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翻页藏锋

布包极旧,绣纹早淡,缝口一角还有线头未收。她一直带着,却极少打开。

乔知遥动作轻缓地取出包中之物——一册笔记薄本,两枚母亲信笺,以及一页薄得几乎透明的残纸。

那残纸已泛黄,四角软塌,纸纹因受经年摩挲而微起毛边。

她小心将其展开。

那是她十四岁那年,偷偷剪下的灯笼纸页。纸页上有一枚银章,当年只觉纹样好看,未多在意,如今却成了她最沉重的线索之一。

乔知遥伏身望去,残纸下角,银章印色早已褪去金属光泽,只剩些微银粉附着的模糊纹路。可在那枚章的右下角,仍隐约可见一道极浅的缺裂。

她取灯近前,光下纸纹如水,她看得更清楚了几分。那裂口,并非后来划伤,而是原印之痕,她记得极清楚,当年母亲训她时,曾指着这道裂痕说:“章破了,就会印出这样的缺口。你日后切不可用坏章敷事。”

乔知遥又想起那夜的灯笼,是她在年节前亲自糊的,执意要用父亲的纸来做底,剪下这角时还担心被发现,因此剪得极整,章也保留得最完整。

她从案下取出一张空纸,将旧纸一角轻轻摁于纸面,再铺开一卷干净笔页,将今日实录馆所记编号与卷页格式一一誊下。

乔知遥对照笔录所记,再抬眼回看残纸。

印裂的位置、形状、角度,竟与今日所见那枚章印几乎一致。唯独一点不同,今日所见那章更新,印痕更亮,银粉密实,裂口也略深一分。

说明此章虽是旧印,却在三年前案发后,仍被继续沿用至今。

她指尖微动,将旧纸收起,放回布包最底层,又将新页所记细节覆于上方,以帕封好。动作极稳,甚至可以说,有些过于沉着。

乔知遥心中却早已翻起数道暗浪。

这页旧纸所印之章,与今日所见之章,为同一枚无疑。而那张“乔昶批”副卷,也极可能是用这枚章,在父亲案发前后,被人以其名、仿其笔、冒其印而盖成。

那一纸批文中的“银未足,依昨敕行”,言辞果断、语意偏强,与她所熟知的父亲行文风格颇有差别。而且,那一页落在礼部副卷,不归兵部、未封中枢,路径不合制式,实为罕见。

乔知遥想得极静,像是将一局棋盘摊开来一点点还原——那一步,是何时走出?由谁走出?又为何恰落在今日,摆在她眼前?

若这一页是伪卷,那问题就不只是“乔昶是否批过”,而是“有人在替他行棋,借他的名义,落下他从未做出的决断”。

乔知遥一瞬间甚至冒出一个更冷的念头:若这不是疏漏,而是有人故意留下此卷让她看到呢?

她垂下眼,将这些念头尽数掩在眼睫之后。

夜已渐深,旧院无人,乔知遥却感到整个案前都沉着一种无形的张力。风未动,火未散,像是有人在暗中等她下一步棋。

但她不会被逼得急进。

她已记下此章、此印、此纹,将其藏入心册与手页。哪怕日后卷被更换、证据消失,她也早已将这一子默落于局中。

不为惊人之举,也不为博信于人。

只是为一个女儿该做的事,为那场荒谬至极的批字为罪。

乔知遥轻轻合上布包,系紧扣绳。

今夜她不说、不惊、不写,但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有了第一枚能撬动旧案的证据。

乔知遥低头一语未发,烛影微晃间,她指腹仍残留银章触痕,温度未散。

正思索间,忽听院外传来一阵轻叩。

声音不重,却极稳。节律间隔均匀,敲在门板最下方,不带催意,却有一种不容忽视的沉着。

乔知遥神色一敛,立起身。

天色已暗,街上行人已稀,城禁虽未彻宵,但官道巡更已过,寻常百姓不会此时来访,何况是这间几乎无名的旧院。

她未掌灯,悄悄走至门后,掌心扣住门栓。耳侧静得出奇,连院中竹叶簌簌声都听得分明。

来人是谁?

乔知遥脑中飞快划过数个名字。

——是父亲旧年幕下之人?

可她自归京以来行止极慎,连乔氏旧属都未联络,哪有人会知她此处栖身。

——是母亲差人来寻?

可那一封信尚未写出,更未寄出,如今她仍是流放名册未销的乔氏女眷,卢氏不可能贸然遣人北上,更不可能知她确切下落。不可能是母亲的人。

——那是顾之晏?

这想法只在脑中一闪,便被她自己压了下去。她同那位枢密属官不过一面之缘,纵使他是送出调文的人,纵使他能调动实录流卷,也绝非会私下来访之人。

他那样的人,行事从不越格一步。

若真要见她,只需一道口谕,便能让她入宫述卷,何须登门敲门?

那就只剩下一个可能。

乔知遥眸色沉了沉,掌心扣得更紧了一分。

门外,忽有声音响起,低缓沉稳,恰如她记忆中那座实录案后的语调:

“乔姑娘,可还记得实录馆那册兵账附文?我想,我们得再谈一谈了。”

乔知遥心中一动,果然是他。

冯子望。

乔知遥没有立刻开门,只将身后盏灯挑高一分,光从窗纸映出去,照得门影微动。她站在门后不语,静静看着那道被光斜照的影子,心里泛起一阵冷意。

冯子望来得太快了。

快得不像偶然,更不像经过。

实录馆到南巷院落不过一刻多钟脚程,而她离馆未满一个时辰,冯子望便已站在她门前,话语中直指“兵账副卷”。显然,他知道她今日已翻至那一页。

乔知遥抬眸望向门扉,眉心微蹙。

若说她今日所见是意外,那冯子望此刻的登门,就是明晃晃的试探了。

他在看,她是否已识出卷中端倪;是否会因此而起第二步棋。

冯子望并未与她深谈过案情,却对她所查之卷了然于胸。他未曾明言支持,却早早安排好院中温炭、卷前编号,甚至留下一页足以动人心弦的“乔昶批”。

今晚的登门,不过是一次非正式的对局。

而她此刻,正是那桌前唯一的执棋者。

乔知遥轻轻松开门栓,拉开门扉,脸上不显波澜。

门外,冯子望立在檐下,未带随从,披一袭常服,手中没提文书,只笑了一笑:

“乔姑娘这院子,倒是比实录馆里暖。”

乔知遥望着他,不言语,只微一侧身:“冯先生请进。”

冯子望颔首而入,步伐从容,一如他在实录案前端坐批卷时那般——不疾不徐,不显锋芒,仿佛这世上的每一场局,他都只做一个看客。

可她知道,真正的执子人,往往就藏在那看似无言的人背后。

今晚这场局,于她而言,不止是对答,更是下一步——她要试出,他来,是为试她,还是为帮她,或者,是另有所谋。

乔知遥目光落在冯子望的衣袖一角,绣线尚新,溅了一点灯雪的潮痕。说明他从宫侧来,未曾久等,也未仓促。

她垂眸,笑意极淡:“冯先生夜来,可不是只为问旧文一页吧?”

冯子望看她一眼,眸光不动,却笑了:“不然,乔姑娘觉得,‘那一页’值几个夜来?”

终于写完第三章啦,我们阿遥终于正式接触到父亲旧案了,庆祝撒花~~

有小天使可能会问,乔知遥前面不是还在想“不知道是谁留下这页乔昶批文”,后面又笃定是冯子望留下的,这是不是矛盾?

其实不是。女主在看到那页副卷时的第一反应,是本能的不信“巧合”,所以她开始推断“是有人留了这一页”。但在此之前,她并不知道是谁留下——包括顾之晏、冯子望、甚至更上层都在她的判断范围内。

直到冯子望深夜登门,开口就提到“兵账副卷”,那一刻她才几乎可以确定,不管是不是冯子望把这页拿到实录馆的,至少冯子望没有拿走,他留下了那页卷落到她手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翻页藏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春水摇摇晃

狩心游戏

婚后第二年

骄阳似我(下)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执笔问朝
连载中听弦知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