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章

第二日一早,沈清秋按着原主的记忆,整理好衣装便去上朝。

其实在整理穿着时,他还专门在铜镜中观察了一会儿自己的样子。此人相貌和前世的他十分相像,简直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是更为棱角分明。五官俊郎,容貌端正,眸色是浅浅的琥珀色,嘴唇较薄,皮肤白皙,整个人看着就知道不太好相处,还是一幅薄情长相,却也极为吸引目光。

而沈垣穿过来后,沈清秋这具身体的面部表情不再那么僵硬和死板,虽依旧是冷冰冰的,却没有那么刻薄,反而多了一丝丝柔和。

现在沈清秋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昨日的洛冰河会盯着他看了——他那时无声地轻笑了下,刚好被洛冰河逮到。

简直就如同ooc当场被出警。沈清秋无奈。

今日朝廷上并无什么大事件,只是出现了书中的第一个转折点,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对后面的情节有着重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近日入夏,岭南一带多降暴雨,有地区发生了泥石流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百姓无家可归、哀嚎一片,等待着朝廷的支援。

原著里沈清秋对此不闻不问,甚至克扣了救灾的饷银,只为培养自己的军队实力。朝廷之上,他提出建议,派出士兵帮助百姓重新修筑家园,不料残存的山不知怎的又坍塌下来,士兵与百姓躲避不及、死伤无数,还发生了不小的动乱,他们花费许久时间才镇压下来。

后来的沈清秋会落得个假死下场,自然是这件事也被提起,掺到了其他大臣的奏本上,让皇上下定了将他打入大牢的决心。

“臣以为,应当把当地的百姓控制在原地,以免其四处逃窜,从而引起骚动,发展成暴乱与反叛。”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臣子站出来,毕恭毕敬地说道。

沈清秋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这个人,又察觉到皇上捋着胡子点了点头,有一种上前把那位兄台摇醒的冲动。

兄台,强行控制百姓是没用的啊!你控制得越厉害就有人越不满,也会有人越想反抗。况且百姓们还面临着原地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坍塌的风险,怎么可以把他们控制在原地!

再说了,民以食为天,百姓们只要能吃饱饭、保住命就会心满意足,谁会去没事找事搞暴动?真当他们像王公贵族一样需要享乐才能充实空虚的生活吗?

尚清华为啥要把书中人物的智商降到及格线以下啊!皇上还颇为欣慰地点了点头!简直了!

沈清秋心中已经刷起了弹幕,面上却并没有显现出情绪,反而是一脸严肃与凝重,从站得整整齐齐的朝臣中走出来,先是作了揖、行了礼,礼数周全后才道:“陛下,臣以为不妥。”

“何事不妥?说来听听。”皇帝语气冰冷。

沈清秋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似乎有些逆天而行。先不提蝴蝶效应这回事,单是他提出异议,都有可能改变什么重要的事情。

书中的沈清秋从不会站在皇上的对拉面,就连奏本上的内容都顺着皇上的心意,这也就是皇上忌惮沈清秋却铲除不了他的原因。

可事已至此,沈清秋无法悬崖勒马,只得继续硬生生道:“将平民百姓强行控制于原地并不是长久之计,更别说天气多变、隐患犹存,如此便只会引起更大规模的暴动。依臣之见,应当派送救灾物资,并将其迁往安全地区,原地那些破废的房屋就不必再重建了,所有精力都应花费于迁移途中如何让百姓饱腹,如何寻找一处既安全又适宜耕种之地,如何快速修通道路、新建房舍……”

还没等沈清秋说完,另一人便站了出来,道:“摄政王说得极是,可施行起来免有些小题大做。如若百姓的口粮全由朝廷提供,国库就不再充盈,打仗的士兵们吃什么?再者,派士兵们过去并不是建房子的。”

沈清秋听到这番话冷冷一笑,井井有条地反驳道:“士兵派过去不保护百姓,难道还镇压百姓不成?国库之所以能充盈起来,也是因为百姓在赋税。百姓有难,正是需要救助的时候,现在反而将国库封得死死的,百姓会怎么想,不少士兵也是百姓服徭役,士兵们又会怎么想?如若百姓对朝廷灰心,那么今后的日子便会很难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想必也深谙其理。并且,最渴望重建家园的必定是百姓自己,他们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士兵只需辅助和指导便成。”

皇上深深地看了沈清秋一眼,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道:“那便按沈爱卿说的去做,那些被破坏的房屋也不必管了,先将百姓迁到安全的地方去。朕乏了,都退下吧。”

一次朝会就如此结束了。搜罗完脑海中的记忆后,沈清秋才发觉,书中的设定是四天一次朝会,只是用来商讨重要事宜,其余时间直接将奏本转交给皇上即可。

沈清秋暗自松了一口气。这也就意味着多了一些休息时间,也不容易被人发现异常。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小船三年又三年

第八年新婚

北岛长夜

如何饲养恶毒炮灰

错号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冰秋】权臣
连载中芙寻七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