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现在要是有盒香烟,她立马给递上一根了

第二十六章 现在要是有盒香烟,她立马给递上一根了

常在镇集上的,都是十里八村日子过得比较宽松的人,自己觉得兜里不差钱,但也仅限于吃碗两馄饨还是吃几个肉饼,比起牛马贩子这随便一头,牵出来都能让他们的家底瞬间见底的。

实力过于悬殊,就不会成为羡慕嫉妒的对象,相反,会成为对方仰望的存在。

她身后有二十几头可供仰望,现在她说一刻钟后,围观的人自然都默认遵守她的规则。

朱令仪暗自点头,这样就很好。强者向来是制定规则的一方,如果不从一开始就把势头拿住,以后做什么都掣肘。

那不是她能容许的。如果需要妥协或者让步,那一定是她觉得可以,而不是对方觉得可以。

外围的人群不再一味往前拥,朱令仪腾出空来跟梁大哥说话。

她走到梁大哥近前,轻声问:“在场帮忙的这些,有想要什么牲畜的么?”既然是梁大哥带着过来的,显然不可能只是为了给她搭把手。以她曜日基地特战队小队长多年的经验看,这几个不是地头蛇,也是本地周边说得上话的,咋也得给个情面。

想要的么,肯定是有,却不一定是牲畜。

梁大哥扯了扯她袖子,引向刚才说话的汉子,“来,小少侠,大哥给你介绍介绍,这几个都是咱们本地有名望的。这是杨老爹,咱这边的水槽子就是杨老爹和家里几个徒弟急忙赶出来的。”

又特地扬声喊道:“谁家买了牲畜记得来杨木匠这挖个耐用的食槽、水槽哈,可不能像今个这么凑合。咱这是急事特办。”

原来是找了赞助商啊。

朱令仪当即抱拳行礼,笑道:“多谢杨老爹,不然我还得发愁呢。回头多少钱你给个数。”再咋不能不给钱,人家的木头也是有成本的。

杨老爹见这个少侠人是不大,但挺上道的,微微点头,豪爽地一摆手,“没几个钱,不着急。”

“来,东平,”梁大哥又拉过来一个看起来温文些的汉子,“这是日升杂货铺的掌柜李东平,也是姜村长的亲家,大壮的老丈人。”

村里人都是亲戚连着亲戚,朱令仪就算是如今脑子格外好使,也转了好几圈才明白,这李掌柜跟姜村长是一个平面上的人,梁老爹比姜村长高一层面,所以,梁大哥是跟李东平一个层面的,他俩算是连着亲戚的。

想到自己刚才摸出那一吊钱的去处,朱令仪明白,这也是能从这波牲畜买卖中获益的人,也笑着招呼道:“多谢李掌柜了,待会儿还得劳烦你多准备些粗盐和粗糖,这些牲畜可都是金贵货,我不吃也得给它们吃。”

李掌柜听了乐得哈哈地,完全与他温文的长相不符的豪爽,一点不含蓄地道:“得我谢谢你啊小少侠,你可是我的大客户,你放心,粗盐还有几麻袋,粗糖也有几缸,不够我再去调货就是,必保给你备齐全了。”

此外,还有谭家窑的谭老大、冯家裁缝铺的冯剪刀、三山村的潘屠户,也是姜村长的亲家,二儿子姜大强的老丈人,还有一个比较稀奇的是镇集上的剃头张。

剃头张平时就是摆个剃头摊子,在镇集上并不出奇,今天也跟这几个镇集上有台面的人站一起,别说围观的人,就是这几个里也有人好奇。

梁大哥拍拍剃头张的肩膀,带着一副你们都不知道吧?快来问我的神情,就有点欠揍似得。

潘屠户是拐着弯儿的亲戚,杀猪匠的也是又直又爆的脾气,两人辈分也是平辈论,他一把捉住

梁大哥的肩膀,整个人压在他背上,笑闹着,“你赶紧的,信不信我拿捆猪绳子捆你,我们几个抬着走一圈。”

“对,对,我看行。”谭老大和杨木匠几个跟着起哄。这一看就是里面有事儿,做买卖的最讲究和气生财,能交好都不想得罪。

梁大哥一个侧身下腰躲过去,“咳咳,”清清嗓子,然后才道:“你们呐,可不能小瞧了张二哥,剃头可不是人家最拿手的,这是没办法才用这个混口饭吃,人家家传手艺可是给牲畜修蹄子、打铁掌啥的!”

“来,张二哥,给大伙儿说说,不然,他们傻啦吧唧地,把牲畜买回去,养不好不白瞎了。”

至于怎么家传的手艺却改去剃头了,梁大哥避开没说。跟前的没傻子,自然不会这个时候追问,大不了私下问问去。

这么一说,大伙都重视起来,纷纷看向张二哥。

张二哥在镇集上摆剃头摊子也好些年了,平时不怎么多话,偶尔有村民家有小儿需要剃胎发啥的才找他。

刚出月子的孩子头顶囟还没长好,小孩儿也不会老老实实等着剃头,万不能把头皮刮坏了,这就相当考验手艺,别说自己家没那样锋利的剃刀,就是有也不能随便下手,必须找剃头师傅。

按照本地风俗,一般孩子周岁前至少得剃三回头,也有为了孩子头发长得好,剃五回的,再多也没有了。所以,时间久了,大家都习惯性地叫他剃头张,早忘记他本名了。

没想到啊,这剃头张还有这手艺?!

这可真是稀奇了!

不管是不是打算买牲畜,人都有好奇心,纷纷朝着剃头张嚷嚷:“你这还是真人不露相啊。说说,说说。”

朱令仪也跟着好奇地听,她也是新手,她也不懂修蹄子啥的啊。

=======================

剃头张腼腆地笑笑,“没啥。”

指着牛和驴子对大伙解释道:“牲畜的蹄子跟人的指甲一样会长长的,野生的时候天天在山里跑自己就能磨薄,家养了以后每年春秋都要看长得咋样,太厚了,长歪了,长卷了,都得修掉,不然耽误干活是小事,大事是会生毛病。”

“哦~这样啊,这还真不知道,没养过牲畜呢。”

朱令仪也是头一次听,心知梁大哥把台子都给她搭好了,她也立马上道地对张二哥道:“张二哥,麻烦现在就帮我瞅瞅这些家伙,看有没有需要修蹄子的。”

剃头张点点头,也不说话,先去看了踏云。

踏云对他很是警惕,朝他又是打鼻喷,又是抬蹄子的。

剃头张显然不当回事,转圈看了一遍,点点头,“这应该是头马,蹄子长得不错。你要是长期骑马,最好修一修,打上铁掌,既耐磨也不容易受伤。”

哎嘛,朱令仪是真没想到,这还真知道打马掌呢。

高人啊!

“打马掌”可是她在曜日基地学院读书的时候听一个教古文学的老师讲的。当时孩子们都当故事来听,后来那位老师还很遗憾地表示,现在已经没有人类骑的马了。策马奔驰的描写仅仅存在于文学故事里云云。

现在她来到的这个世界难道是老师说过的远古世界?念头一晃而过,无暇细想。

剃头张又挨个看过牛和驴子、骡子等,都是野生的,自己磨得都不错,自然也有随身宝提前挑选的缘故。

“这两头骡子看蹄子年岁都不大,往后要是拉车啥的,最好修修蹄子打上铁掌,牛和驴子每年看看长得咋样,长了不好了就修一修,不用打掌。”

然后说踏云,“这马贵价,最好去衙门上个户口,打个火印。照理,这些牲畜都是大宗家财,衙门里有说得上话的,最好去登记一下,不过,经过衙门怕是得交些税钱,再不然村里自己打个记号也行。”

有些事不在前面做,事后发生了再去找补也是麻烦。

朱令仪听张二哥这席话就知道人家是行家,比她懂得多,而且,这也是教她呢。朱令仪寻思,现在要是有盒香烟,她立马给递上一根了。

跟编编商量后还是日更,但字数稍微减少一些,这样收藏达到最低的60前尽量攒收藏又不会字数太多。但存稿已经排到7月份了,还在每天6000字左右存,不会断哒

作者有话说

第26章 现在要是有盒香烟,她立马给递上一根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直播土味情话和部长们贴贴!

逢春

春盼莺来

岁岁平安

春夜渡佛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朱令的古代生存日常
连载中泠善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