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时光,足以让一座城市改头换面,也足以让少年少女褪去青涩,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人。
上海陆家嘴的高层办公室里,宋萱亓站在落地窗前,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景,雨水顺着玻璃蜿蜒流下,将霓虹灯光晕染成模糊的光斑,已经是晚上八点,办公区的同事大多已经下班,只剩下她还在为明天的提案做最后准备。
五年了。
她从复旦毕业,顺利进入这家顶尖媒体公司,从最基础的文字编辑做到现在的项目主管。
在旁人眼中,她的人生顺风顺水。
——优秀的教育背景,光鲜的职业,不错的薪水,还有时不时出现的追求者。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心底某个角落始终空落落的,像是被什么东西永远地带走了。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林玙发来的消息:“下周同学聚会,你来吗?听说...他回国了。”
宋萱亓的心猛地一跳。
五年了,这个名字依然能轻易搅乱她的心绪,她盯着那条消息看了很久,最终回复:“项目忙,可能去不了。”
谎言。
她只是没有勇气面对。
面对他,面对那段无疾而终的青春,面对那个曾经胆小懦弱的自己。
雨越下越大,敲打着玻璃窗,像是某种催促。
她走到办公桌前,打开最底层的抽屉,取出一个精致的木盒。
里面装着的,是她从不轻易触碰的回忆。
几乎在同一时刻,在地球另一端的新西兰奥克兰,陈祉续也站在公寓的窗前,望着窗外的雨幕。
新西兰正值夏季,但这雨却下得颇有几分上海梅雨时节的味道。
他三年前读完研究生,顺利进入当地一家科技公司,从事人工智能算法的研发工作,薪水优渥,前景光明,同事友好——在旁人眼中,他已然实现了许多人的“新西兰梦。”
但只有他知道,每个失眠的夜晚,他都会想起那个笑容比阳光还灿烂的女孩。
手机响起,是许珩的越洋电话:“祉续,下周同学聚会,你真不回来了?”
陈祉续沉默了一会儿。他确实订了回国的机票,但却在最后时刻取消了。胆小鬼的本能再次战胜了冲动。
“项目忙,走不开。”他给出与宋萱亓如出一辙的借口。
挂断电话后,他在窗前站了很久。
雨声淅沥,勾起那些尘封的记忆。最终,他走到书桌前,打开那个锁着的抽屉,取出一个厚厚的相册。
雨声仿佛是一种神秘的信号,连接着两个半球,两个心灵。
宋萱亓打开木盒,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条玫瑰手链。
五年了,她再也没有戴过它,却始终带在身边。
手链下面,是一叠整整齐齐的糖纸。
——每一种口味,每一个日期,都仔细地标注着,最底下,是那本厚厚的相册。
她轻轻翻开相册,第一张就是高中毕业那天他们的合影。
照片上的他们穿着校服,肩并肩站着,笑容灿烂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勉强。那天之后,一切都变了。
她一页页翻看着,那些被时间模糊的记忆逐渐清晰起来:图书馆里并肩学习的午后,篮球场边递水的瞬间,单车后座上飞扬的裙角,每年旅行时灿烂的笑容...
最后停留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那张照片上,照片上的她围着陈祉续送的淡紫色围巾,小脸冻得通红,眼睛却亮得惊人陈祉续站在她身后,手臂保护性地环着她的肩,笑容比身后的冰雕还要明亮。
她记得那一刻,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他的怀抱却温暖如春,她几乎要转过头去,吻上他的嘴角。
但最终,胆小鬼还是选择了沉默。
眼泪不知不觉滑落,滴在相册上,晕开了墨迹。
五年了,她以为自己已经放下,却发现那份感情只是被时间深埋,从未真正消失。
与此同时,在新西兰的陈祉续也翻开了相册。
他的收藏更为详尽,从初中到高中,每一次出行,每一个重要时刻,都被仔细地记录下来。
他停留在那张单车旅行的照片上。
照片上的宋萱亓回眸一笑,阳光在她发梢跳跃,美得不像话,他记得那一刻,他几乎要脱口而出:“我喜欢你,很久了。”
但最终,胆小鬼还是选择了沉默。
他看着照片,突然注意到一个从未发现的细节:宋萱亓的手腕上,戴着那条他送的玫瑰手链,即使在那么模糊的照片中,那朵小小的玫瑰依然清晰可见。
五年了,他第一次意识到,也许她并非全然无意。
这个发现像一道闪电,劈开他心中的迷雾,但随即又黯淡下去——即使当时有意,现在也早已时过境迁了。
雨还在下,仿佛要洗净所有的遗憾与不甘。
宋萱亓拿起手机,点开那个她置顶却五年没有对话的聊天界面,最后一条信息停留在毕业前一天,他问她明天要不要一起走去学校。
那么简单,那么日常,却再也回不去了。
她输入:“听说你回国了?”但随即又逐字删除。
换成:“最近好吗?”依然觉得不妥。
最终,她只发了一个字:“嗨。”
几乎在她点击发送的同时,陈祉续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他难以置信地看着那个熟悉的名字,心跳骤然加速。
五年了,她第一次联系他。
他颤抖着手点开消息,却只有一个简单的“嗨”。这是什么意思?群发消息?手滑了?还是...
他深吸一口气,回复:“好久不见。”
发送成功后,他才意识到新西兰比中国快四个小时,此刻上海已经是深夜。
他会不会打扰她休息?
但回复几乎立刻来了:“还没睡?”
他看着这四个字,仿佛能透过屏幕看到她那边的雨夜,看到她或许和他一样孤独的身影。
“新西兰正在下雨,睡不着。”他回复,然后又补充,“上海呢?”
“也在下雨。”她回复,附带了一个小雨的表情。
雨连接着两个半球,也连接着两个孤独的心灵。
他们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避开所有重要的话题,只谈无关紧要的日常:工作,天气,共同的熟人...
但那些未说出口的话,却在字里行间暗流涌动。
“听说你当上项目主管了,恭喜。”他写道。
“听说你在做人工智能,很厉害。”她回复。
又是一阵沉默。
雨声透过窗户传来,仿佛在催促着什么。
最终,陈祉续鼓起勇气,输入了那个困扰他五年的问题:“当年那盒巧克力...到底是谁送的?”
点击发送后,他立刻后悔了。
五年了,问这个还有什么意义?只会让自己显得可笑而可悲。
他紧张地盯着屏幕,等待着回复。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终于,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个叫张浩的男生恶作剧。里面只有一张写着'毕业快乐'的卡片。”
陈祉续的心猛地一跳。
所以真的是恶作剧!那她为什么当时不说清楚?
他还没来得及回复,又一条消息来了:“你那封情书呢?”
他几乎能感受到屏幕那端的紧张。原来这五年,困扰她的不止他一个。
“也是恶作剧张浩后来承认了。”他回复,然后补充道,“里面只有一张白纸。”
长时间的沉默。
雨声仿佛也静止了。
最终,她回复了三个字:“我知道。”
陈祉续愣住了:“你知道?”
“毕业第二天我就打开看了。”她回复,“但我以为...你是为了拒绝我,才不肯告诉我。”
他的心像被什么东西重重击打:“为什么我会拒绝你?”
这次回复来得很快:“因为你从来不说喜欢我。”
陈祉续看着这行字,五味杂陈。
所以这五年,他们都活在彼此的误解中?都以为对方不喜欢自己?
“我不敢说,”他诚实以告,“我怕你拒绝我,怕连朋友都没得做。”
几乎同时,她也回复了:“我也是。”
雨还在下,但某种隔阂仿佛正在消融。
五年的误解,五年的遗憾,在这一刻终于有了宣泄的出口。
他们聊了很久,从那个毕业日的误会,到这些年的思念,再到那些不敢说出口的爱恋。
“我取消回国的机票了。”陈祉续写道,“因为听说你可能留在上海了。”
“我接受上海的工作了,”宋萱亓回复,“因为听说你可能定居新西兰了。”
看,胆小鬼总是相似。
即使过了五年,他们依然在做着类似的抉择,为了对方,却也因此错过对方。
天快亮时,雨渐渐停了。
他们的对话也接近尾声。
“我该上班了。”宋萱亓写道。
“我该睡觉了。”陈祉续回复。
一阵沉默后,他鼓起勇气输入:“还能再联系你吗?”
这次回复来得很快:“随时都可以。”
他看着那行字,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五年了,第一次感到心中的那块巨石稍稍松动。
在上海,宋萱亓也看着手机屏幕,心跳加速。
五年了,第一次感到某种希望重新燃起。
但她随即又冷静下来。
即使解开了当年的误会,那又怎样?五年的时光已经改变了一切。
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事业和朋友圈,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这个认知让她刚刚温暖的心又冷却下来。
同样,在新西兰,陈祉续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即使知道当年是误会,即使知道她可能曾经喜欢过自己,那又怎样?
五年的距离不是那么容易跨越的。
他们就像两列错过的火车,即使偶尔交汇,也注定要驶向不同的方向。
天亮时,宋萱亓将相册和手链重新锁进抽屉。生活还要继续,那些青春的记忆,就让它留在过去吧。
陈祉续也将相册收回抽屉。他站在窗前,望着雨后天晴的天空,轻声说:“再见了,宋萱亓。”
五年后的这场雨,洗刷了过去的误解,却也浇灭了最后的希望。
他们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却发现在时间的洪流中,那些话已经失去了原本的重量。
青春就是这样,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即使有机会重来,也早已物是人非。
雨过天晴,两个半球都迎来了新的一天,他们各自投入忙碌的工作中,仿佛昨夜的那场对话只是一场梦。
但有些东西确实改变了,那个始终置顶的对话框,偶尔会有新的消息:一句生日祝福,一个节日问候,甚至偶尔分享的新闻链接。
他们成了那种偶尔联系的朋友,知道对方过得不错,就足够了。
有时宋萱亓会想,如果当年他们都能勇敢一点,现在会不会不一样?
有时陈祉续也会想,如果他现在回国,是否还能挽回什么?
但胆小鬼终究是胆小鬼,即使过了五年,即使解开了误会,他们依然没有勇气跨越那片海洋,去追寻可能存在的未来。
五年后的雨,洗去了青春的迷雾,却也浇灭了最后的火花。
他们的故事,似乎真的快要走到尽头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