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声响起。
2017年的夏天,六月底,是孟安平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场期末考试。等考完这场考试,孟安平就要正式跟他的小学,跟他的童年说再见了。
只是,这场考试终究是有些遗憾的。
之前说过,六月的夏天就是属于告别和分离的时节。原本是孟安平最难受的时刻,只是这种难受他早就在三年前就已经品尝过了。
所以这一次,他的心情十分平常。
他带着装了准考证号和圆珠笔的透明袋子迈入考场。
这是一场语文考试,正是他最拿手的科目。
很好,孟安平的座位被安排在了窗边。
燥热的夏天,知了与蝉鸣声再怎么热闹,也丝毫无法影响孟安平的状态。
少年人一拿到试卷,便全身心投入进去。
这场考试虽然没有什么含金量,可对于这个男孩来说,却显得格外重要。
他希望给自己的童年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能辜负自己六年来的小学生活,不能辜负这六年的春天,不能辜负那个消失在自己人生里的女孩,她的期望,她的笑容。
孟安平是相当认真地对待着这场考试。
他的语文水平放在全班那是相当优秀的。
拼音题,组词题,诗歌默写题,阅读理解题,他都轻轻松松、顺顺利利地答完了。
考试还剩下最后一个小时。
男孩拿起了第二张试卷纸,看向了最后的作文。
“最难忘的人。”
这是作文的题目,要求600字以上,题目自拟,不准抄袭。
孟安平笑了。
因为他立马就联想到了那个女孩。
这不就是他最难忘的人吗?
孟安平在脑海中回望了一遍回忆,然后便执笔开始娓娓道来那美好的四年。
开头是那个的难忘的春天,他在花木基地中遇见了一个此生最难忘的人。
他们一起并肩走过了四年春天。
……
走着走着,他们便走到了春天尽头,一起迈入夏天,迈入那个紫薇花开的季节。
最难忘的人,最难忘的春天。
***
半个小时都不用,孟安平便写完了整篇作文。
洋洋洒洒,写得是酣畅淋漓,灵感爆发。
六年,他从未写过如此顺利、如此满意的作文。
男孩笑了,再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作文,确认没有什么错别字以及病句后,他又拿起另一张试卷开始检查前面的题目。
作文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这场语文考试基本上是稳了。
孟安平对自己的预感向来都很有把握。
铃声再次响起,他第一个冲上前交了试卷,迎着夏日热烈的风,走出考场,走出过往岁月。
之后的数学考试和英语考试,孟安平考得也是尤其的顺利。
最后成绩出来的时候,孟安平可谓是相当地激动开心。
他的名字排在了第一位,意味着他考了第一名。
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场考试,他顺利考了个第一名。
终于,在她走后的第三年春天,他也尽力蜕变成了她的样子。
这是苏萧不告而别后的第三年,第七场考试,孟安平很满意,也是释怀了。
就在那个春天过后的夏天。
就在那个紫薇花开的季节。
***
来到溪边,孟安平带着一只纸船。这又是他昨夜从十几只纸船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最好的一只。
上面写着一行字:
“那四年春风吹度的季节似乎特别短暂,紫薇花未开。”
那个女孩匆匆走入他的春天,又匆匆和他不告而别。
男孩就在溪边,这样任凭一只纸船随着水流漂向远方。
等到纸船真的漂远看不见了,他才起身离开。
***
苏萧离开之后,孟安平的小学时光并非真的无趣。
起码还有刘辰浩和刘骆炜两个好兄弟陪伴在他身边,陪伴着他在教学楼前面的迷宫花坛里追赶玩耍,陪着他打篮球,陪着他参加放风筝比赛,陪着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春游活动,陪着他度过剩余的童年时光。
孟安平亦是对两人心怀着感激。于是在那个分别的盛夏,孟安平执笔写诗,送上自己画的水彩画,画上是三人于夕阳下的背影。
感触甚是深刻。
***
当然,除了感动的友情之外,孟安平亦是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不甘。
苏萧走后,班主任老师根据成绩,重新将刘依雯选拔为了班长。
这个女生自从当上班长后,那脾气更是嚣张了,仗着自己学习成绩好,仗着自己那个老师妈妈,在班级里为所欲为。
班主任也是纵容着她。毕竟在那个女人眼里,成绩总是第一位的,只要有了成绩,一切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过去。
孟安平多次向老师反应,却都被老师驳了回去,反而还被老师劈头盖脸的一顿骂。
孟安平心里的气更加难消。
“还是以前的班长好。现在这个,还真是……”男生之间总是流传着这样的话语。
是的。
谁都看出苏萧的好,谁都明白苏萧的优秀,可谁都挽回不了苏萧的离开。
可惜,可惜。
她一离开,她便鸠占鹊巢。
不过好在孟安平的语文老师和蔼、明事理。
这个和班主任性格、思想截然不同的温柔女人,总是笑脸相迎,让孟安平见到了那好久未看见的春天。
熟悉的感觉似乎又回来了。
语文盛老师特别喜欢孟安平,因此在学校里也是特别地关照他。盛老师喜欢他的模样,喜欢他的文笔,喜欢他的性格。
喜欢这个春日少年的一切。
少年亦是非常喜欢这个老师,因为她就是孟安平的树洞。孟安平埋在深处的那些伤心事,不敢告诉章燕,不好意思告诉朋友,于是便找了盛老师倾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