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面包坊买面包,肉铺买肉,光这就花了2先令了。她家每年200镑生活支出,平均到每天才11先令。
市集上买牛奶和新做的黄油奶酪,8便士,鸡蛋蔬菜水果贝内特家有送来,加两磅腌肉。省了6便士。
(一磅454克,接近一斤)
再到日常当水饮用的淡啤酒,备好的茶叶咖啡糖,煤炭木柴蜡烛肥皂,每天4先令。
真是哪哪都要花钱啊。这么一算,每日结余4先令,再做衣服,订报纸买书,存不下什么了。
店里买东西能先记账,每月付一次,摊贩这就要付现金了。
“家庭农场自给自足的话,能省多少啊?”路易莎提问道。她飞速计算着。林利太太得出了30英镑的数字。是这个数。
“看来露露。我们得开垦个农场了。租房时包括了旁边的土地,可以先弄个菜园,再搭鸡舍。”
“好啊好啊!”路易莎太惊喜了,她马上可以种地了,还有鸡可以生蛋。
市集上摆摊的基本是附近农户。
“露露想吃什么?”路易莎有点嘴馋,想喝鱼汤。“鱼!”
集市这有小贩卖新捞的鱼,鱼比肉要卖的贵,一磅1先令。路易莎躲在腿后看桶里扭扭的鳗鱼。
虽然烤鳗鱼也很好吃,但她想喝鱼汤啊。看来看去找不到鲫鱼,要是炖豆腐就更美好了。
被抱起来后她小小声地说,“我想吃炖鱼妈咪,只放一点香料。先煎个鸡蛋,煎鱼再炖。”那样汤就是白白的了。
林利太太听着这个奇怪的吃法,路易莎不好意思说,“我觉得这样会好吃。”
“唔,那试试吧。有点像鳕鱼汤,沃森太太会做。”
玛莎听懂了,“小姐,可以买这个。”她挑了条丁桂鱼。看样子像桂鱼,奇奇怪怪。
路易莎看了眼另一边的,是鲈鱼吧,想吃清蒸鲈鱼。算了,今天先吃一只吧!
这条丁桂鱼花了1先令4便士。真贵。摊贩把鱼带水装进玛莎的陶罐里,他常捞鱼来卖。
在河流湖泊里捕鱼,要获取地主许可的。贝内特家都不需要买鱼,佃农捕到会先送过来。
路易莎一本正经告诉妈妈她们今天还有2先令的预算,林利太太忍着笑。
玛莎先带着采购的两包食材回去了。母女俩离了集市,去逛镇上的店铺。
梅里顿的布料店帽子店裁缝铺都挨在一起。年轻姑娘相携着穿梭逛街,她们是附近富裕农场主和镇上商人店主的女儿,每周还会去公共舞会跳舞。
路易莎好像看到了原著里贝内特姐妹在镇上笑着买帽子,经历这个时代风貌,还挺有意思的。
这些店铺没大而明净的橱窗,有的二层窗户都被钉起来。“原来窗户都要收税啊。”路易莎惊讶。打仗真是麻烦,好多税。
进到店里就不好玩了。路易莎看着琳琅满目的女士物价,什么?一把扇子5先令,手套4先令,就连白色丝绸手帕都要6先令。
她偷偷说,“贵贵的。”
林利太太忍笑,“露露,不用太省钱的。”也是,每天预算还剩4先令,每个月能支配的有6英镑,还可以了。
路易莎上辈子从小就自己管零花钱,理财意识十足。母女俩逛逛,发现衣服够穿,饰品也有,没什么买的必要,就走了。
女儿真奇怪。不喜欢漂亮的小东西。林利太太心想。
但进了文具店后,路易莎就有了兴致。她看着锡纸墨水瓶,各色的羽毛笔,纸张到精美本子。画笔颜料画纸,石墨条,一条条封蜡。柜台一角的架子上码着书籍。
“伦敦有书店,几条街扎堆那种。乡下则是有流动书商。”林利太太跟女儿说明,“再就是文具店兼卖书。”
路易莎最爱逛书店了。她踮着脚看着,圣经祈祷书之类,还有烹饪书,沃森太太那有。这里,农业手册。
没看到小说之类,是因为小说很贵吗?“小说通常要1基尼。很少有人买来收藏,多是去流通图书馆借阅。”(1.05英镑)
昨晚妈妈给她区分了各种书籍概念,看来小说目前还是难登大雅之堂。流通图书馆每年交2基尼会费,就能借阅书籍。那里基本都是小说。
镇上有个流通图书馆,在广场那里。公共图书馆之类的,是没有了。
乡下人识字率不高,不到一半,就连报纸杂志,都会只去酒馆翻阅。
她们家有单独订,女仆每天去邮局取,一份报纸要4便士。沃森太太每天读时,路易莎有凑过去看过。四家日报,再加上每个月的两本杂志,每年支出25英镑了。
妈妈说是要收印花税,印刷品都很贵。
沃森太太看报纸时会大声读出来。路易莎了解了许多。听名人八卦时候更是津津有味。
“在乡下还能互相借书看,有的乡绅家藏书不少。”路易莎同意,贝内特家就有个书房,放着两书架的书。
等她以后长大了,就问贝内特先生借书看吧。
路易莎在妈妈帮忙下拿出本农业手册,要种地得先看看这个吧。这些书只装订了硬纸壳,书名要在扉页看到。
“阿瑟.杨,很有名的农业改良家。”路易莎选了本《农村经济》,林利太太还打算借两本小说每晚念给女儿听,看到这,“好吧,那我们读这个。”
花了7先令。路易莎收获满满,她把书抱在怀里。
这章介绍物价,后面节奏会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第 7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