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看宝玉如此,担心他心里拘着气,说出什么离格的话来,悄悄在桌子底下拉了拉宝玉衣角。
傻子,这里有老太太镇着,根本不需要你出头。
贾宝玉已顾不得什么,从前天到今天,他已在天堂和地狱之间走了一个来回,只不过,一是碍于母亲,二是碍于亲戚之间的体面,不好说什么。
想着,他和黛玉的亲事只是略拖一拖。
金玉一走,木石必成。
谁承想,老太太今儿特意摆下了散伙饭,还撵不走薛家人?她们又不是无处可去,干什么非要赖在他们贾家?
他今天带着黛玉,就是来看老太太撵人的,老太太撵不走,他就动手撵!
宝钗不好跟他理论什么“怕不怕”的,思索片刻,笑道:“要说这是出热闹戏,你就更不知戏了……词藻中,有只寄生草,极妙,你何曾知道!”
草木之人,即林黛玉,寄生草,林黛玉都能寄居在贾府之中,反客为主,她们薛家为何不可以?
宝玉听笑了,他自小有过目不忘、过耳不忘之能,这出戏这只曲子他听过,自然也记住了。
拿一个词名阴阳怪气算什么,根本没有道理。
宝玉便笑道:“好姐姐,你既然说的这样好,那便把这只词念给我们听听。”
宝钗不觉得有什么,缓缓念道:“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念完,贾宝玉别的倒不理论,只把里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句连念了两遍,击节赞赏。
“好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宝姐姐果然无书不读,无书不晓!”
既然你薛宝钗自比鲁智深,又同意鲁智深“无牵无挂自来去”的境界,又自诩为知书识礼之人,怎么还寄生在他们贾家不肯离去呢?
这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
黛玉无奈的瞥了眼贾宝玉,摇了摇头。
你这样含沙射影的,别人只需装疯卖傻,充耳不闻,有什么用呢?岂不知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老太太捧薛家,是为了挤兑她们,让她们即使待在贾家,也融不进来,那才是真刀实枪的火拼。
你跟她们讲理?要是讲理有用,就不会有今天一宴了。
黛玉没好气道:“你快坐着安静下来看戏吧,还没唱《山门》,倒先《妆疯》了。”
她一发话,宝玉只得坐下。
一、原著馒头庵一节,宝玉同秦钟相好是假,帮秦钟智能儿密谋私奔是真。
原文说的暧昧,但都是表面假语。
真事是,当天晚上,秦钟求宝玉,帮他和智能儿私奔,但要私奔就要有地方藏,不能被他父亲秦业找到,两人便商量了一个“灯下黑”的计策。
什么意思呢?
秦钟父亲秦业是营缮司郎中,隶属工部,掌管皇皇家宫廷、庙宇、陵寝等修建,既是管土木的,一定负责木材,而文中有一个地方与皇家木材有关,就是东郊离城二十里的紫檀堡。
紫檀即紫檀木,皇家专用木材,不用说了。
紫檀堡这个地方是秦业负责的,秦钟带着智能儿往自己家管辖区一躲,秦业就是想破头也想不出来。
定下这个计策后,宝玉第二天立马来求凤姐,一定要多住一天,为什么呢?
因为这天,宝玉和秦钟去紫檀堡踏看地方了,顺便还联络了赖尚荣、柳湘莲。
赖尚荣负责帮智能儿从馒头庵逃跑,柳湘莲负责接应秦钟。
但是,消息却被秦业知道了,逮了个正着,因为里头别的事,后面写到蒋玉菡会说。
[1]考据一,馒头庵和紫檀堡都在京都东郊。
从城门转北而去,说明队伍必是从西往东,或从东往西而来,结合宝钗“芳园筑向帝城西”一句诗,加上出殡反复打尖,推知送殡是从西往东,到东郊来了。
而紫檀堡明说了,是在东郊,这时宝玉和秦钟一起去过了,所以知道是离城二十里。
“且说宁府送殡,一路热闹非常,刚至城门……岔出人群,往北而来。宝玉忙命人去请秦钟。”
“他如今在东郊,离城二十里,有个什么紫檀堡,他在那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
[2]考据二,秦钟受风霜,是因为大冬天的,跑的路太多了。
“偏偏那秦钟秉赋最弱,因在郊外受了些风霜,又与智能儿几次偷期绻缱,未免失于检点。”
[3]考据三:出殡后不久,智能儿私逃入城来找秦钟,明显是约定好了一起私奔。
“原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入城,来找秦钟,不意被秦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了,三五日便呜呼哀哉了。”
[4]原著其他许多细节,涉及到蒋玉菡、柳湘莲、赖尚荣等,先不展开说。
二:宝钗生日宴上,和乐融融为假,贾母和宝玉联手撵薛家人走为真。
[1]贾母越捧宝钗,大家越明白薛家是客人,对她们便越客套越疏离,从而在贾家人心里建了一道防线,薛家这滴油就甭想轻易融进贾家的水里。
[2]因宝钗自比鲁智深,所以宝玉才让宝钗念出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就是想说,既然你们自比鲁智深,就应该学学鲁智深,他可没有赖在五台山,而是选择无牵无挂的离开。
然后,宝钗就没话说了。
黛玉以《妆疯》的典故,让宝玉坐下,其实说,薛家人装疯卖傻,你跟她们讲道理也没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3章 点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