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 9 章

秦国的田野间,黄土高坡上,一阵阵苍凉悲壮的歌声随风飘荡,那是百姓们对一位英雄的哀悼。蒙恬将军的离世,如同晴天霹雳,震撼了整个秦国,尤其是那些曾亲眼见证他英姿勃发、驰骋疆场的百姓们。

“黄鸟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歌声中,人们以《黄鸟》之词,寄托对蒙恬的无尽哀思,尽管他们并不知晓这位年轻将领是以何种代价换来了大秦的改命,但他们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悲凉,仿佛冥冥之中,蒙恬的离去与历史中的某些悲剧重叠在了一起。

“若非他,秦国怎会再次焕发生机?若非他,我们的家园怎会免遭战乱之苦?”田间地头,老汉们围坐一处,粗糙的手指间夹着烟斗,烟雾缭绕中,是对蒙恬的无限怀念。“他走得太早了,才二十多岁,正是好时候,却像冬日里的最后一片落叶,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我们。”

年轻的妇人们则在河边洗衣,泪水混入清流,她们低语着:“蒙将军曾是那样挺拔英俊,他的手指在秦筝上跳跃,奏出的乐曲能让人心安。可如今,那些指尖怕是已经冰冷如石了吧。”她们谈论着蒙恬生前的点点滴滴,每一个细节都如同锋利的刀刃,切割着她们的心。

孩子们不懂大人的愁绪,但也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悲伤,他们模仿着大人,用稚嫩的声音唱着“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虽然不懂其意,却也表达着对这位英雄的敬仰与不舍。

秦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个角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纪念着蒙恬。他不仅是战场上的勇士,也是百姓心中的守护神。他们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将军是如何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中,依然为国事操劳,直至生命的烛火熄灭。但人们相信,如果有人能以一己之力改变命运,那一定是蒙恬,而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秦国的历史长河中,被后人铭记。

——————————————秦国的民众得知真相后,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在民间迅速蔓延。起初,是震惊与不解,随后转化为深深的悲痛与愤怒。他们聚集在市井街头,茶馆酒肆,田间地头,议论纷纷,话题总是绕不开那位英年早逝的蒙恬将军。

“原来,我们的国家得以延续,竟是用蒙恬将军的生命换来的!”一位老者摇头叹气,浑浊的眼中满是痛惜,“他本该是战场上最亮的星,却成了命运祭坛上的牺牲。”

“阿恬,他为了大秦,连命都舍了,我们怎能不感念?”一位妇人擦拭着眼角,声音哽咽,“他走的时候,还那么年轻,就像春天刚开的花,还没来得及好好绽放,就被风雪摧残了。”

“老天爷哎,你这睁眼瞎的神明!”一个青年愤怒地挥舞着手臂,引来周围人的共鸣,“阿恬为了咱们秦国,耗尽了心血,到最后连命都搭上了,你却连让他寿终正寝的机会都不给!”

虽然对嬴政也有微词,认为他作为一国之君,未能保护好如此忠心的臣子,但更多的怒火还是指向了那个无形的命运之神,那个操纵着生死、看似冷漠无情的宇宙主宰。

“骂嬴政,又有何用?阿恬自己都甘愿付出,他心中装的是天下,是大秦的未来。”一位智者缓缓说道,试图平息众人的情绪,“我们应该记住他,记住他为秦国所做的一切,让他的名字成为后世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

于是,秦国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为蒙恬修建祠堂,立碑撰文,讲述他的英勇与牺牲,每逢清明,家家户户都会带着鲜花与供品,前来祭拜。他们不仅悼念这位早逝的英雄,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命运之神发出无声的抗议,宣誓着即使面对不公,也要坚强生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而在宫墙之内,嬴政亦是夜不能寐,每当月色洒满空旷的宫殿,他总会想起阿恬,想起他那双冰凉却坚定的手,和那未竟的秦筝之音。他更加勤勉于朝政,力图以实际行动告慰蒙恬在天之灵,证明秦国的未来值得他所付出的一切。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那份无法言说的孤独与遗憾,始终伴随着每一个没有阿恬的漫漫长夜。李斯,心中载着过往“黄犬之叹”的无尽遗憾,静默地伫立于蒙氏宗祠的幽深之中,他的目光穿透岁月,凝结在那一方冰冷的木牌上,其上篆刻着的,正是蒙恬小弟的名字,每一个笔画都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他侧目望向一旁的嬴政,这位昔日的铁血帝王此刻眼中满是沉痛与哀思,那份失去至亲的痛楚,比任何一次战场上的挫败都要来得深刻。

在这命运改写的时空里,李斯亲眼目睹了蒙恬如何在病魔缠身的境况下,依然坚韧不屈,由武转文,就如同那即将熄灭的风中残烛,即使光芒微弱,也要为嬴政照亮前行的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二十五岁的年华,正当青春盛放之际,却如秦筝断弦,留下一曲未竟的绝响,最终,他静静地倒在了嬴政的臂弯中,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留恋。

正当这份悲凉与不舍弥漫于宗祠的每一寸空间时,赵高的声音却如寒冰破水,不合时宜地响起:“陛下,您还为那短命的蒙家后生挂怀吗?尽管他曾是咸阳城中最闪耀的星辰,那红衣飘扬的俊逸少年,如今也只能归于尘土,成为历史的一抹轻烟。”

李斯闻言,眉头微蹙,眼神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怒意,仿佛是在责备赵高对死者的大不敬。而嬴政的脸庞,则在赵高的话语下变得更加阴郁,那是一种混合着悲伤与怒意的复杂情绪,他的双眸仿佛在无声地质问:“难道忠贞与牺牲,就如此轻易被遗忘?”

宗祠之外,秋风摇曳,落叶纷飞,似乎也在为这段未完的传奇哀鸣。而在这庄严之地,李斯与嬴政的沉默,以及赵高的插话,共同编织成了一幅关于权力、忠诚与人性的复杂画卷。而嬴政,那瞬间闪过的哀伤如同夜空中即逝的流星,旋即被无垠的怒涛所取代,他的声音如寒冰裂石,震响在宗祠之内:“你可知晓,蒙恬为何要逆天改命?又为何会被无情的命运选作牺牲?!一切的根源,皆在于你——赵高!”言罢,只见他身形一动,宛如猎豹般迅猛,腰间长剑霍然出鞘,寒光一闪,空气仿佛都被这凌厉一击所撕裂。下一瞬,赵高的头颅已滚落在地,鲜血溅洒,惊骇了在场所有人的灵魂。

李斯目睹此景,震惊之余,更多是对于局势突变的措手不及。他深知,这一刻,不仅是个人恩怨的爆发,更是权力斗争中,对背叛与阴谋的终极清算。嬴政的眼中,除了怒火,还有决绝,那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帝王之威,宣示着对忠诚与背叛的严酷裁决。

周遭的空气仿佛凝固,只留下剑落声与赵高最后的喘息回荡在空旷的宗祠之中,李斯的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蒙恬英年早逝的惋惜,也有对皇权之下残酷现实的深深感慨。这一幕,无疑将永远镌刻在他的记忆之中,成为他日后每一步决策前,不得不深思的教训。

蒙毅视角

蒙毅站在一旁,眼中映照出李斯复杂难言的神情,以及嬴政那深邃中透露出无尽哀痛的目光。他心中涌动的情感复杂,既是兄长蒙恬的骄傲,也是对这位昔日挚友未能逃脱命运枷锁的惋惜。蒙恬的一生,如同一部激荡人心的史书,从武到文,每一笔都是用血汗与坚韧铸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旧选择燃烧自己,照亮了嬴政前行的道路。

蒙毅记得,兄长蒙恬即便在病魔缠身之际,那份对国家、对朋友的忠诚与热爱也未曾有丝毫减退。他仿佛看到了,在秦筝戛然而止的那一刻,蒙恬倒在了嬴政的怀中,两人的缘分与纠葛,如同那断弦之音,凄美而又悲壮。

正当众人沉浸在沉重的哀思之中,赵高不合时宜的话语如同一阵寒风吹入了这肃穆的宗祠,刺耳且冷酷。蒙毅的内心顿时涌上一股愤怒,但更多的是一种悲哀——悲哀于赵高对情感的无知,对牺牲与奉献的轻视。在蒙毅的视角里,赵高的话不仅仅是对逝者的不敬,更是对那些默默守护者付出的践踏。

他凝视着赵高,目光冷冽而坚定,内心却在为蒙恬感到不平。在蒙毅看来,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蒙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他的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灯火,照亮着后来者的道路。而赵高,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终将被时代的洪流所遗忘。此刻,蒙毅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要守护这份荣耀,让蒙恬的牺牲有所价值,让秦国的未来因他们的努力而更加辉煌。在蒙毅的眼中,这一瞬间仿佛被永恒定格。

嬴政的转变令人震撼,哀痛转瞬即化作滔天怒火,那不仅仅是对赵高言语的愤怒,更是对多年好友早逝的无尽悲愤与不甘。当长剑出鞘,寒光一闪,赵高的生命便如烛火般熄灭,一切发生的如此突然,却又似乎是一种宿命的必然。

在这一刻,蒙毅的心中五味杂陈。他目睹了这迟到的裁决,既感到了一丝解脱——毕竟,赵高长久以来的阴暗手段和对权力的贪婪,最终导致了无数悲剧;但同时,他也感到了一种深深的遗憾,因为这正义的到来是以如此激烈而残酷的方式,代价是无法挽回的生命与流逝的时间。

“迟到的正义吗?”蒙毅心中默念,他的眼神复杂,既有对嬴政决绝行动的理解,也有对命运无常的叹息。他深知,赵高的死虽然无法换回蒙恬,但却可能为秦国未来的稳定扫清障碍,至少能让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灵得以稍安。蒙毅暗暗发誓,要继续守护这片土地,守护蒙恬未竟的事业,确保历史不再重演这样的悲剧,让秦国因正义与公理而强盛,而非被权谋与私欲所腐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小船三年又三年

虐文求生游戏

连名带姓

他的暗卫

窃玉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政恬的另一种be方式之琅琊榜剧本
连载中潇潇夜雨子规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