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礼,茶凉了,客人该主动提出告辞。
他让再沏一盏茶,意思就是不走。
紫鹃笑道:“我们这里哪儿有好的?要好的,等一等,袭人来了给你倒罢。”
你不走,马上有人来拉你走。
她是在用玩笑的口吻说,每次宝玉一来她们这儿,袭人就紧赶慢赶的追过来。
生怕她们这里有老虎,吃了他一样。
当然,现在院门有人守着,袭人进不来,但之前呢,每每宝玉坐不了一盏茶功夫,袭人就赶来了。
还喝什么茶。
黛玉看紫鹃暗讽袭人,怕宝玉面上过不去,忙笑对紫鹃道:“你别理他,先给我打水洗脸去。”
有什么好跟袭人较真的呢?
自己干自己的事就完了。
紫鹃笑道:“他是客,自然要先给他沏茶。”
她们潇湘馆,最讲究礼数。
说着,就去倒茶了。
“好丫头!”宝玉听紫鹃几句话,既含忠义,又显聪慧,又知礼数,实非寻常丫头,让她端茶倒水、叠被铺床,做伺候人的活计,委实可惜了。
他心中敬佩,不由对黛玉感叹道:“将来为她‘写与从良’去罢!”
“写与从良”是《西厢记》里的词。
张生见崔莺莺的丫头红娘好,便心中暗忖:“若共他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我将小姐央,夫人央,他不令许放,我亲自写与从良。”
也就是说,他若和小姐要在一起了,一定会还红娘自由身,为她谋一个好去处。
黛玉一听,他这个以她未来夫君自居的老毛病又犯了,开始堂而皇之的,跟她商量日后丫头们的归宿问题。
待要骂他,偏他用的是建议的语气,兄长建议妹妹,将来放还丫头自由身,在礼法上说得过去。
骂了他,反显得自己时时刻刻惦记着《西厢记》中的内容了。
不骂,他更要上房揭瓦了。
黛玉咬着下唇,好半天,反问道:“你这么会为我的紫鹃考虑,怎么不把袭人‘写与从良’去?”
宝玉拈起一颗棋子,百无聊赖的在手中打转,听黛玉如此说,淡淡道:“你只知道君子花和君子鸟,不知道有的花一失攀缘就枯,有的鸟一出笼子就死。”
他觉得能得自由身,对丫头们来说是最好的出路,可袭人她们宁可一辈子低三下四的伺候人,也不愿意出这牢坑。
他也只能另谋别路。
这段日子,他有意无意的暗示袭人,让她家里人将她赎回去。
譬如撤了里屋的隔断床,可袭人十分温顺,里屋没了位置,她就在外间榻上守夜。
譬如几次三番对院里一干丫头声明,以后将她们全放出去,结果袭人感叹起来:“可惜你跟前离不得我和麝月她们,不然我们也就出去了。”
宝玉想到昨儿的事,道:“我已经给袭人谋好了出路。”
她既一定要有一个主子伺候,他便另外给她找一个好的主子。
蒋玉菡和云儿私奔出去,但他俩一个是驰名天下的奇优,一个是艳冠楚楼的名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钱是有钱,却不懂茶米油盐之类的活计,将来离了紫檀堡,总需要有一个丫头日常照料服侍。
袭人跟着他们,总比跟着他强。
他们贾家家大业大,在权势倾轧的漩涡中,他在里头,黛玉在里头,宝钗也在里头。
入了局,想脱身都脱身不出去。
她胆子这么大,还敢往北静王那边透消息?
所以他昨晚将蒋玉菡给的那条,北静王赠他的茜香国大红汗巾子,强行给袭人系上了。
既是试探,也有让她去跟蒋玉菡他们的意思。
她虽一时赌气,将那汗巾子解下来,扔到空箱子里,表示不愿意去。但日子长了,她必然明白,他是为她考虑。
没有人比他明白,当别人手里棋子的下场。
他喜欢的聚,是团聚的聚,不是悲剧的剧。
黛玉听他要把袭人和蒋玉菡攒在一起,想了想,点头道:“倒也合适。”
宝玉摇头笑道:”你又不认识他。”
既然不认识蒋玉菡,怎么知道合不合适呢?
黛玉笑道:“我只是想到了一个对子,上联是你平日总说的一句诗,‘花气袭人知昼暖’。”
宝玉挑眉道:“下联呢?”
黛玉道:“虫声夺耳将欲寒。”
“将欲寒”谐音“蒋玉菡”,岂不正是一对?
宝玉垂下眸子,细细品味着。
于人来说。
袅袅花香,侵袭人的鼻尖,人自然知道白天来到,马上就要暖和起来了;阵阵虫鸣,夺占人的双耳,人自然知道夜晚即将来到,天气就要转寒。
于花来说。
在遭受虫咬的时候,花会用自己身上的香气,抵御害虫,花香越浓郁,说明它遇到的危机越大,到了侵袭人的地步,说明花危在旦夕,向人求救了。
人如果视而不见,一味装聋作哑,不去赶虫救花,最后的结果就是落红点点,周遭一片严寒,唯有虫声不绝。
于国来说。
上位者的鼻子皆被花香酒气侵袭,上位者的耳朵皆被禄蠹蛀虫占据,他只感受到白天暖和,难辨方向和真假,嗅不到危机,自然看不到国破家亡的信号。
此联,可以警示世人也。
一、原著中,蒋玉菡说看到了一副对子,但只给出了上联,根据原文,我推测下联是:
“虫声夺耳将欲寒”。
“蒋玉菡唱毕,饮了门杯,笑道:“这诗词上我倒有限。幸而昨日见了一副对子,可巧只记得这句,幸而席上还有这件东西。”说毕,便干了酒,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
[1]“虫声”对应宝钗和袭人说话,从花心里长的虫子,人眼睛看不见,温香就扑。
“谁知有一种小虫子,从这纱眼里钻进来,人也看不见,只睡着了,咬一口蚂蚁夹的。”宝钗道:“怨不得。这屋子后头又近水,又都是香花儿,这屋子里头又香。这种虫子都是花心里长的,闻香就扑……”
[2]“耳”对应栊翠庵品茶,妙玉把一耳杯给了宝钗。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分瓜瓟斝”三个隶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
[3]“将欲寒”为蒋玉菡名字的谐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7章 花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