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是在倒计时数字的飞速翻页中拉开序幕的。
教室后墙上的红色数字,像一道无声的鞭策,抽打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空气里弥漫着粉笔灰、咖啡因和过度燃烧的青春荷尔蒙混合的复杂气味。
林栀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脊背挺直,像一株终于找准了生长方向的新竹。
她的世界前所未有地简单和清晰——做题,归纳,总结,提升。
数学卷子上依旧有让她蹙眉的难题。但她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易地将挫败感与自我价值挂钩,更不会让这种情绪蔓延到其他领域。
她冷静地分析卡壳的步骤,一遍遍演算,或者坦然地拿着卷子去请教数学课代表,眼神清亮,态度端正,没有任何多余的扭捏。
苏霖雨依旧会和她分享与周驰之间的小进展,语气甜蜜。
林栀会认真地听,适时地给出建议或祝福,笑容温和。
但她自己的内心,却像一片宁静的湖泊,不再因外界无关的风动而泛起涟漪。
语文课上,她终于可以坦然地抬起头,目光平和地追随陈序的身影。
他讲解古诗词的意境,她专注地听着,汲取的是文字背后的美学与哲思;
他分析作文的立意,她飞快地记录,学习的是构建文章的框架与逻辑。
她的眼神清澈,里面是学生对师长纯粹的尊敬,是对知识的渴求,再也找不到一丝一毫属于少女的、慌乱而黏着的悸动。
有一次,陈序在讲解一篇难度颇高的现代文阅读时,目光扫过全班,与林栀的视线在空中相遇。
她的心,平静无波。
甚至,在他目光掠过时,她还极其自然地、几不可查地微微颔首,表示自己听懂了刚才的要点。
陈序的眼神似乎在她脸上停留了半秒,那里面有一丝极快的、难以捕捉的审慎,随即也恢复了常态,继续他的讲解。
没有探究,没有疑惑,仿佛她本就该是如此模样——一个专注、上进、心无旁骛的,即将奔赴考场的学生。
课间,她偶尔会和苏霖雨一起去办公室问问题。
再次站在语文教研室的门口,她的心跳频率和去其他老师办公室时没有任何不同。
她会清晰地说出自己的疑问,认真听完陈序的解答,然后礼貌地说“谢谢老师”,干脆利落地转身离开。
背影挺拔,脚步坚定。
她不再需要刻意躲避,也不再需要用力遗忘。
因为那个曾经让她方寸大乱的人,那个她曾倾注了所有隐秘情感的客体,
已经在她心里被重新归位——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引路人,是她通往更广阔世界的一座桥梁。
仅此而已。
她所有的精力,所有的热情,都汇聚到了一个焦点上:高考。
那不再是压得她喘不过气的巨石,而是她亲手搭建的、通往“发光”自我的阶梯。
她做的每一道题,背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在为那个全新的、独立的、强大的“林栀”添砖加瓦。
夜深人静时,台灯下,她合上最后一份模拟卷,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窗外月色如水,一片宁静。
她打开那个被锁在抽屉最深处的日记本,没有翻看前面那些泣血的、混乱的字句,只是在最新的一页,用蓝色的水笔,平静地写下:
“今日进度:数学套卷纠错完成,英语词汇一轮复习结束,文综提纲梳理至第三章。”
“状态:稳定。”
“目标:清晰。”
合上日记,她关掉台灯,在黑暗中安然入睡。
梦里,没有特定的人,只有一片无垠的、等待她振翅翱翔的璀璨星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