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淮清仔细听着她说话,这糖水并不稀奇,他自然是吃过的,只是叫法不同,他从前所食叫玉露羹。
妇人还在等待他的答复,他摇了摇头,“我没有带钱。”
“这……”妇人犹豫了,她摆摊自是为了赚钱,岂有让人吃白食的道理,何况他的穿着打扮怎么看都像是有钱人家的少爷,也不缺这一碗吃食。
“那等郎君下次带够了钱再来吧。”她话说得委婉,不愿意得罪客人,即使只是一位小童。
“胡说什么。”她身边年纪稍大一些的大娘拍拍她的肩,不赞同地轻斥。
“小郎君别听她的,一碗糖水也不值什么钱,老身给你盛一碗尝尝。”
张淮清还是拒绝,他不愿意接受他人平白的好意。
“多谢大娘,不过不必了。”
他又在这摊前辗转了一圈,“你们这摊子没有名字吗?”
天气太热,年轻妇人用袖口擦着额头上的汗,随意应着:“我们这是小本生意,又不是什么正经店铺,哪用得着取什么名字。”
张淮清注意到了妇人额头上不断冒出的汗,她总是时不时盯着桶中糖水不断吞咽口水,却不舍得盛一碗来供自己解渴。
“那为何不开间铺子?这样也不必受这烈日酷暑。”
妇人语气里带了抱怨,“郎君生在有钱人家,不知道我们平民百姓的苦楚,要开间铺子谈何容易,我们这一碗糖水只卖两个铜板,在这叫卖一天也只能赚到一家人的米粮钱,还要上缴税银,哪还有余钱啊。”
“每月需缴多少税银?”
“三十税一。”
“竟如此之高,这并不合理,没人提出异议吗?”
“这是官府所定,谁会管我们老百姓的死活,这日子真是活不下去了。”
“抱歉。”
张淮清思索良久忽然低眉道歉,那妇人反倒有些不知所措。
说到底这与他何干,她何必与一个小童说这些。
她正发难,一辆马车悄然停在了张淮清身后。
张淮清似有所感,转身便叫人:“父亲。”
靖国公沉着脸,立在他身前,有意无意地为他挡去了烈阳,“你不去学堂,就是为了来这种地方?”
“夫子所留课业我都完成了。”
“那也不是你逃学的理由,跟我回去。”
靖国公欲踏上车,身后却无人跟随,他再次转身,只见张淮清站在原地不动,眼神执拗。
“你不想回去?”
“父亲,夫子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此话可对?”
“不错。”
“夫子还说‘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是否?”
“你到底想说什么?”
张淮清没有回答,他倏地向摊前的两位妇人行了一个揖礼。
妇人皆被吓到,手足无措地受了他一礼。
“多谢你们告诉这些,我该跟父亲回去了,我给你们的摊子取了个名字,叫‘浮甘堂’如何?”
此后经年,莫大娘都没有再见过当年那个小郎君,而不知何时,街角开了一家糖水铺子,名为浮甘堂。
莫大娘不知道她无意的抱怨之语,让张淮清记在了心里。
那时他虽然仅有八岁,可是已然懂得许多道理,只是纸上得来终得浅,何为民生?为何治国重在立民?
他依然不懂,只是他觉得他该做些什么。
自此,张淮清再没逃过学,也顺从地接受了父亲让他拜入姚伯良名下的安排。
为官本非他之志,奈何这生民多困苦,他终究是看不过去。
为生民立命,这便是他入仕的初衷。
“公子。”
“公子,你怎么了?这汤圆不好吃吗?”
张淮清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中,耳旁槐序已经喊了他好几声,玄英也用关切的目光注视着他。
他从尘封许久的记忆中醒来,从前不足一丈宽的小摊已经变成了眼前人满为患的铺子,他有些欣慰地笑了。
“没什么,这汤圆自是好吃的。”
“诶,春闱马上就要开始了,你准备的如何?”
“唉,还有一大半书未背,看来今年是无望了。”
后桌有三两名书生围坐在一起,话音传入张淮清耳中,槐序本欲起身,听到此与张淮清目光交错间,安分坐好,拉长了耳朵。
“不知今年的主考官是哪位大人?”
“我听说今年主持春闱的乃是一位新任的官员。”
“什么?你从哪听来的消息?”
“我母亲母家的舅舅在吏部担任文职,我从他那得知的,应该错不了。”
“不知是何方神圣?”
“害。”一书生忽然长叹一口气。
身边人不明所以,“孙兄为何叹气?”
“我只是觉得无趣,考试只让以《四书》《五经》为题,以八股取士,不让我们言及实事,这于国何益?”
“孙兄慎言。”
同桌之人皆被他所言吓到,左顾右盼,确认无人注意到他们,才拉低了声音纷纷出言相劝。
“孙兄此话不该说,若是被有心之人听去,怕是会大祸临头。”
“是啊,世事如此,你我又能如何?我们终究斗不过天。”
被称之为“孙兄”的那名书生,几度张口欲言,似又无话可反驳,最后只是悻悻,留下几枚铜板便夺门而去。
同行几人脸上皆是无奈的神色,紧随其后离去,殊不知他们的话已被“有心人”听去。
玄英和槐序没怎么读过书,对他们后半段话自然无所感,而在座唯一一位读书人也一言不发。
以进士取士是近年来才盛行的,张淮清参加科考那年大周还以经义取士,八股也并不为唯一的标准。
八股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起股,中股,后股,束股需使用两组对仗句,因此得名八股。
现如今,虽无官府明文规定,但以八股取士成了主流,许多考生为了文章能被考官看中,皆投其所好,论及实事的文章已经几不可闻。
不知这是好是坏。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先秦《五子歌》佚名
浮甘,取自三国曹丕的《与朝歌令吴质书》中的“浮甘瓜于清泉”
明朝有明文规定以八股文为考试规范,但是我的设定中是大周没有明文规定,后文需求。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09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