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试才

宝玉完成自己目的,笑了笑,方回去继续写诗了。

一时,黛玉写完诗,揉成小纸团,丢给宝玉。

此时,四首诗都出来了,只剩誊抄,众人目光便都集聚在贾敏身上。

贾敏抄到第二首,不知看到了什么,指了指诗作,笑对旁边宝玉道:“今儿是元宵佳节,宫里尚有逐鼠的传统,蜡字左虫右鼠,不吉,怎么能放在这里呢?你另想一个,把这个字逐去吧。”

宝玉忙笑道:“我刚想了玉字,但转念又想到,娘娘将匾额中“红香绿玉”改成了“怡红快绿”,所以只好改为蜡字。”

贾敏笑道:“既如此说,避讳一下就完了。”

说着,在玉左旁添了一金,以金护玉,逐去虫鼠,改为钰字。

“绿蜡春犹卷”,重新变成了“绿钰春犹卷”。

方才从黛玉诗作署名中回了一“香”,现在从宝玉诗作正文中又回了一“玉”。

原在匾额中丢弃的“香玉”二字,竟全回来了,还多了一个金字。

香玉即黛玉,贾敏把金放在香玉之中,不就是在暗指,她女儿林黛玉尊贵如金吗?

元春心里一万个不舒服,偏偏什么都不能说。

若贾敏改的是“玉”字,她还能责备她目无上人,着意与她分驰。

可偏偏贾敏改的是“钰”字,把金和玉放在一起,她如果说不喜“钰”字,还要再改,就有不支持金玉良姻的意思,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元春只好略过不提,夸宝玉长进了,又点出四首诗中,杏帘在望一首为冠。

话一出口,底下王夫人拼命朝她使眼色。

元春看到座下之人的古怪,忽然想到方才宝玉和黛玉传小纸条,也就是说,最后这首是黛玉之作!

她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只可惜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而且,她若要指责黛玉替作,就是在骂自己弟弟无才。

早知道,四首有点多,就让宝玉写三首了!

贾敏微微一笑,方才的气烟消云散。

试完诗才,紧接着,就是看戏听戏,到了筵席上,可以小声说笑谈话,气氛也没有方才那般严肃紧张了。

黛玉重新坐回了母亲身旁,贾敏暗中捏了捏女儿的手,悄悄问道:“累不累?”

黛玉还在琢磨方才的事,听母亲问,唇边扬起一个小弧度,摇了摇头。

省亲这晚,元妃对她的轻视,她自然觉察到了,虽不解缘故,但她知道母亲一直在护着她,将那些暗中逼向她的风刀霜剑全挡了回去。

元春大不甘心。

她这次回来省亲,主要目的是替宝钗扬名和抬高身份,以及不动声色的压制黛玉,构造出黛玉才学不如宝钗的假象,为将来舍木石取金玉打下基础。

她贵为贤德妃,宣见宝钗、薛姨妈,还亲口夸了宝钗诗才,替宝钗抬高身份,算是完成了。

但她要的不仅是这个,她得让宝钗在和黛玉的对比中占上风,可她不但没做到,还弄巧成拙,为黛玉扬了名。

偏偏她不能说黛玉什么。

贾母抚养她长大,贾敏又是她姑妈,在闺中教她弹琴读书,对她极好。

她头上顶着贤德的招牌,一旦被人看出她为了抬宝钗,刻意针对黛玉,做出这样不孝、不贤的事,她的名声品行全完了。

那么,只能在戏上做文章了。

元春便点了四出戏,最后一出是《牡丹亭》中的《离魂》。

《牡丹亭》讲的是小姐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离魂》戏中,杜丽娘魂魄来到地府,向阎王阐明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有婚约之事,阎王为情所感,将她放还,她便以魂魄之身去找柳梦梅。

元春看完戏,对演小姐柳梦梅的正旦不置一词,反问起了演丫鬟只露过几面的贴旦,底下说是龄官,元春笑道:“龄官极好,让她再做两出,不拘什么就是了。”

贾敏听了,便知元春又开始暗戳戳的恶心人。

不拘什么,就是不拘行当。

她这是让演贴旦的演正旦,放在戏里,是丫鬟替代小姐之位。

实际上的意思,不就是金玉上位,替代木石婚约?

贾敏轻轻抿了口茶,怡然自得。

之前元春针对黛玉,所以她才那般气愤,这会儿她针对的是宝玉和黛玉的婚约,她就无所谓了。

宝玉虽好,有王夫人这样的婆婆,她宁肯不要这桩婚事。

将来给黛玉招赘,当家做主,不比什么都强?

而今没有提出解约,不过是为了正大光明的阻金玉姻缘的路。

等清除了太上皇势力,王子腾倒台,到时候她再和老太太细谈这件事。

然而,即便如此,元春的算盘却落空了。

戏剧里面的规则是,无论什么时候,各行当之间都不能串戏,否则就是抢了人家的饭碗。

偏巧,演贴旦的龄官极重视规则。

她就是不肯替代正旦芳官,演小姐杜丽娘,贾蔷只得依从她,让她顺应自己心意,演了《钗钏记》中两出丫鬟戏份比较重的《相约》《相骂》。

贾敏一听,不由笑了。

《钗钏记》也是一个跟婚约有关的故事戏。

书生皇甫吟与富家女史碧桃原有婚约,只因皇甫吟家道中落,史家便有悔婚之意,碧桃不愿毁弃婚约,便偷偷命丫鬟云香给皇甫吟赠金。

但韩时忠从皇甫吟母亲李氏口中得知此事,为了钱财,从中作梗,冒名赴约,而后,史小姐不见皇甫吟来提亲,命云香去看。

《相骂》讲的便是丫头云香去了皇甫家后,大骂李氏,极其热闹。

最后几句戏词,恰是云香反复不断的追着皇甫吟母亲李氏大骂。

“我骂你个老不贤!老不死!老不贤!老不死!老不贤!……”

声声震天撼地。

两出戏做完,殿中静悄悄的,但众人耳畔,依旧回荡着云香的最后一句骂词,“老不贤”。

为了一己私利,背信毁亲,试图鸠占鹊巢者,可不就是不贤吗?

一个王夫人,生下宝玉的亲娘,一个贾元春,视宝玉如亲子,两人加起来,恰是蠢妇母亲李氏。

王夫人对上贾敏眼里讥讽的笑意,脸色红涨,如芒在背,坐立不安。

元春却很能稳得住,纵身为贤德妃,被一直追着骂老不贤,老不死,她也面带笑意,赞叹道:“龄官极好,不要让人为难了她。”

话音落下,猛闻得一声钟响。

执事太监启奏:“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

[1]元宵逐鼠: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2]原著中,去掉人物语言,只留下宝钗的肢体动作:“推他”,“笑”,“悄悄的咂嘴点头”,“笑”。

整本红楼梦,除了省亲这一晚,最庄严肃穆的场合,再未见过宝钗“咂嘴”,“推宝玉”的。

“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推他道:“贵人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说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

[3]元妃省亲点的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这里只讲《离魂》一出。

《离魂》说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有婚约,直指宝黛有婚约,属于原著中的真事隐。

元妃让丫鬟演小姐柳梦梅的戏,替代婚约,暗示她未取中黛玉,希望宝钗替之。

[4]戏曲《相骂》中,最后一句词为骂词,“我骂你个老不贤”,上面坐的正是贤德妃。

[5]宝玉知道“绿蜡”的出处,他就是喜欢玉,所以才用的“玉”字。

题对额的时候,他化用了“书成蕉叶文犹绿”的格式,贾政点了出来,原著细节如下。

“贾政笑道:‘这是套的‘书成蕉叶文犹绿’,不足为奇。’”

[6]在原著中,黛玉此时已是父母双亡。

省亲当晚,匾额上,贵妃去掉她的“香玉”;试完才,让薛压在林前;点戏时,又暗示要替婚。可以想象,这晚过后,她经历的风刀霜剑将比从前厉害百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6章 试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道姑小王妃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红楼]贾敏有了随身空间
连载中是正经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