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们在金陵这个城市的人气,应该还没火到能一次召集六万本地人来看演唱会的程度。"
"我们的演唱会要想做到高上座率,就必然需要有东煌其他省份的观众,不远千里万里地从其他省份赶到金陵。"
"虽说这只是国内的出行,但以东煌的国土面积,这种级别的出行基本不可能临时决定。"
骏辉:" 也就是说黛雅在做出这个挑战的同时,就必须要在接下来时间里,以最快速度官宣我们的演唱会。"
"如此一来,才能够给到外地游客和观众准备时间。但这也意味她在必须提交官宣宣传的时候,手上几乎没有多少可以用于宣传的物料。"
"所有的东西都太临时了,她必须在短时间内把所有东西做到一个"面子上过得去"的程度。"
"我们这边虽然同样任务不轻,但我们好歹只需要歌曲和舞蹈两件事。"
"但黛雅那边是真的有做不完的工作,而且随时都可能出现各种乱七八糟的小麻烦。"
伍兹:"总而言之,最近这几天所有人都尽可能顺着她来。"
"只要她没有因为忙晕了,做出什么绝对错误的决策,否则大家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和她犟。"
"人……尤其是创作者在从零开始负责一件事的时候,都是很敏感的,这种时候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在心态上,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伍兹颇有感触地回应着。
他以前搞出道曲的时候,也经历过这种在短时间内从无到有的高压状态。
这种时候的"创造者",几乎就是一个行动的地雷。
而且是一碰就炸的那一种。
这不是他们脾气差,也不是他们听不得别人的意见。
而是在那个时间高度紧迫的状态下,他们真的没有办法接受自己的计划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偏差。
纵然他们的企划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却绝对是在她的所有设想中,一个最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标准,也就是及格线以上的安排。
这种时候任何一丝一毫的变动,都会牵扯到很多的东西。
你可能只是以为自己只是做了一点点的小改动,但就是这一点点的小改动,也有可能会牵一发动全身地影响整体流程的顺畅。
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改了这个,就要改那个,改了那个,就可能要去再搞那那个。
这中间的流程实在太过复杂。至于他刚刚为什么会选择冒险提出新歌,则完全是因为他知道眼下所有的流程安排才刚刚起步。
秦黛雅还没有来得及构思好整体的演唱会框架。
而且他在赌,赌秦黛雅自己也因为这个过短的准备时间,而不得不在告知他们之前,就做出了很多妥协。
她为什么会提出在七首现有的中文主打之外,尽可能以小分队的形式,来演绎抒情歌,现有的Kpop中文舞曲。
归根结底就是时间不足,以至于让她不得不选择用其他歌手的作品,来填补歌单的不足。
哪怕这个决定会导致其他歌手的曲目数量,会超出他们的原唱作品。
但即便如此,她也依然没有别的选择。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对中文歌的曲库进行多少进一步的扩充。
六万人的演唱会,他们怎么样也要上二十首歌。
那么如果已经确定要选用全中文歌单,就意味着在演唱会上除了七首主打歌以外,剩下的十三首歌,全部都要考虑中文版本。
哪怕秦黛雅这么说应该是给他们预留了一定的调整额度,他们也必须抱着全中文的态度去准备。
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争取缓冲的空间。
他们甚至已经在思考要不要干脆让骏辉和明昊两个东煌人,直接借着这个机会出自己的Solo单曲。
秦黛雅很清楚若是一场演唱会上的翻唱曲目多于原唱,会造成多么不好的影响。
但他们真的别无选择。所以伍兹才会在那个时候提出发一首新的中文团曲。
因为只要有那一首首发的新歌在,就能够避免翻唱曲目太多的尴尬。
伍兹估摸着秦黛雅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选择尽可能尝试在短时间内将那首新歌完善。
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但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出发,眼下的这场演唱会都是数不尽的麻烦。
这个挑战的艰难程度上,甚至超越了他们当时筹备出道。
虽然他们筹备出道的时候,也有预算不足的问题。
但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要考虑的更多还是歌曲质量以及听众反馈这些你作为歌手无论何时都要面对的问题。
更何况那个时候的他们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他们的出道计划本来就是一次又一次推迟后的结果。
可眼下的秦黛雅,真的基本已经将所有压力拉满。
她唯一能够感到一丝心理安慰的点,也就是场地租金不要钱。
不然的话要是再有什么演唱会成本上的压力,怕是秦黛雅整个人现在早已抓狂。
"总而言之,努力吧两周的时间尽可能别增加黛雅那边的工作量。"
成员们血拼着,而与此同时另一边正在协调会场和工作人员安排的秦黛雅,也终于在一通赶工之后,完成了演唱会的第一次宣传。
17的首场演唱会,其主题为《13次方的极限》
这是秦黛雅在一番思索过后制定的计划。
虽然理论上来说距离举办时间还有整整两周的她们,应该是还有24X14,也就是336个小时的时间。
但人毕竟不是铁做的。
何况唱跳歌手又不像站桩的抒情歌手那样,可以通过活动量的减低来节省体力。
所以秦黛雅在百般思索之后,干脆决定将筹备时间设置成13X13这个能够和成员还有团队名称产生联系的玩法。
13天,十三个小时,分别是秦黛雅在两周的准备时间里,减去第一天的飞机航班,以及之后每天休息时间的成果。
十三天的准备时间,每天十三个小时,剩下的十一个小时,是包括吃饭睡觉上厕所,以及针对成员身体状况的理疗时间。
在成员们返回宿舍整理行李的这段时间里,秦黛雅已经联系好了金陵市当地的中医理疗机构。
她准备在成员们每天高强度的训练过后,用中医理疗来减低成员们的身体负担。
人的身体状态是有极限的,一天两天的熬夜不算什么,但如果长时间持续不到承受不到六小时的睡眠。
那么届时每天练舞的高强度绝对会让一些成员,在演唱会正式开始前身心俱疲的崩溃。
十三个小时,这已经是她计划中打拼的极限。
然后就更不用说在这个十三个小时之外,他们可能还需要参加一些包括"文旅手账拍摄,以及有可能安排下来的一些当地演唱会宣传工作。"
那一刻的秦黛雅甚至没有勇气将自己眼下要做的工作列成清单。
因为她知道一旦她将一切罗列整理成表,她本人也很难在意识到工作量后,再继续坚持下去。
她感觉现在的自己,就像是暑假最后一天,但作业一笔没动的学生。
一个晚上一个奇迹 ,这是全东煌上下通用的故事背景。
但对于眼下的秦黛雅而言,这样的日子她要承受至少十三天。
讲真,当一切开始运作的时候,连秦黛雅自己都不自觉地开始后悔。
常叔是有建议她争取在暑期结束前开展工作没错,但按秦黛雅的了解,对方应该是对演唱会的前期准备,尤其是唱跳歌手的前期工作没有什么概念。
文旅那边可能是觉得歌手的本职工作就是唱功,所以演唱会这种东西,就只要有人帮他们把台子搭好,再让歌手上去"嚎"两嗓子就完事了。
不要怀疑,这基本上是目前国内大多数观众对待演唱会的态度。
甚至有很多人明明有看演唱会的经历,却不知道国内的演唱会需要报批。
很多甚至不知道歌手只能在演唱会上,演唱报批了的歌曲。
然后就更不用说很多歌手在综艺节目,也就是音综上翻唱爆红的歌曲了。
虽然爆红的翻唱版是他们的唱的,但他们大多都没有翻唱版本的版权。
尤其是对于很多原唱而言,当翻唱版本红到听众忘了原唱,甚至有不少粉丝还挑事儿地认为原唱耽误了那首歌时。
很多原唱歌手哪怕不赚这个钱,都不会再允许翻唱歌手翻唱。
这就是歌手在演唱会上演唱翻唱歌曲的尴尬。
这也使得很多歌曲的翻唱版权越来越难拿。
演唱会能赚钱的本就少,相对于商演和综艺节目,大多数歌手的演唱会,更多的是一种和粉丝互动的固粉手段。
但对于很多不了解也不想了解情况的粉丝而言,这样的大环境导致的结果,却成了很多粉丝眼中不认真对待,敷衍了事的代表。
这些麻烦真的层出不穷,但眼下的秦黛雅早已没有了逃避的可能。
秦黛雅:"总而言之,干不死就加油干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干不死就加油干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