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要想混得好,“讲人情,通世故”是必做功课,为人圆滑的墨兰,就代表梁晗的“人情世故”。
梁晗为了大权在握,故意让下属互相制衡,被牵制的各方都不满意。
而他一来出身高贵,从小习惯了周边讨好奉承,不会察言观色;二来身为上司,也不好弯腰安抚,否则有**份。
这时就要墨兰这个大娘子出面,组织宴会搞夫人交际,通过那些大娘子,给她们的夫君喂甜枣。
某种程度上来说,墨兰已经成了梁晗的“分身”,是梁晗在冷酷的官场交易下,露给众人的温情面孔。
有了到处交际的墨兰,一些不方便出面的人,才好通过自家大娘子,顺理成章和梁晗拉关系。
这种夫人交际的妙处,在于即维持了面子,又得着了里子。
那些不好明说的官场潜规则,可以靠夫人之间说私房话的形式点破。
如果墨兰和那些下级的大娘子是姐妹,那梁晗和那些军官,就不仅是上下级,还是长兄和幼弟。
既然是兄弟,做弟弟的为哥哥顾全大局,接受起来就容易许多,关系也会更加和睦。
梁晗在官场上的“人情味”,大多是通过墨兰散发的,这也是墨兰对后院争宠,一直毫无兴趣的底气所在。
她与梁晗是利益共同体,无论是官场上还是官场外,墨兰对梁晗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换个人绝对没这个效果。
墨兰看透了梁晗的为人,一个翻版的盛紘:面子上温柔多情,骨子里利益至上,平时会装一装,碰到核心利益,立刻露出真面孔。
有时候墨兰也会很难过,她悲哀地发现,那些和她打交道的贵妇,往往是为聚会而聚会。
大家吃吃喝喝做个姐妹淘,对“资源互换”和情报交流这种真正的大事,反而放在其次。
她们从小到大的一切认知,极大局限了思维:将照顾家里的衣食起居,当做内宅的头等大事,对外面的事不闻不问,这才是贤妻良母的样子。
墨兰这种“包打听”被尊重,一来是因为人缘好,二来是工具属性太重要,但她这种做法并没被认可。
自从长大懂事后,墨兰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法和长枫换个性别。
如果兄妹两换一换就好了:做哥哥的读书上进,做妹妹的安分低调,等婚嫁后做哥哥的替妹妹撑腰,而不是要妹妹替哥哥撑腰。
盛墨兰,宋州林家最近几个月讨论了无数次的名字,直到今天才见到真人。
来迎接墨兰的是林夫人,她听汴京的闺蜜说过墨兰的种种事迹,不禁对墨兰十分好奇。
原以为墨兰是个衣着华丽,一脸精明的女子,谁知眼前之人打扮十分低调,穿着件半新不旧的浅蓝色襦裙,一脸文雅秀气。
这个斯斯文文的模样,真能在汴京贵妇圈呼风唤雨?林夫人心中暗暗纳闷。
不过自己的闺蜜是正二品诰命夫人,墨兰如果只是普通的从四品官眷,哪能让她折节下交?
众人簇拥着墨兰,一起进了林家后院的颐年轩,拜见林噙霜的“婶母”林老太太。
“祖孙”见面后,先是“叙旧”一番,接着哭上一场,最终认了亲。
墨兰为了套近乎,一口一个“叔祖母”(间接让盛紘成了林家侄子),林老太太也一口一个“墨儿”。
寒暄一番后,林老太太示意身边的漂亮姑娘上前见礼:“这是我嫡亲的外孙女胡娴玉!她母亲身子要静养,父亲又是个古板的,几个长辈又外放了,老婆子怕她孤单,就把她接过来照看!算起来她比你还要痴长一岁!”
虽然是第一次见,但墨兰早就对胡娴玉品貌做过了解,眼见胡姑娘明媚大方,当即笑盈盈地说:“那我岂不是能厚着脸皮,叫她一声姐姐了!”
说完忙起身还礼,又摘了手上的翡翠镯子给她当见面礼。
今日墨兰来林家,认亲倒是其次,主要还是来见一见这位胡姑娘!
“不瞒叔祖母,我在家中有位温和的长姐,贤惠的嫂嫂,姊妹间平时十分亲热,可今天见了玉姐姐,竟是觉得比见了她们还要亲!”
胡娴玉听了这话,顿时羞得俏脸通红,但还是大大方方地回道:“我见了妹妹也觉得亲切!”
林老太太问起了长枫:“汴京来信说,枫哥儿小小年纪便有了功名,不知之前是在哪里进的学?”
墨兰不卑不亢地回道:“不瞒叔祖母,我们盛家虽不敢和林家并论,却也算个书香门第,祖父探花出身,父亲二甲进士,我们兄妹几个都是由父亲开蒙,后在家中跟着庄学究一道念书。”
林老太太脸色微变:“可是扬州大儒庄学究?”
墨兰点了点头:“正是这位庄夫子,他在扬州有些名气。”
林老太太一脸感叹:“庄学究是海内大儒,这些年多少达官贵人,求他指点子弟学问,可惜老人家脾气怪异,可遇不可求,盛家有福哦!”
“也是机缘巧合,父亲救了庄学究母亲一命,所以才请动了他老人家!”墨兰笑着解释,“我们沾了老夫子的光,还结识了国公府和宁远侯府的公子。”
“庄夫子的学问自然没得说,我二哥读书天赋好,从小也用功,所以早早中了进士,如今外放在陈州泽县。”
林老太太点了点头:“老婆子虽然身在宋州,但在陈州还有些人脉交情,日后大公子有用得上林家的地方,千万不用客气!”
墨兰忙道谢一番,又说起长枫:“三哥……资质不如二哥,而且年少贪玩,耽误了些功课,所以下过两次场都没中。但这两年沉稳懂事了许多,也能沉下心读书,连父亲也说他的文章有了火候!”
墨兰也没有给长枫刻意描补,她猜这些事林老太太多半早就打听清楚,不能太过夸大其词。
林老太太沉吟道:“咱们林家这百年来,各种孩子读书的情况也都是见过的。只要小时候底子扎实,后面便是放下一两年,再捡起来也是不难的!”
话是这样说,可林老太太随后还是仔细问了长枫的课业情况,一旁的几位夫人,也不时插问几句。
这一番车轮战下来,墨兰只觉得比读书时应付庄学究还要难,总算她素有学问,底子十分扎实,这才招架得住。
林老太太看着墨兰,脸上都是惋惜之色:“不愧是汴京才女,墨儿要是能科举……”
墨兰忙谦逊一番,最终老太太开口,让胡娴玉日后同墨兰多来往,言语中基本认可了盛家的亲事。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胡娴玉也是个才女,和不通世故的才女顾廷灿比起来,胡姑娘更是见识非凡。
墨兰很认可这位准嫂子,特别是胡娴玉喜欢“以小见大”,让她颇有一种知音难觅的感叹。
很多人都奇怪,墨兰的消息为何如此灵通?有些人眼红墨兰的地位,也想做“包打听”,结果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墨兰的优势从来不是消息源,而是强大的验证和分析能力,因为消息往往自相矛盾,获取并不难,难的是判断真假。
**********
对于廷灿的嫁妆问题,顾廷烨是下定决心不让步:廷灿能高嫁完全是沾自己的光,自己没落到人情,还要给一份厚厚的嫁妆,天下没这个道理!
太夫人小秦氏却也不急,只是慢悠悠陪他耗着,她就不信顾廷烨为了赌气,敢让官家和宗室的面子掉下来。
顾廷烨不好直接针对嫡母,便先解除外围对手,和姑母杨老太太(虽然是墨兰牵线,但为了抬高身价,保媒的是自家姑母)摆起了道道。
上次在侯府狼狈而退,让杨老太太十分愤懑,又见太夫人丝毫不怕顾廷烨,也多了不少底气,一脸不耐烦地说:“灿丫头没什么依仗,胞兄没什么能耐,唯一有能耐的兄长,她又指望不上,做娘的能不忧心么?”
“她毕竟是你母亲,这辈子仁善厚道,这次不过是给女儿多点嫁妆,你犯得着这般不依不饶么!”
顾廷烨面露轻蔑,冷哼道:“顾家几代人都没动过的功臣田,她说送就送了,这种仁善厚道,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杨老太太嘲讽道:“不错,我差点儿忘了,还是全靠了你娘,顾家祖产才保了下来,你们母子是顾家的大恩人呢!”
“所以顾家如此报答?!”顾廷烨的目光冷彻似冰。
“白家的泼天家业,能传到你手里,这样的报答还不够吗?你从小就不争气,这也是顾家的错?自己烂泥扶不上墙,却来怪旁人!”
顾廷烨听了这话,却不以为意,只冷冰冰道:“我的确不争气,当年的错事我也不抵赖,可顾家难道就我一人纨绔?对我们母子那些亏欠,就这么不声不响地过去了?”
“顾家对你们母子,已经仁至义尽了!”杨老太太寸步不让,“一个盐商的女儿,才花了百万两银子,就能让自己的儿子当侯爷!这样的美事,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两人对视片刻后,杨老太太放缓了口气:“二郎,你现在好歹也算出息了,你不替我想,不替三郎和廷灿想,也该为你的父亲想想!宁远侯府这么多年的好名声,自你当了侯爷,都被毁成什么样了?”
“我老了,还能活几天?要不了多久,我就要去见你父亲和大哥了,到时他们问我,侯府如何了?我说,被不争气的二郎搞得乌烟瘴气,好名声也败得一干二净,你扪心自问,当真就不愧疚吗?”
顾廷烨虽已渐渐锻炼出城府,讲究“喜怒不形于色”,但听了这话还是忍不住,眼中露出狂怒之色:“姑母,侯府的名声是我败坏的吗?从我继承爵位以来,到底是谁在败坏侯府的名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3章 墨兰的盟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