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胭脂

贾政瞅着宝玉,暗忖,宝玉纵读过这些浓词艳赋,应还不至于将自己身边的丫头比作娼.妓。

算了。

骂了几句宝玉,便将他赶出去了。

宝玉出了门,他早看出金钏与彩云的纷争,便冲金钏笑了笑,一溜烟的往回走。

刚至穿堂处,袭人堆满了笑,下来试探道:“老爷叫你做什么?”

宝玉忆及母亲对她的抬举,笑了笑,敷衍道:“不做什么,怕我进园淘气,白嘱咐我几句。”

说着,走到西厢房,去找黛玉了。

刚进门口,就听到一声粗嘎:“凤凰来啦!”

宝玉吓了一跳,往四周一看,却没有他人,只有桌上一个鸟笼,里面是一只赤金顶的鹦鹉。

他走过去,笑问道:“是你在说话?”

不但说话,还编排他,谁教它叫自己凤凰的?

那只鹦鹉却不理它,跳到架子上,嘎嘎的叫道:“紫鹃,看茶。”

宝玉愈发稀奇,会学人说话的鹦鹉他见过不少,可有自己小脾气,能和人对话的鹦鹉,这还是生平头一次见。

黛玉听到外间动静,从珠帘后走了出来,看宝玉挪了个凳子过来,逗着里头的鹦哥儿,似乎和它较上劲了,不由笑道:“你别欺负它,它会生气的。”

宝玉听了更惊喜,笑道:“好妹妹,你这只鹦鹉莫非成精了?”

黛玉勾起唇角。

紫鹃端着茶过来,笑道:“它叫鹦哥儿,是姑娘从苏州带来的,因姑娘常把自己茶水、点心喂给它,它就越来越聪明了,不但会和人对话,还会念诗。”

生怕宝玉不信,道:“鹦哥儿,你背一句诗给宝二爷听听。”

鹦哥儿嘎声嘎气的,对着紫鹃叹道:“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又冲着宝玉,道:“绕堤柳借三槁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后头一句,是宝玉题在大观园沁芳亭处的对联。

这屋里头,能教鹦鹉此句的,唯有黛玉。

宝玉心中一动,冲着黛玉直笑,道:“我居然不知道,你那么喜欢我题的这句联。”

黛玉红了脸,无可反驳。

她是很喜欢那一联,除了联中的诗情画意,还有里面“天人合一”的思想,柳堤之绿,同出一体;两岸繁花,香源一脉。

众生万物皆是同根同源,相互作用,不分彼此。

但看宝玉得意,她没好气道:“马上要搬进园子了,你不回去收拾,来我这里做什么?”

宝玉悠然自得的坐在摇椅上,嘻笑道:“我为什么不来?鹦鹉和你在一起都成精了,我也要常和你在一起,沾着你身上的灵气,让自己也变得聪明些。”

黛玉道:“你信紫鹃在那儿胡说八道。”

紫鹃立即道:“我没说假话。”

这里的真真假假,宝玉并不在乎。

他笑道:“好妹妹,你把这只鹦鹉借我几天?”

“不借。”黛玉一口拒绝。

他这人心思坏,倘若把她的鹦鹉也教坏了,怎么办?

宝玉在黛玉跟前脸皮奇厚,一点儿没被拒绝的尴尬,反再接再厉的缠着她道:“好妹妹,借我吧?”

黛玉被他缠不过,实在没办法,道:“这只真不行,万一你一句两句话不妨头,被它学了去,我以后闹不清了。我还有一只翠玉顶的八哥,是和它一起养大的,你拿去玩吧。”

宝玉道:“八哥儿有什么好玩的?”

浑身黑乎乎,长得也不如鹦鹉秀气好看。

紫鹃暗笑道:“姑娘养的八哥自然也不一般。”

宝玉一听,顿时来了兴趣,道:“怎么说?”

紫鹃道:“它虽不会念诗,却能认字。”

说着,黛玉已让雪雁从耳房将那只八哥儿拿来,交到宝玉手里,道:“你自己拿回去慢慢研究,我还要忙着收拾东西,你快去吧。”

宝玉虽未能和黛玉说上两句话,但好歹得了东西,高高兴兴的走了。

择定一吉日后,宝玉、黛玉、宝钗等便纷纷搬进了大观园。

一、原著所隐真事,宝玉清清白白,他吃盒里的胭脂,但不吃丫头嘴上的胭脂。

[1]他吃盒里的胭脂是实证,确有其事。

“宝玉不觉拈起了一盒子胭脂,意欲往口边送,又怕湘云说。”

[2]袭人口中证明,注意“偷着”二字,即把别人用来擦嘴的胭脂盒子偷偷拿去,尝里面的胭脂,而不是嘴对嘴吃。

“再不许弄花儿,弄粉儿,偷着吃人嘴上擦的胭脂。”

[3]金钏所说,是为了排挤彩云,表现自己与宝玉的亲近,不足取信,这个“悄悄”二字是假语。

“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彩云一把推开金钏。”

[4]这一处,宝玉是因为前文袭人对黛玉不敬,心中生气,为了打压袭人,故意与鸳鸯亲近,鸳鸯也心知肚明,所以故意把袭人叫出来看。

“宝玉涎着脸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一面说,一面扭股糖似的粘在身上。鸳鸯便叫道:‘袭人,你出来瞧瞧!你跟他一辈子,也不劝劝他,还是这么着!’”

二、王夫人在袭人一事上的弄巧成拙。

[1]贾芹事件一出,贾政十分防备王夫人,王夫人装作闲谈,暗夸袭人周到细心,欲让袭人在贾政心里留个好印象,贾政直接打压袭人,并因为记住了袭人的名字,贾政永远也不可能让她当宝玉姨娘。

“王夫人道:‘明儿再取十丸来;天天临睡时候,叫袭人服侍你吃了再睡。’”

“贾政便问道:‘谁叫袭人?’王夫人道:‘是个丫头。’贾政道:‘丫头不拘叫个什么罢了,是谁起这样刁钻名字?’”

[2]王夫人不是要替宝玉遮掩,而是抬出贾母,替自己遮掩。

“王夫人见贾政不喜欢了,便替宝玉掩饰道:‘是老太太起的。’”

三、作者用春秋笔法,写出了对袭人的评价:娼.妓。

[1]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讲的是王孙公子与娼.妓的故事,并把娼.妓比喻为君王身边的小人。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娼.妇盘龙金屈膝……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四、《长安古意》中,其中一个王孙公子杨雄的结局,写了一床的书而出名,这个人在文中,是后来的贾宝玉,即贾宝玉为作者本人的一处证据。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1章 胭脂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在全A男团中假装Alpha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红楼]贾敏有了随身空间
连载中是正经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