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死!”
……
风吹雪灌的时节,金堆玉砌的皇宫中场景都比往日肃杀不少。风一吹,吹来的声音好像夹道之中未息的惨叫。
元苏苏心情糟透了。她本来就脾气不好,现在处境这样窝囊,想报复的心非常强烈。
问题很复杂。
其一,她大概率马上就要死了。
其二,要杀她的是她的前未婚夫,此人谋逆大胆,活活杀进皇宫,屠尽守卫,尸骨据说堆满了一条宫道,他踩着人的肉身过去,没多久又手刃了手足。杀完把人一烧,骨灰都没剩下。
其三,她被这人绑到了长乐宫里。
元苏苏是世家贵女,身份贵重,闺中时是皇子都要争相求娶,还可以拿乔的地位。
如今沦落到为人俘虏,已经是这辈子最耻辱的事。
低头的滋味痛苦极了,元苏苏吸了几口气,看向宫女:“他今日还不来见我吗?”
她还依旧漂亮,有一张绝代的容颜。一般人是不敢久看她的,好看的人越细看越是好看,看得着迷了就不礼貌了。
宫女的眼睛也没有瞟她,而是斟酌了一下回答。
元苏苏这个问题,并不是奢望那位乱臣贼子出于爱美有什么怜惜之心,她没那种期待。
她期待的是那位还想要当面折辱她一番,看她的惨状,这样她或许能知道外面情势怎么样了。
只要当面对话,元苏苏或许还有辙。
谢无寄这厮把她掳走之后,就不允许宫女跟她说话了,大约是怕美色动人,宫女们心中又犹有对贵族的敬畏,会被她说服。
而且还想了个变态的规矩,宫女一天只准回她三句话,摇头或点头。
这让元苏苏很被动。
她手里还捏着元家的遗老和母亲韩家那边的势力,她是元韩两家独女,身上象征着世家之首的百年威望,尽管近些年没落也仍不容小觑。
除非那个宫变上位的死人想和世家宣战了,否则必须重视她。
不过这人倒行逆施得骇人听闻,杀兄弟庶母亲舅表弟表妹的事都做了,如此得位不正,再不管不顾杀一个她,好像也没有那么需要斟酌。
但情知自己是女子,元苏苏也有些不妙的推测。除了看到自己的价值挟持自己和不管不顾杀了自己之外,那死人还有别的选择。
不仅可以对她身后的世家示好,还可以羞辱她。
元苏苏心情很沉重。
宫女再一次对她摇摇头。
元苏苏得了答案,又深吸了一口气,在心底骂出来。
谢无寄!
若有一日你落在我手里,定然扒了你的皮。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元苏苏和谢无寄的渊源极深。
而且在本来,她的身份是远远高于谢无寄的。
她是元家贵女,在京都长大,纵马高歌,侍从如群,全天下最好的财宝都供向她,企盼她的垂眼。
谢无寄是因为母妃无宠失势,在宫里无法养活而化名寄养在民间的孤儿。
他们的交集,不过是因为元苏苏去舅舅家养病,闲极无聊上山拜佛时救下了他。
从此命运的齿轮转动得让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
元苏苏“病愈”回了京都,继续在长幼两位皇子间斟酌选择夫婿。
谢无寄不知道做了什么事名动江南,被陛下想起,迟迟地召回了京都。
元苏苏在京都耀眼夺目如金珠,谢无寄其实也不遑多让。他回了京都之后,方方面面都做得出众,别人甚至不敢相信他在乡野间长大。
虽然面对排挤,但他不卑不亢、温润好相处,礼贤下士,渐渐也获得了朝臣们的赞赏。
更甚至崭露头角,表现出了许多比大皇子和九皇子也不逊色的地方。
几年后,他竟然凭着不怕死不怕苦的硬气,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政绩出众,收揽了一帮贤能的忠心,被陛下大加赞赏。
只花了三年时间,他就成了京都最炙手可热、高不可及的三殿下。
温润君子,仁善爱下,务实肯干——这都是他当时的风评,谁都以为他是感恩能回京的机会,要殚精竭虑为陛下分忧。
陛下也渐渐十分看重他。
那时,因为元苏苏身份太高,本来夫婿只能在大皇子和九皇子里面抉择。
选了谁,就是站了谁的队,她爹头疼无比,想了无数个借口推脱。
两党相争了十几年,积怨太深,不论选谁都将引起疯狂反扑。陛下冷眼看着也不是事儿,索性又一次问了元苏苏本人的意见。
元苏苏一子破局,出口就吓坏了人。
“三皇子吧。”她就这么说,“我和他两情相悦,还望陛下成全。”
她至今还记得陛下震惊之后,狐疑又觉得好笑,甚至还带着赞叹的眼神。
虽然可能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的确,在当时的京都人心里都是这么想的。大皇子和九皇子身份贵重,有母家帮持,在京中长大、势力盘根错节,继位只能择其一。
三皇子谢无寄固然崭露头角的势头很猛,但陛下绝不可能让他继位的,朝臣、世家也不会允许。
他最后的可能是做一个辅佐兄弟的贤王。乡野出身的污名和没有外家帮衬的身份,让他尽管能力出众、也受宠,但并没有人真的认为他有继位的机会。
何况他还受过重伤,身体底子不好,这让他更不具竞争力。
彼时陛下已经年迈,处理政事力不从心,常常要问一些老臣和儿时旧友的意见,做事也不再激进,希望他抱着长大的后辈们都能善终。
大皇子和九皇子争得不可开交,但凡一方继位,另一方都可能面临大劫,他管不了自己死后的事,只能尽力让他们不再起争执。
元苏苏愿意退一步,对他们都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