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蒙古历史

1348年,蔡乱头反元,冤家告方国珍与蔡勾通,官府追捕,国珍杀冤家,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逃入海中,聚众数千人,劫夺海运漕粮。元廷命江浙行省发兵征讨,方国珍俘行省参政朵儿只班,请降,不久复反,又俘行省左丞孛罗帖木儿,后受元招降

1352年,三月,方国珍复反,于黄岩澄江杀浙东道都元朝将帅---泰不华

1353年,张士诚与弟士德、士信率盐丁起兵,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

1354年,张士诚在高邮称诚王,国号周,年号天佑,率军渡江攻取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

1356年,元朝授于方国珍海道漕运万户

1356年,高丽恭愍王利用元末农民起义的契机,铲除朝中的亲元派势力,并斩杀了元朝的朝鲜地方官员。从而获得独立

1356年,张士诚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

1357年,元升方国珍江浙行省参政;方国珍奉命讨伐张士诚,七战七捷,败张军于昆山。张士诚投降元朝,后继续扩占土地,割据范围南到浙江绍兴,北到山东济宁,西到安徽北部,东到海

1358年,朱元璋克婺州(今浙江金华),遣使招降方国珍,授福建行省平章。但方国珍又接受元朝江浙行省平章封职,于至正二十年至二十三年,每年派海船运送张士诚所献粮食到大都。其后,仍一面讨好朱元璋,一面接受元朝加封官职,官至江浙行省左丞相,封衢国公

1363年,张士诚攻安丰,杀红巾军领袖刘福通,自称吴王。同年,由于蓝水之战中,立陶宛人击败蒙古人,使自己势力深入第聂伯河流域南部。立陶宛大公阿尔吉尔达斯将基辅及周边地区并入立陶宛大公国。立陶宛大公Algirdas宣布:“罗斯的一切必须属于立陶宛人”

1367年,方国珍为抵抗朱元璋,北通元将扩廓帖木儿,南交福建陈友定,九月,朱元璋遣朱亮祖、汤和、廖永忠等出兵,十一月被迫归顺。同年张士诚领地首府平江城破,张士诚被俘至金陵,自缢死

1356年,元相哈麻谋废顺帝,事泄被黜,后被杖死。中原红巾军起义反元斗争轰轰烈烈。朱元璋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为应天。长江的中下游,形成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三股武装势力并立的局势

1368年朱元璋攻占大都,元朝退出中原,史称北元

1371年西藏世袭封主镇西武靖王卜纳剌(元世祖忽必烈第七子西平王奥鲁赤的五世孙)携带元朝颁发的印信,率吐蕃诸部首领到南京向明朝纳款,表示归顺。明朝收缴了元朝授予他们的印信,分别授予他们为河州卫指挥同知、靖南卫指挥同知,并准予其子孙世袭

1381年明朝消灭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梁王,将云贵地区完全被明朝控制

1402年窝阔台后裔,鬼力赤,废除元国号,明人遂称其为鞑靼

1408年鬼力赤向明示好、想得到明的支持,引起了蒙古各部不满。鞑靼太师阿鲁台杀鬼力赤,迎立本雅失里为大汗

1409年朱棣亲征鞑靼,率军五十万,在漠北斡难河一带,大破瓦剌本雅失里,之后又击败阿鲁台。本雅失里等七骑,逃往察合台汗国

1412年本雅失里被瓦剌酋长马哈木所杀,瓦剌向明称臣

1415年马哈木拥立答里巴为大汗,阿里不哥后裔,马哈木自任太师,朱棣亲征瓦剌,大破答里巴和马哈木,明军撤退后,鞑靼太师阿鲁台袭击瓦剌,大汗答里巴、太师马哈木先后阵亡。马哈木之子拖浑拥立斡亦剌歹为大汗

1434年瓦剌酋长脱欢,攻杀鞑靼阿鲁台。鞑靼可汗阿岱逃回本部科尔沁

1438年阿台汗被脱欢俘杀,瓦剌统一了东西蒙古

1454年也先自任大汗,称为大元天盛可汗,最终因为篡位,引起部下不满,也先被阿剌知院所杀。蒙古再次分裂为瓦剌和鞑靼。

1480年满都鲁大汗死后,其夫人,瓦剌原丞相之女,满都海,拥立巴图蒙克为大汗,即中兴之主达延汗。满都海改嫁达延汗。达延汗年幼时,满都海摄政,废除了自元帝国以来沿袭中原王朝的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少师、平章、知院等官职。恢复成吉思汗时代的济农、诺颜称号,达延汗国建立

1510年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建六万户: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成为蒙古的中兴之主

1520年达延汗率军入侵应州。明武宗朱厚照率军亲征迎战,首先派少量部队,牵制住蒙军主力部队,再不断增加兵力,持续蚕食蒙军,以消耗蒙军的锐气,最终以达延汗败退告终。明方称为应州大捷。达延汗气恨交加,于败退途中去世,达延汗国随即崩溃分裂为察哈尔部,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喀尔喀部

1571年阿勒坦汗与明朝达成隆庆和议,结束了蒙古与明朝近二百年的敌对状态

1624年,准噶尔部的巴图尔辉台吉伊犁西征,征伐哈萨克人

1628年,准噶尔部的巴图尔辉台吉征服了西伯利亚的哈萨克江格尔部族

1628年林丹汗不敌后金,率右翼蒙古西迁避祸,察哈尔部被后金吞并。同年,明崇祯元年,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率其部,联合和硕特、杜尔伯特的一部分,徙牧额济勒河(今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

1635年额哲献元传国玺降后金

1635年,蒙古瓦剌部盟主固始汗遣使归顺后金,准噶尔抵制准噶尔部与清朝的主从关系,标志着准噶尔部的独立

1646年,由于1645年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在全国推行剃发令,导致中原地区各个势力开始反抗满清政权。已经归降满清的蒙古部落也开始反叛,4月,在车臣汗的唆使下,漠南蒙古苏尼特部在腾吉斯的带领下,宣布脱离大清帝国,加入喀尔喀蒙古。5月,多尔衮命令其他归顺的漠南蒙古诸部在克鲁伦河集结,命令多铎为扬威大将军,率领八旗军从北京出发,征讨腾吉斯。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派出2万人、车臣汗派出3万人救援腾吉斯。7月13日,清军击败土谢图汗,第二天,清军又击败车臣汗。随后,蒙古各部纷纷表示归顺清帝国

1649年,准噶尔汗国洗劫了沙俄人建立的托木斯克要塞

1670年,准噶尔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儿子僧格被杀后,他的异母弟噶尔丹夺得了准噶尔部的台吉位

1673年,噶尔丹击败叔叔楚琥尔乌巴什。准噶尔汗国的噶尔丹立志要恢复蒙古帝国的辉煌。噶尔丹的叔叔楚琥尔乌巴什是他集权路上的主要障碍。1673年,准噶尔大多数部落都已经归附噶尔丹,噶尔丹率兵攻打叔叔楚琥尔乌巴什,大获全胜。楚琥尔乌巴什和儿子逃到和硕特部鄂齐尔图汗处避难

1675年,噶尔丹对正在越冬的鄂齐尔图汗发动突然袭击,鄂齐尔图汗措不及防,部众溃散,只得越过阿拉套山脉,退往塔拉齐。由于一再失败,最后鄂齐尔图汗不得不在1676年向噶尔丹投降,直到1680年去世

1678年,准格尔部首领将台吉地位提升为汗王,正式建立准葛尔汗国。同年,准葛尔汗国出兵南疆,占领叶尔羌汗国

1679年,准葛尔汗国以3万军队占领哈密

1687年,准葛尔汗国的咄咄逼人,准备攻占喀尔喀部领地

1688年,准葛尔汗国越过杭爱山,攻打蒙古喀尔喀部,土谢图汗被迫南迁。在准葛尔汗国的威逼形势下,喀尔喀部土谢图汗表示愿意归顺清朝,以确保不被准葛尔汗国吞并

1690年准葛尔汗国噶尔丹又向漠南蒙古喀尔喀部进攻,俘掠人口,抢劫牲畜。同年,康熙帝决计亲征,组织左右两路大军,分别出古北口和喜峰口。8月1日,双方大战于乌兰布通(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清军大败噶尔丹军,噶尔丹乘夜向北溃逃

1691年清朝和喀尔喀蒙古在多伦会盟,标志着将喀尔喀蒙古正式纳入清朝统治

1696年,二月,康熙帝发兵10万,分三路大举出击。5月13日,西路军在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宗莫德)大败噶尔丹军

1697年,二月,康熙帝发动第三次远征,命费扬古、马恩哈分别统率两路大军,共6000人,由宁夏出发,进剿噶尔丹残部。四月康熙帝亲赴宁夏,指挥这次军事行动。正当清军进发之时,噶尔丹众叛亲离,军队只剩下五六百人,遂饮药自尽(又说被人杀害)

1715年,俄国沙皇派遣中校布赫戈利茨率领300士兵,1500匹马侵入准噶尔汗国亚梅什湖地区,修建了亚梅什要塞。准噶尔汗国首领--策妄阿拉布坦闻讯后,派大策凌敦多布率军民万余人前往剿伐。1716年,二月初,抵亚梅什要塞将俄军包围。经长时激战,俄军弹尽粮绝,伤亡惨重,遭到毁灭性打击,遂于四月下旬,收拾残部、炸毁要塞,沿额尔齐斯河逃命。3000余俄军,仅残逃700余人。由于在野战中,沙俄军队不占优势,沙俄军队在溃败途中修建了鄂木斯克要塞,以抵御准噶尔人的追击。由于此次失败,沙俄西伯利亚总督加加林和中校布赫戈利都被革职,押送到莫斯科受审。1720年,西伯利亚总督加加林被判处绞刑

1716年,准葛尔汗国策妄阿拉布坦侵占和硕特汗国。进军拉萨。1717年,准噶尔军队攻入拉萨,杀死了和硕特汗国末任可汗---拉藏汗,和硕特汗国灭亡

1718年清军由青海出兵入臧征讨准葛尔汗国,清军全军覆没

1720年清朝第二次出兵西藏,击退准噶尔军,西藏遂为清军控制。同时,清朝和准噶尔军在吐鲁番方面也有战斗

1720年清军将准格葛汗国驱逐出西藏地区,协助第七世□□喇嘛入藏主政,标志清朝开始经营青海西藏

1734年清朝和准葛尔汗国和谈,以阿尔泰山为界线

1754年阿尔泰乌梁海原附属于准噶尔,归附清朝

1755年,清军5万人分西北两路向伊犁进军,不到100天就到达伊犁。达瓦齐率兵六千人扼守伊犁西南的格登山(今新疆昭苏县境内),清军以25人夜袭达瓦齐大营,达瓦齐军惊溃,不战自溃,达瓦齐仅带少数人仓皇南逃。阿睦尔撒纳图谋当四部总汗未遂,于当年八月又发动反清起义。弘历派兵镇压准噶尔叛乱,阿睦尔撒纳多次使诡计逃脱追捕,在北疆再次起义

1757年,至乾隆二十二年,由于内讧加之北疆地区痘疫流行,准葛尔军不战自溃。阿睦尔撒纳逃往哈萨克,后又逃入沙俄,染天花病死,沙俄将其尸体交给清朝。准噶尔汗国自此告终,清朝完全控制瓦剌部和准噶尔部的游牧区。1758年清朝彻底征服准葛尔汗国。至此,蒙古势力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1758年,天山南麓大小和卓叛乱,帕米尔高原以西不受清朝管理

1759年,清军抵达喀什葛尔,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新疆全部被清军控制

1771年,土尔扈特人游牧在伏尔加河下游河岸两侧。土尔扈特的体制是汗王决定一切,在汗王的下头有个叫札尔固的这么一个机构。沙俄要改组札尔固,并把它的权力上升到和汗王一样,在权力上,对汗王渥巴锡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1月4日,渥巴锡召集全体战士总动员,提出土尔扈特人如果不进行反抗,离开俄国,整个部族都将沦为沙皇的奴隶。本来计划伏尔加河两岸一同东归。不巧当年竟是暖冬,河水迟迟不结冰,左岸的卫拉特人无法过河。只好临时决定,右岸的三万余户立即行动。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去追赶东去的土尔扈特人。同时采取措施,把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一万余户土尔扈特人严格监控起来。土尔扈特人的队伍,很快穿过了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走在外侧的一支土尔扈特队伍,被哥萨克骑兵追上了。由于土尔扈特人是赶着牲畜前进的,来不及把散布在广阔原野上的队伍集中起来抵抗,九千名战士和百姓被屠杀。奥琴峡谷是土尔扈特人东归必经之路。一支哥萨克骑兵抢先占据了这个山口。面对强敌,渥巴锡镇定指挥:组织五队骆驼兵从正面发起进攻,后面派枪队包抄,将哥萨克军几乎全歼

4月,定边左副将军车布登札布向清政府奏报说俄方派人来通报土尔扈特举部东返。清政府得知这一消息。清政府内部经过争论后决定:既然土尔扈特部前来归顺,就该接纳,而不能因为害怕发生事端而拒绝他们。决定对土尔扈特部接纳安置。土尔扈特部到达伊犁,沙俄通过外交手段交涉清政府,要求不能接受土尔扈特部进入国境,乾隆回复沙皇:“此等厄鲁特因在尔处不得安居,欲蒙大皇帝恩泽,投奔大清实属诚心归附,大皇帝施恩,将其户口、属众分别指地而居,各自获得安生之所”。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威胁若是不将土尔扈特部交出来就不惜发动战争。乾隆勃然大怒,立即回复:“尔等若要追索伊等,可于俄罗斯境内追索之,我等绝不干预,然其已入我界,则尔等不得任意于我界内追逐,若尔等不从我言,决然不成,必与尔等交战”。为了妥善安置归来的土尔扈特部众,清政府指派官员勘查水草丰美之地,将巴音布鲁克、乌苏、等地划给土尔扈特人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道姑小王妃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中国历史与世界杂史
连载中唐翠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