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道:“你爹在苏州的几个学生,今儿带着他们本家的子侄来了,刚才你爹命人在小花厅那边摆下了一桌私宴,恐怕这会儿已经开席了。”
黛玉不解的眨眨眼,道:“这又怎么了?”
贾敏笑道:“我怕你爹一时高兴,喝多了酒,刚才嘱咐了一回,这会儿还是不放心,你去屏风后悄悄帮娘瞅一眼,看看你爹有没有食言而肥。”
黛玉一听,心里就觉得不对劲。
母亲既怕父亲喝酒,差个丫头小厮去看一眼就完了,干嘛非得让她去。
除非……是让她去相人的。
她基本猜出用意,忙抱住贾敏,急切道:“娘,我不去!”
贾敏好笑道:“让你去就去,瞅一眼而已,又不会把你卖了,你怕什么。”
黛玉拗不过,只得磨磨蹭蹭挨到前面来。
花厅正中摆了一桌酒席,林如海坐在主位,他的几个学生分坐在跟前,身旁带着年轻的小辈。
宝玉是林如海的亲侄子,又是半个学生,这会儿正端着银酒壶,给大家一一斟酒。
黛玉隔着一道屏风,正要细看,恰好宝玉走过来斟酒,后背对着这边,挡住了其他人。
黛玉什么都没看着,便离开了。
贾敏见到她,笑道:“怎么样了?”
黛玉闷闷道:“不怎么样。”
她想到母亲为她张罗这些,就一阵心烦。饭也不想吃,戏也不愿意看,嚷着说怕老太太惦记,现在就要回荣府去。
“你这孩子,”
贾敏被她这颇不识好歹的样子气着了,在她脸上捏了一把,无奈道:“回去回去,赶紧回去,咱们家里有狼,小心吃了你。”
第二天清晨,黛玉听说宝玉受了风寒,便来怡红院看他。
宝玉正坐在门口一把藤椅上,身上披着件大氅,旁边一个楠香木拐杖,怔怔的看着庭前芭蕉。
旁边几个丫头,要劝他进屋,宝玉全没听进去。
看到黛玉进来,袭人忙迎上去,笑道:“他又不知从哪儿招了魔,生着病还坐在风口里,姑娘你快劝劝吧。”
黛玉走到跟前,纳闷道:“你又怎么了?”
宝玉好似反应慢了几拍,上下打量着她,好容易分辨出她是谁,动了动嘴唇,解释道:“感觉头闷身热,屋里坐不住,吹吹冷风还舒服些。”
黛玉颦眉道:“生了病就老实养着,快进屋吧。”
宝玉默了半晌,轻声道:“进吧。”
说着,缓缓起来,在众丫头搀扶下进了屋。
坐在炕上,袭人给他腿上搭了条褥子,又取了个靠背放在他身后,又要摸他的头,看看发不发热……
宝玉不耐烦道:“好了,不用管我,去给林妹妹倒茶。”
“我不喝茶,不用麻烦倒了。”
黛玉扭过头,对宝玉道:“你这症状,不像风寒,倒像是热寒,看了大夫没有?怎么说?开的什么药?”
宝玉道:“我自己惯看医书,哪里需要大夫帮忙开药方?何况,普通的药,对我这病,不过是起缓和作用,我自己倒知道一个奇方,可是配不出来。”
配不出来,莫非是缺少药材?
黛玉不免惊讶,给别人配药就罢了,给宝玉配药,贾府能有找不到的药材?
“什么奇方?”
宝玉招了招手,示意她靠过来。
黛玉小声嘟囔道:“病了还装神弄鬼。”
说着,凑到他旁边,低声问:“到底什么方子?”
一、原著用倒叙写法,最后结局,宝玉回到黛玉家乡扬州,为黛玉守了一辈子坟,写了一辈子书。
[1]开篇第二回,贾雨村在扬州郭外遇到了一个又聋又昏的老和尚,即宝玉。
“茂林修竹”点明是林黛玉,“智通寺”即馒头庵,馒头庵即坟墓,加起来即黛玉之坟。
“这一日,贾雨村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漩茂林修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剥落,有额题曰“智通寺”。”
[2]“门巷倾颓,墙垣剥落”对应刘姥姥故事中的茗玉之庙,茗玉即黛玉,最后只有一个人守着她。
“刘姥姥道:“因为老爷太太痛的心肝儿似的,盖了那祠堂,塑了个像儿,派了人烧香儿拨火的。如今年深日久了,人也没了,庙也烂了。”
[3]芳官跟水月庵的智通而去,水月庵与馒头庵一势,暗写后来馒头庵改为智通寺。
“从此,芳官跟了水月庵的智通。”
[4]煮粥,即诅咒。贾雨村害了黛玉,宝玉便写书诅咒贾雨村,贾雨村便把宝玉写了一辈子的书用春秋笔法改了,添入假语,隐去真事。出去之后,得意的不行,跟冷子兴在那里夸说“成王败贼”。
“走入看时,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
“子兴道:“依你说,成则公侯败则贼了?雨村道:“正是这意。”
二、宝玉绵里藏针似的反抗,书里太多了。
[1]前一晚答应袭人不弄花儿粉儿,后一天就弄一脸的胭脂。
“袭人道:“再不许谤僧毁道的了。——还有更要紧的一件事:再不许弄花儿,弄粉儿,偷着吃人嘴上擦的胭脂和那个爱红的毛病儿了。”宝玉道:“都改,都改。”(发生在第一天晚上)
“宝玉倒身,一面躲,一面笑道:“不是划的;只怕是刚才替他们淘澄胭脂膏子溅上了一点儿。””
(发生在第二天白天)
[2]四书五经里的典故用的飞起,到了贾政跟前一句也不会。
“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那半天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的谈吐,仍是委委琐琐的,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5章 和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