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一队人马

第四十章 光是报信儿就足足来了七个人!

跟着忙活了两三天,看着谢玉树这边大有进展,她就不在每天去衙门溜达了,给谢玉树打个招呼,准备自己去逛吃逛吃。

谢玉树挽留道:“这么大的案子,我也是第一次办,靠我和他们俩肯定不行,这个衙门就都是他们的人,兔死狐悲,都明着暗着使劲儿呢。

我已经给京城发信了,等那边过来人手,你在去玩儿。再说,这小破县城有啥好玩的,到时候我让你嫂子带你逛京都城,如何?”

许诺了一堆条件,朱令仪才勉强答应暂时帮忙。用侍卫乙的话说,她一个人抵得上千军万马,反正消息递不出去,外头的传不进来,私下有什么悄悄话也都知道了。

有想下毒灭口的,有想出钱让人顶罪的,还居然有杀手潜入刺杀!

特么地,东明县就这么个小破县城,这小官场手段居然玩儿的挺花啊。

好在,又等了五天后,谢家派来的一队人马到了县城。

===================

没错,是一队人马!

谢家老三头一次当主管就遇到这么大的案子,牵扯的人命就好几条,还涉及钱财田产,还有前任和现任官员掺和其中,有没有保护伞啥的,都不好说。

因此,不放心病弱三子的老爹把他亲大哥给派遣来帮他了。同来的,还有谢家族里闲着没事儿的几个儿郎,跟着一起长见识的,当然也是壮声势。

朱令仪第一次见到这个世界的世家子弟,果然魏巍赫赫不同凡响,哪怕是她见了也得叫声好。

这种天然养成的一种气质,怎么说呢,她和老大等人都不具备。

他们俩这种可以说是凌厉、肃杀或者威慑之类的,但人家那是一种朗朗如日月,淡淡似流云,瞄你一言,如清风拂过,你感到舒服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总之,就是高山仰止的感觉。

对,就是高山仰止,这个词还是谢玉树给她总结的。

谢家一行人还没到县城,就有打前站的小厮和侍卫打马飞奔来报信儿。

光是报信儿就足足来了七个人!

最近又是大案,又是忙着秋收,加上县丞和典史关的关,死的死,整个衙门里干事儿的官吏就那么几个,谢玉树已经忙得脚打后脑勺了。

这还算了,不知那个方面的,居然还整出了刺客,谢玉树现在自己挺废材的,得留个人保护他,另外牢里的蒋县丞和告状的几个人也得保护起来,不然,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只要一个刺杀成功,都没有原被告了,这件事就算一了百了了,如果非要追究,谢玉树的安全也不好说了。

所以,别说朱令仪想逛吃了,就是想跑回客栈洗个豪华澡都要被谢玉树哀怨地看好久,实在是太缺自己得用的人手。

好在,这种日子总算要结束了。

谢玉树本打算今天去下面看看收秋情况,大早上的,还没等出门,就迎来了七个人的马队。

七匹马啊,七个矫健的男子骑在高头大马上,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也是蝎子粑粑独一份了。

打头的侍卫头领谢十一朝谢玉树抱拳行礼,“给三爷问好。”

像这种冠以主家姓氏的侍卫都是从小就养在谢家的,功夫不用说,忠诚度那是绝对靠得住的。

谢玉树见到人来也很高兴,他摆摆手,问道:“怎么是你过来的?这次我爹让谁来了?”

这架势别是他家老头亲自来了吧?咳咳,那也太丢人了。

摇人没错,把老爹给摇来以后可没法挺腰杆子了。

谢十一笑着回道,“是大爷亲自带队来的,还有九爷,十二和十五爷几位族里的小爷听说后也嚷着跟来瞧瞧,这就一起来了。此外,还有刑律和审问上的人手,一个时辰后就到。”

说完,他左右飘了飘眼神儿,谢玉树示意他继续,身边这几个都是自己人,不用防着。

“咳咳,那什么,小老叔也跟着来瞧热闹了。咱们老爷劝不住,另几个老爷也不出头,上头老太爷和老太太只是有求必应的,所以。。。。。。”

小老叔那是什么人啊?

那是谢府的天花板。

常言道: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小老叔就是谢家老太太的老来子,妥妥地命根子!

他闹起来,老太爷也得退一步,谁让人家是老来子呢,还是纯纯的嫡出。

======================

话说,谢府的老太爷和老太太不知道哪天偶然春风一度,都断断续续绝经了的老太太偏就又揣上了。

这件事就惊掉整个谢府嫡出加旁支无数人的眼珠子。

要知道,咳咳,就是普通人家,老夫老妻到了四五十岁也都是纯睡觉了,拉拉手都几乎没有,这可好,老头老太太突然整了这么一出儿,可不是吓人么。

自从谢老太太五十来岁又怀上一个,这谢府里的男主人和女主人就尝尝不经意地对视后马上躲开视线,每每想到五十来岁的婆婆、太婆婆还能再生,当儿媳、孙媳妇的都不经意地去看自己男人某个地方。

含义自然是不言而喻:行不行不在年纪,不信看公公、太公公。

现成的例子在哪儿呢。

谢府的男人心啊,除了老太爷,别提多苦了。

在大家都以为也许怀不住的时候,老太太啥事儿没有,瓜熟蒂落,生了个老来子,健健康康,六斤六两,多好的分量啊。

小老叔今年才十七八吧?

为了这个老儿子铺路,谢老太爷和老太太硬是把自己活成了七十古来稀的岁数,还等着给老儿子娶妻生子呢。

只不过在,这位小爷不是一般跳脱,聪明是一等一的聪明,学啥都是一学就会,练功夫也不在话下,比三爷强多了,就是干啥都没个长性。

唉,一言难尽。

“大爷让看看衙门后堂能住下多少人?实在不宽绰,把十二爷和后面的几个少爷都安置在客栈,他和小老叔带着几位爷和审案人手住在衙门,方便行事。”

他们在京城调阅了蒋县丞和张典史的底案,居然都是乾朝“查看留用,以观后效”的,这些年居然没被替换掉,反而急匆匆走了几任县官,要是没大问题,那才怪了。

谢家怕是这里头还有别的事儿,三爷经验太浅,所以,直接把大爷派遣来处置了。

==========================

谢玉树心里一合计,媳妇和孩子都不在,估计这段时间也不会过来了,整个衙门后院就他和俩个侍卫,另外三个带来的人都有家口在外面住的。

后院是两进,算起来小二十间屋子,他点点头,“住得下,让大哥和小九,十二住前院,方便办事,小老叔和小十五跟着我住后院,让人去收拾屋子吧,我这也没那么多功夫和人手,你安排吧。”说着,把侍卫乙指给谢十一,让他们合计去吧。

这些琐事他不管的。

来的七个人里除了三名侍卫,另外四个都是管事儿的,一个去张罗屋舍住宿,一个去张罗饭食啥的,还一个张罗一会儿人马到了安排人伺候洗漱,刷马喂料等杂事,还有一个里外支应着,凡事没人管的都找他。

朱令仪看得咂舌。

这边别看来的人多,却能做到忙而不乱,每个人都井井有条地做着自己的事儿,偶尔互相搭一手,很是显出世家的底蕴来。

前后不过一个多小时,朱令仪溜溜达达地看过去,整个衙门好像都被洗亮堂了一般。

除了大堂没动,二堂也是他们常说事的地方,如今桌椅都增加了好几样,件件都擦抹得光亮可鉴,桌案上多了花觚,里头插了花枝,喝茶的碗碟也都换成了精美的浅青细瓷,连门上的帘子都换成了细竹花纹的。

那边一个管事还在低声轻语地跟谢玉树解释:“。。。让大爷看到您这过得这么糙,不说您的不是,回头肯定会跟太太说咱们照顾不周,三奶奶才走半个月,您这就跟没人拾掇似得。”

谢玉树一摆手,“行了,差不多得了,我现在哪儿有那么多人整这个?就那么几个人都用在刀刃上还来不及呢。”

朱令仪跟着里外见识了一番,谢玉树又逮着她郑重交代了一遍谢家大爷来到后的安全协助事宜。

朱令仪知道这是人家世家里的长子长孙,肯定非常要紧的,出来自然有护卫,但小心不为过,至于小老叔,谢玉树也有点头疼,他拉着朱令仪嘀嘀咕咕后,朱令仪才知道,还有个小叔叔,年岁比他小,辈分比他高,管不了,不好管,真真棘手。

不过朱令仪答应在此期间帮忙照看安全事宜,别的事,他们自己安排,她插不上手。

=================

谢家大爷谢玉庭等人来得也不慢,这边刚刚整顿好,那边的人马已经浩浩荡荡进了县城。

之所以说浩浩荡荡,是整整十五匹马,还有七辆宽大华丽的骡车马车,碌碌地轻轻摇晃着停在县衙门前。

全城的百姓都出来看热闹了。

这话不算夸张,但凡家里有人,能走能动的都出来见是世面了。

有人高兴,果然,谢大人的家世厉害,看着就有权有势,这次应该稳了。也有人看着心里一片惊慌,这是又来了什么大人物?这可如何是好?

案情是作者瞎编的,小可爱们随便看看别较真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0章 一队人马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镜中色

春夜渡佛

贵妃娘娘千千岁

春盼莺来

逢春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朱令的古代生存日常
连载中泠善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