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常玲趁机在村里推广科学种田的方法,教大家识别病虫害,讲解合理施肥的好处。虽然还是有人半信半疑,但愿意尝试的人越来越多了。有几户人家主动来找他,让他帮忙看看自家的地,指导着施肥浇水。
这天,段常玲正在试验田记录数据,县农业局的王干事突然带着几个人来了。“常玲,齐知青,我们来看看你们的试验田!”王干事一见面就笑着说,“听说你们搞得不错,特地来取经。”
段常玲赶紧把他们领到地里,介绍试验田的情况:“我们主要改进了选种、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这几个环节,目前来看效果很好,麦苗的长势比传统种植好很多。”王干事蹲下身,拔起一株麦苗仔细观察,连连点头:“不错不错!根系很发达,分蘖也多,一看就是好苗子!”
随行的技术员拿出仪器测量,惊讶地说:“这土壤肥力提升了不少啊!你们用了啥方法改良的?”齐顷递过记录本:“我们测了土壤成分,针对性地施了有机肥和复合肥,还采用了秸秆还田的方法,增加土壤有机质。”
王干事翻看着记录本,对段苍娃说:“老段,你养了个好儿子啊!这试验田搞得很专业,完全达到了科学种田的标准!我们打算把段家村的经验在全县推广,到时候给你们发奖状!”
段苍娃笑得合不拢嘴,嘴里却说:“王干事过奖了,都是娃们瞎折腾。”心里却比谁都得意,见人就说:“我家常玲上农校没白上,真学本事回来了!”
四
冬天来得很快,几场大雪过后,地里盖上了厚厚的雪被。试验田的麦子在雪下安静地生长,等待着春天的到来。段常玲和齐顷没闲着,利用冬闲时间在村里办起了夜校,教村民们认字,讲解农业技术知识。
起初只有几个年轻人来听课,后来人越来越多,连土生爷和水泉叔都搬着小板凳来凑热闹。段常玲在黑板上画着农作物的生长图,齐顷讲解病虫害防治方法,段迎琇在一旁帮着读课文,整个夜校热闹又温馨。
“常玲,你说这麦子为啥要冬灌?天这么冷,不怕冻坏了?”水泉叔在课堂上提问,语气比以前恭敬了不少。段常玲笑着解释:“冬灌能让土壤保墒,还能冻死害虫卵,来年春天麦子返青有水分,长得更旺。”
“哦,原来是这样!”水泉叔点点头,“以前老辈人也说要冬灌,可不知道还有这么多道理。”土生爷也感慨:“还是有文化好啊!种地都能说出这么多道道来。”
夜校下课后,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往家走,嘴里讨论着课堂上学的知识。李柴旺拉着段常玲的手说:“常玲,叔以前对你态度不好,你别往心里去。等明年试验田丰收了,叔给你请功!”段常玲笑着说:“柴旺叔,您别这么说,都是为了村里好。”
回家的路上,段迎琇蹦蹦跳跳地说:“大哥,你看现在大家多信服你!以前他们都说你是信球,现在都来听你讲课呢!”齐顷也笑着说:“这就是用事实说话的力量。等明年丰收了,信服的人会更多。”
段常玲看着漫天的星光,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改变村民们的观念很难,但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让所有人都相信科学的力量。
春节过后,天气渐渐转暖,地里的积雪开始融化。试验田的麦子率先返青,绿油油的一片,像一块巨大的绿毯子铺在地上。段常玲和齐顷忙着追肥、浇水,每天都泡在地里。
段苍娃也主动来帮忙,虽然还是不太懂那些“科学道理”,但干起活来一点不含糊。他看着长势喜人的麦子,对张玉芬说:“他娘,我看这试验田真能高产。常玲这娃,没白培养。”张玉芬笑着说:“早就跟你说过,读书有用吧?你还不信。”
转眼到了四月,试验田的麦子开始抽穗,金黄的麦穗沉甸甸地低着头,看着就让人欢喜。村民们路过时,都忍不住驻足观看,啧啧称赞。水泉叔看着自家地里的麦子,又看看试验田的麦子,忍不住对李柴旺说:“柴旺,明年我家的地也让常玲帮着搞科学种田,你看咋样?”
李柴旺得意地说:“早就让你跟常玲学,你还不乐意。明年可得早点说,晚了常玲可没空。”水泉叔嘿嘿笑着,赶紧去找段常玲报名。
五
芒种时节,豫西南的田野里一片金黄。段家村的试验田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季。县农业局的王干事带着技术员来了,村民们也都围在田埂上,等着见证产量。
收割机轰隆隆地开进试验田,金黄的麦粒源源不断地被装进麻袋。技术员现场称重、记录,人群里不时响起惊叹声。“天哪!这一麻袋得有两百斤吧?”“你看这麦粒,多饱满!”“比普通麦子强太多了!”
最后统计结果出来了,试验田的亩产达到了八百斤,比传统种植的亩产高出近三成!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惊呆了,水泉叔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李柴旺激动得手抖,拉着段常玲的手说:“常玲!你真是咱村的福星啊!叔服了!彻底服了!”
段苍娃站在田埂上,看着金灿灿的麦粒,眼圈红红的。他走到段常玲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娃,好样的!爹为你骄傲!”这是他第一次这么直白地表达骄傲,段常玲的眼睛也湿润了。
县农业局给段家村颁发了“科学种田示范村”的奖状,还奖励了一台新的收割机。段苍娃把奖状挂在自家堂屋最显眼的地方,谁来都要炫耀一番:“这是我家常玲得的奖状!咱村的试验田,亩产八百斤!”
秋收后的村民大会上,段苍娃站在高台上,声音洪亮:“乡亲们!今年试验田大丰收,证明科学种田就是好!明年咱全村都推广科学种田,让大家都能多打粮食,顿顿吃白面馒头!”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比任何一次都响亮。段常玲和齐顷站在人群中,看着村民们兴奋的笑脸,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段迎琇拉着他们的手,激动地说:“大哥,知青哥,你们成功了!大家都相信科学了!”
散会后,李柴旺非要请段常玲和齐顷去家里吃饭,杀了自家养的鸡,蒸了白面馒头。水泉叔也提着一坛酒来了,非要给段常玲敬酒:“常玲,以前是叔不对,小看你了。这杯酒,叔给你赔罪!”
段常玲赶紧端起酒杯:“水泉叔,您别这么说,都是为了村里好。以后咱们一起搞科学种田,让日子越过越好!”大家举杯同庆,笑声和碰杯声在院子里回荡。
夜里,段常玲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心里无比踏实。他想起刚回村时的质疑和嘲笑,想起试验田遇到的种种困难,想起爹从不理解到支持的转变,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
齐顷明天就要回城上学了,他躺在床上说:“常玲,等明年毕业,我申请回咱们县农业局工作,咱们一起把科学种田推广到更多村子。”段常玲点点头:“好!到时候咱们建更多的试验田,让所有农民都能过上好日子。”
窗外的月光洒进屋里,照亮了墙上的奖状。段常玲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科学种田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信念,有大家的支持,就一定能走得更远。他仿佛看到了来年的田野里,金黄的麦浪翻滚,村民们丰收的笑脸在阳光下绽放,那是比任何奖状都珍贵的风景。
第二天一早,齐顷要走了。全村人都来送行,李柴旺塞给他一袋子新收的麦子:“齐知青,带回去尝尝,这是你和常玲种的麦子,最香!”段迎琇递给齐顷一个布包:“知青哥,这是我写的文章,你帮我看看呗?”齐顷笑着接过:“一定好好看,等我回来给你改。”
火车开动时,段常玲和段迎琇站在月台上挥手。看着火车远去的背影,段常玲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明年春天,当试验田再次长出新芽时,新的希望也会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生长,永不熄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