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虞府临时征用的一间还算完好的库房里,空气中弥漫着未散尽的潮气和淡淡的药草味——那是为了驱散疫病隐患而焚烧的。虞听晚换下了沾满泥泞的粗布衣裳,着一身素净的鹅黄襦裙,但眉宇间不见闺阁女子的柔弱,只有连日奔波留下的疲惫与不容置疑的坚定。她对面坐着随州商会的李管事,一个年约五旬、面容精明的老者,此刻正捻着山羊胡,眉头微锁地看着桌上摊开的随州城舆图。
“李管事,”虞听晚的声音清晰而沉稳,指尖点在舆图上被朱砂圈出的几大片区域,“连番暴雨,随水决堤,城内低洼处淤积深厚,城外良田更是被泥沙覆盖,颗粒无收。灾民眼下有粥棚果腹,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若不清淤复田,来年春耕无望,流民四散,随州元气大伤,商路断绝,诸位商贾同仁的根基亦将动摇。”
李管事叹了口气,放下茶盏:“大小姐所言极是,商会上下亦忧心如焚。只是……这清淤复田,耗资巨大,人力物力皆非小数。官府那边……”他话未说尽,但意思很明白,官府如今自顾不暇,指望不上。
“官府力有未逮,正是我辈当仁不让之时。”虞听晚目光灼灼,毫不退缩,“清淤复田,非仅救民,亦是自救。田地荒芜,商贾无货可收,无物可运,店铺无人光顾,坐吃山空,又能支撑几时?”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指着外面忙碌但依旧萧条的景象:“流民遍地,人心惶惶。若不能尽快让他们看到复业的希望,恐生事端。届时,商铺被抢掠,商道被阻塞,损失岂是今日清淤之费可比?”
李管事沉吟不语,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显然在权衡利弊。虞听晚知道他担心的是成本分摊和回报问题。
“我已思得一策,望李管事与商会各位东家参详。”虞听晚转身,眼神锐利而充满说服力,“其一,清淤。商会可出面,以‘以工代赈’之法,招募流民壮丁。由商会统一提供工具(铁锹、箩筐、推车等),按清理土方量计酬,酬劳以米粮或铜钱支付,部分可由我虞家先行垫付,商会各家按份额认领。清理出的淤泥,若含有机质,可运至城外指定低洼处堆积肥田;无用泥沙,则择地填埋。此举既可解流民无业之忧,稳定人心,又能为复田打下基础。”
李管事眼中精光一闪:“以工代赈……倒是个法子。只是这工具、工钱,还有后续淤泥处置,所费不赀啊。”
“所以需要商会同心协力,”虞听晚语气坚决,“随州商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家商铺库房想必也有受损,清理修复也需要人手,何不将这部分需求与清淤工程结合?再者,清淤之后,城内道路畅通,商铺才能重新开张,商船才能重新入港,这其中的收益,远胜于眼前付出。”
她不给李管事太多犹豫的时间,继续道:“其二,复田。城外被淹良田,需引水冲洗盐碱,翻耕晾晒。商会可牵头,以‘借粮复耕’之策助农。由商会粮行,向有田契、愿归业的农户借贷粮种、部分口粮,待秋收后按约定比例偿还。商会可派可靠之人监管,确保借贷用于复耕。农户有了盼头,自然安心归田。”
“借粮复耕……”李管事捻须的手顿住了,这风险可不小,“若遇灾年,颗粒无收,商会岂非血本无归?”
“风险确有,”虞听晚坦然承认,“但并非不可控。其一,可精选借贷对象,优先有经验、田亩位置较好的农户;其二,可要求联保互保;其三,借贷比例可议,例如借一还一又三成,既让农户有喘息余地,也让商会有合理收益;其四,也是最关键的,”她目光如炬,“复田成功,随州粮产恢复,粮价稳定,粮行才有长久生意可做。若田地荒芜,粮行囤积居奇,又能卖给谁?又能维持多久的高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库房里一时寂静,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劳作声。李管事深深地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富商之女,她的话语条理清晰,利弊剖析分明,既有仁心,又懂商道,更难得的是这份在危难中挺身而出、统筹全局的气魄。他忽然想起昨日城中盛传,这位虞大小姐与那位太子亲信裴大人配合默契,迅速解决了积水难题,赢得了灾民信任。看来传言非虚。
半晌,李管事终于缓缓站起身,对着虞听晚郑重一揖:“大小姐心系桑梓,思虑周详,老朽佩服。此二策,老朽虽人微言轻,但必当竭尽全力,说服商会各位同仁,共襄义举!清淤所需工具、首批招募流民的工钱粮米,我李家商号愿带头认领三成!其余各家,老朽这就去奔走游说!”
虞听晚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放松,脸上露出一丝真切的、带着疲惫的笑容,她亦郑重还礼:“听晚代随州百姓,谢过李管事深明大义!事不宜迟,请管事速去联络。所需钱粮明细,稍后我会让账房拟好送来。我们分头行动,务必抢在下一个雨季前,让随州重现生机!”
李管事匆匆离去。虞听晚走到门口,望着远处忙碌的人群和依旧疮痍的土地,深深吸了一口气。重建之路漫长,但总算撬动了商会这块基石。就在这时,她瞥见裴行之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正与几位里正模样的人交谈,似乎也在安排着什么。他仿佛感应到她的目光,微微侧头,隔着一段距离,向她投来一个带着询问和赞许的眼神。阳光穿透薄云,落在他挺拔的身影上,也落在虞听晚充满希望与斗志的心间。
她觉得,这场与天灾、与困境的战斗,她并非孤军奋战。
暮色四合,天边残留着一抹瑰丽的橘红,映照着随州城忙碌而疲惫的身影。虞听晚拖着略显沉重的步伐,走向裴行之所在的临时指挥棚。棚内点着几盏油灯,光线昏黄却足够照亮他伏案疾书的身影——他正在根据今日的巡查情况,调整明日物资分发和人手调配的计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