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司徒箴随着钱老和陆宸銮回京,太妃亲自率队在汴城门口迎接新帝归来,大周风云四起。
司徒箴坐在酒馆包间,酒楼中央歌女正在唱着软软糯糯的家乡小调,来自江南的声音,空灵又干净。
半晌,珠帘被人掀开,一位光风霁月的贵家公子一身月白走进包间,坐在了司徒箴对面,明明洋溢着纨绔之气,却无半点酒肉之味。司徒箴不解地看着来人从容的姿态,问:“司徒世子来找臣下何事?”
来人正是司徒世子司徒荀。
司徒荀笑道:“来找你喝酒。”
司徒荀和司徒言关系极好,从小一起读书,而且司徒言能入司徒族谱,最大的助力便是司徒荀。
不过虽然有此层关系在,可今时不同往日,司徒箴也不再是当年懵懂无知的小儿,他是太妃与新帝阵营中的一员,太妃为了陆氏皇权连亲父都断绝了关系,更何况他和司徒荀这点不远不近的交情。
所以司徒箴见他也并不欣喜,只不出意外地冷静猜道:“是为了家父?”
司徒荀没说话,只从袖中抽出一纸书信,递给了司徒箴。
司徒箴接过信封,脸色微变。
信封上是熟悉的字迹,端端正正四个大字“吾儿亲启”。
司徒箴打开信封,里面的便条便滑落出来。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敌国破,谋臣亡。”
与坊间传言不谋而合。
早在三年前,司徒言程虔落葬的那一天,就有传言说是太妃动的手。
这种传言不知道传了多久,后来因司徒箴的无动于衷而告终。
你看人家苦主本人都和太妃陆宸銮相处融洽,一点都看不出来他们之间有因为流言而产生什么隔阂。针对的人都无甚反应,流言也就不攻自破。
除了他们三个当事人,其他人都不知道他们内部其实已经有了严重的争吵,一堵森森的墙,立在了他们中间。
司徒箴将便条塞回信封里,又恭恭敬敬把信封放回司徒荀面前:“世子与家父从小便一起读书,相伴数年,恕臣下眼拙,无法辨认出这封书信是出自家父之手,还是世子之手。”
翻译成人话就是:谁知道这是真迹还是你仿造的,你们从小一起读书,模仿字迹也不是不行。
言外之意就是:没准谣言都是你放出的。
司徒荀也不慌,他慢条斯理道:“这封书信内纸有芷兰暗纹,透光可见,这是当年明成帝亲自赐给太妃的,全天下只太清宫独有,鄙人还没那么大的能耐,能仿造出太清宫独有的兰纸。”他顿了顿,给自己斟了一杯酒,却没有喝,而是接着道,“传言是我放出的,但那不是谣言。此信是阿言生前,亲手托付于我的。”
他用的词是“托付”。
司徒箴听到这里,已经不怀疑真假了。
太妃一行人为了避祸,举宫搬去了逅露山庄,这种皇帝御赐之物,一定也带了不少过去。
司徒言夫妇出事之前被接进了逅露山庄,能用上这种纸,并不奇怪。
引人深思的是,放着那么多宣纸不用,为什么司徒言偏偏要用这种兰纸?兰纸珍贵着,又是皇帝亲赐,要从太妃手里拿到这种纸虽说不会特别困难,但也不会非常容易。还不如直接用宣纸来得方便。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他故意的。
目的也只可能有一个,那就是为了防止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给真迹做一个独一无二的标记,才能让自己的独子认出这封亲笔信并收下。
他本意是托付给世子,让世子转交,但是看现在这架势,世子怕是不会轻易把信封交给他。就算他刚才接过了,也走不出酒楼。
司徒箴手指微蜷:“你想要什么?”
司徒荀眼中现出仇恨:“你我联手,扳倒太妃,为阿言和阿嫂报仇!”
听得此言,司徒箴却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情绪浮动,他垂下眼,指腹摩挲着酒杯,道:“然后让陛下倒台,平郡王那个废物登上皇位么?”
司徒荀嗤笑一声,显然对平郡王看不上眼,但又恨极了太妃与新帝、碍于形势不得不扶持此废物。
他说:“若不是为了新帝,太妃也不会下毒手,阿言阿嫂就不会出事,他也是罪魁祸首之一,他有罪,他该死。”
“司徒箴,你不恨吗?你唯一的亲人,你的父母,都死于这两个人。你当真不恨吗?”
“首先,我还有远在江南的外公,”司徒箴不紧不慢道,“其次,如此说来,太妃是为了拉拢我才下的毒手,世子不妨先把我杀了。”
楼下唱着的小调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
空气一片沉寂。
司徒荀也愣住。
他要是把司徒箴宰了,只怕司徒言身在九泉之下还能爬上来给他几个重重的大耳刮子。
司徒荀还要再说什么,司徒箴却已站起身准备要离开了:“世子恕罪,司徒箴一臣不效二主。”
说完司徒箴便掀帘离开,留在司徒荀一人在包间里哑口无言。
这场隐秘的密谋,也就如此不了了之。
-
司徒箴与司徒世家同姓,府邸唤作司徒府难免不合适。
于是司徒箴亲自给他的府邸提名“破烟府”。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①
便是这样的寓意。
他回了破烟府,在书房里的宣纸上一遍又一遍地写着父亲留给他的短短十八字,笔锋迅疾凌厉,下笔如刻刀入木三分,纸张被风吹到半空,还未干的墨汁顺着纸的纹路流下,布满粗粝的纸面黑白斑驳。
他越写越快,快到看不清手与笔,快到十八字凌乱扭曲,配合着乱流的墨水,模糊了一张又一张纸。
桌上的宣纸很快见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