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谭天弈十点到宫彧家接上一行人,到自己之前买下的一套房子。(其实是为了方便自己后面可以带俩宝做一些事情,也是为了未来能和他……)
这房子里的“实验器材”远比想象中丰富。除了分子料理的原料,还有显微镜、pH试纸和几瓶食用色素——他把厨房的操作台铺上防水布,用马克笔画出“实验区”“原料区”“成品区”,连擦手毛巾都按颜色分类挂好,活像在布置实验室的无菌台。
“首先,我们要制定实验流程。”
谭天弈给每个孩子发了张卡通表格,上面画着步骤图和注意事项,“就像做实验前要写方案,做菜也要按顺序来,不然草莓酱会变成草莓汤哦。”
宫砚深立刻掏出铅笔在表格上打勾,宫砚澄则把表格垫在画板下,偷偷画起戴着护目镜的小厨师。
制作爆浆草莓球的环节,谭天弈先示范如何用滤网过滤草莓酱。
“这一步叫‘提纯’,”他举着滤网让孩子们看漏下来的细腻酱汁,“就像我们过滤实验废液,去掉杂质才能得到纯净的溶液。”
宫砚深学着他的样子操作,却不小心把草莓酱洒在了桌布上,急得脸通红。
谭天弈抽了张湿巾擦掉污渍:“没关系,实验总会有误差,我们再试一次。”
轮到用针管注射时,宫砚澄的小手总在发抖。
谭天弈便让她坐在自己腿上,握着她的手腕慢慢推针管:“想象针管里的不是草莓酱,是给机器人加油的能量液,要慢慢喂给它才不会溢出来。”
当第一个完整的草莓球浮在钙水溶液里时,小姑娘发出欢呼,立刻举着杯子跑去给正在择菜的张初影看:“妈妈你看!我做的能量球!”
张初影笑着帮她擦掉鼻尖的草莓酱,转头看见谭天弈正在教宫砚深调海藻酸钠溶液。“水温要控制在40度,”他指着厨房温度计说,“就像培养细菌要有合适的温度,温度不对,海藻酸钠就不会溶解。”
宫砚深盯着温度计上的红色液柱,忽然问:“哥哥,你实验室里的温度计能测到多少度?”
“最高能测3000度,”谭天弈随口答,又补充道,“不过我们现在只需要40度就够了。”
中午的餐桌上,除了分子料理,还有道“火山爆发”甜品——用山药泥堆成火山形状,中间挖洞填上蓝莓酱,周围撒上泡腾片粉末,浇上柠檬汁就会冒泡。
“这是酸碱反应,”谭天弈给孩子们演示时,宫砚澄吓得往后躲,“别怕,这是安全的反应,就像汽水冒泡一样。”
宫砚深则盯着“火山”看了半天,突然说:“像哥哥做实验时烧杯里冒的泡!”
下午的3D打印笔时间,谭天弈先打印了个迷你机械臂,关节处还能活动。
“你们看,这是底座,这是大臂,这是小臂,”他转动机械臂示范,“和人的手臂一样,有三个自由度。”
宫砚深立刻说要打印个能夹铅笔的机械爪,谭天弈便教他如何设计爪子的弧度:“要像握笔一样,既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
宫砚澄的项链打印到一半,3D打印笔突然不出丝了,她瘪着嘴要哭,谭天弈检查后发现是材料卡壳了。
“你看,机器和人一样会生病,”他拆开笔芯取出卡住的材料,“我们要像给机器人做体检一样,找到问题所在。”
等他修好笔,小姑娘非要在项链上加个小齿轮:“这样就和哥哥的围裙一样啦。”
傍晚的视频播放前,谭天弈从包里掏出个奇怪的装置——一个装着水的玻璃缸,里面漂浮着彩色的LED灯。
“这是简易星空灯,”他关掉阳台灯,玻璃缸里的灯光立刻在天花板上投出晃动的光斑,“就像露营那晚的星星,不过这次我们把它搬回家了。”
宫砚澄躺在地毯上数光斑,宫砚深则凑到玻璃缸前研究原理。
“是水让光变弯了吗?”他想起科学课上学的折射,谭天弈点头:“对,就像三棱镜能把白光变成彩虹,水也能改变光的方向。”
宫彧看着两个孩子围在谭天弈身边问东问西,忽然发现谭天弈总能把复杂的知识变成孩子能懂的语言,就像他设计的机械臂,精准又温柔。
视频放到农场挖红薯的片段时,宫砚深突然指着屏幕喊:“我那天挖的红薯上有个小坑!”
谭天弈笑着说:“那是被虫子咬的,就像我们的零件有时候会被磨损,需要修补。”
张初影趁机教育:“所以食物不能浪费呀,农民伯伯种出来很辛苦的。”
最后,谭天弈给孩子们发了个任务卡:“明天去实验室前,要想好一个最想知道的科学问题,我们一起找答案。”
宫砚深立刻在卡片上写下“深海压力为什么会那么大”,宫砚澄则画了个问号,旁边加了个小机器人。
睡前,宫砚澄抱着谭天弈送的3D打印项链,忽然对张初影说:“妈妈,我想让哥哥当我的哥哥。”
张初影愣了一下,摸着女儿的头问:“他现在不就是你的哥哥吗?”
“不一样的,我想要的是我们一家人都那种,哥哥什么都知道,还会给我讲故事。”小姑娘说着,把项链贴在脸颊上,“而且他身上有草莓味。”
隔壁房间,宫彧正看着谭天弈白天用3D打印笔做的小摆件——一个迷你的他和谭天弈还有张初影站在机械臂旁,旁边是两个举着红薯的小人。
“他连这个都想到了。”他轻声对张初影说,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流。或许,有些家人,不一定有血缘,却能靠彼此的温度,慢慢拼凑出完整的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