她人也拉着她问:“真的吗?”
年轻人无奈点头:“当然啦,姐姐,我骗你干嘛。”
这一番对话,人群中开始骚动。
几胆子大的年轻人也掏出铜钱去换代金券。
剩下的人围在超市门口,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渐渐的,很多人都去试试水。
本来不想换的人观念也松动了,本着其她人占便宜自己不买就亏了的心理。
人群中,一个中年人皱着眉头,手里攥着几枚铜钱,犹豫不决。
她旁边的年轻姑娘拉了拉她的袖子,低声劝道:“娘,咱们也去换吧,反正盐总是要买的,便宜点不好吗?”
终于说动了母亲。
超市门口的热闹气氛渐渐达到了**,人们进进出出,手里提着大大小小的袋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随着天色渐暗,超市工人结束自干活以来最忙的一天。
“今天可真热闹啊。”她自言自语道。
然而,就在她准备关门的时候,一个中年女子匆匆走了过来,手里攥着几张代金券,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
“这券明天还能用吗?”她急切地问道。
“能,没有时间限制。”
女子松了口气,转身离开了。
——
超市代金券掀起一股风潮,接连三天都有人来兑换。
刚开始只是一张一张,到后头有人十张起步。
只是活动结束的快,一月就没了。一直观望的人还在纠结中,便失去兑换资格。
“真的不能再换了?”
“是的。”
一时间,手里的代金券还成了稀缺货。
不过没了就没了,也不是没代金券就买不了东西,只是后知后觉的人有点遗憾。
——
金香从乡下跑到城里,攒了好久的钱,今天去买布鞋。
往日里穿的鞋,原本还算耐穿,可架不住她整日在城里奔波,再加上城里的水泥路,鞋底越来越薄,到如今,大脚趾都能直接触碰到地面了。
新鞋一上脚,那舒适感让她忍不住嘴角上扬。旧鞋她也没舍得扔,打算拿回家,平日里在家穿,新鞋则留着外出干活时穿。
结账时,她从布袋里掏出的铜钱不够,手忙脚乱时,突然摸到一张纸片,拿出来一看,是代金券。
金香眼睛瞬间凉了起来,满脸期待地问:“老板,能用这代金券代替不?”
老板接过代金券,先是眯着眼仔细瞧了瞧,随后眉头微微皱起,沉思了好一会儿。金香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盯着老板。
“能用倒是能用,”老板慢悠悠地开口,“不过这券啊,只能抵八文。”
“老板,你这可不对啊!”金香一听就急了,手指着代金券上的面额,大声说道,“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十文钱呢!你去超市买东西,这券肯定也能当十文使,咋到你这儿就成八文了?”
老板不紧不慢地放下券,敲了敲柜台,说道:“大家都知道这代金券当初是花八文兑换来的,能抵八文已经不少啦。”
金香哪肯罢休,脖子一梗,坚持道:“老板,使用的时候它实实在在能当十文用啊,你不能不认账!”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争论得面红耳赤。周围的金香都被吸引过来,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最后,还是老板松了口:“行吧行吧,看你这着急的,咱俩各退一步,按九文算!”
金香虽然心里还有些不痛快,但也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结果了,只好点头同意。老板收了代金券,又找给金香三文钱。
回到家后,金香越想越觉得自己赚了,省了一文钱呢!
老板去超市买东西自然代金券是按照十文钱用的,两人各赚一文。
一开始,大家都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可谁能想到,有一天金香和几个好友聊天,她忍不住炫耀起自己买东西省钱的事儿。这一说可不得了,有人灵机一动。
“金香,你这意思是,代金券跟钱没啥两样啊!”一个朋友惊讶地说道
金香猛地一拍脑袋,恍然大悟:“对啊!我之前咋就没想到呢!”
之后,消息传出去,那些手里有代金券的人,心思开始活络起来,偷偷地以九文钱的价格把代金券卖出去。
到最后,代金券类似一种钱的形态传开,只是体量较小,仅仅小范围传播开,而且有些场合也拒绝使用代金券来代替。
王御熙总结到:“这就是钱啊。”
许英担忧,“它和铜钱还是不同。现在大家不过是因为超市代金券划算,哪天要没了,就没人用了。”
“再仔细想想,大家为什么会相信超市的代金券呢?还不是因为背后有县衙的支持,大家信任县衙,才敢用这代金券。这就好比铜钱,它本身有价值,可大家认可它能当钱用,不也是因为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信任和共识。”
王御熙接着道,“咱们应该最清楚,共识的重要性。”
确实如此,如今县衙推行的诸多政令,虽说也有人心存异议,可大多不敢公然反对,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周围人都在遵循,随波逐流罢了。
“只要有强大的公信力做支撑,它就能发挥和铜钱一样的作用,甚至比铜钱更方便携带和使用。”
实用是一方面,另一宣传也至关重要。
耳融目染、潜移默化很重要,不停的洗脑甚至能塑造不同的人格。
于是,平原县最近开始宣传县衙新造的钱币。
新造钱币对众人来说本是平常之事,每一任皇帝登基,都会铸造新的通宝。但这次县衙开设了几个兑换点,用现有的铜钱进行一比一兑换,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前来兑换的百姓一看,新钱币分了好几种不同颜色,对应不同面值。其中有一张,大家越看越眼熟,这不就是之前超市的代金券嘛
王御熙之前偷懒,将新币当作代金券使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6章 购物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