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林如海肯推荐他们的理由。可终究是能做到富甲一方的人,指望人家单纯简单亦是虚妄。
普通道路得不到的,绕着弯子也要得到,汪家多少是有点手腕在身上的。
既决心想要一个出身公府名门的儿媳装点门户,就不会轻易放弃。至于为什么执着于迎春:一来落败到肯“卖”女儿的国公府确实少见,二来的确从林如海处打听到了些迎春的性情,三来,未必没有晴玉和元春两位宫妃的影响在。
一个有些道德、更有手腕且有心投机的家族。
一桩有些缘分,但更多是交易与算计的婚事。
也好,既是汪家自己选了投机,就要承受贾府可能败落的风险。
当然,朝廷不会特意追究出嫁的女儿,汪家顶多只是不赚,也绝不亏。
至于真到了贾府完蛋那天,不管汪家是真重信也好,造声势也罢,横竖人设既然立了,就得立一辈子。
晴玉默默在心中换掉自己从前给汪家安的老实人标签,曾经设想过的“完美归宿”形象破碎,却有种“并不意外”的感觉。
到了这时候,晴玉已经彻底知道林如海想跟她说什么了。
他在打破幻想。
还真是不能小看古人的观察力,多年父女,林如海看得出她身上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天真和期待。
从穿越到这个世界开始,晴玉就有一种莫名的使命感,甚至可以称之为“圣母病”——想帮大观园的姐妹们找到一个很好的归宿。
晴玉自己也知道,与其把这解释为善良,还不如解释为曾经作为读者,到了今天仍潜意识把自己当局外人的傲慢。
可如果归宿那么好找,为什么连身上有许多毛病的宝玉,都能入选封建社会男性的优秀榜单呢?
或许归宿这个词本身就有问题——指望归宿,不就是把命交在别人手里吗?放在别人手里,又怎么会真正安心。
虽说现代也并非事事完美,但至少在现代,晴玉根本不用把全部赌注压在配偶身上,只需要一把抱住姐妹们的大腿,坐等宝钗继承家业角逐商界首富圈,再准点美美翻开黛玉最新诗集,即便婚姻翻船也有的是空间“天高任鸟飞”。
污浊的土壤养不出阆苑仙葩真正的风采,这一点晴玉早有预料,只是迟迟不远面对而已。
更是金手指给了她偏执的资本,她清楚知道自己谁都能救活,所以谁都敢去救,连这次去救元春也是头脑一热就去了,根本没考虑事后到底会招来妃嫔们越发的恭敬,还是越发的觊觎。
甚至包括之前给皇子们讲课,无论多谨慎,都是有干政风险的。但她觉得自己该讲,所以就讲了。
或许骨子里,晴玉真的还当自己是前世那个读者,肆无忌惮地怜悯书中人,即便来到此世后屡屡提醒自己也没用。
可世间因果环环相扣。有时候晴玉也在想,若不是她对红楼执念太深,也许压根就不会穿越到这个世界来?甚至如果不坚持那一点偏执,要如何留住自己前世的记忆?
期间种种,都是身为穿越者的纠结。
痛苦,而不能为人所道。晴玉不是个勇敢的人,想不明白就不想了,依旧我行我素。
林如海作为父亲却必须要点醒晴玉,让她从实际思考问题:“说起来黛儿的年纪也渐渐大了。有些事亦该筹备起来,臣近来也在思量各家儿郎。”
“黛儿自幼丧母,婚事上本就为难些。若再无长辈教养,只怕终有非议之声”
“再者黛儿虽则聪慧,在有些人家看来难免张扬,也要早做打算,避开些心存偏见的人家。”
晴玉定定回望,林如海的神情忽而和记忆里的一处模样串起来——那年的扬州城,林如海其实已经知道了贾府有诸多不堪事,他为姐妹俩准备了许多傍身之物,准备了人手,拖延着时间,却终究是把她们送进了荣国府。
因为他对女儿的疼爱,不能抵过世人衡量女子时的一杆杆标尺。林如海不能让女儿背上“丧母之女”“无人教养”的名声。
晴玉有前世的经历,对这种标尺嗤之以鼻;黛玉因为本性的高洁,更不会屈服于枷锁。但她们也知道不是林如海不爱她们,而是太爱,也看得太明白。
身为真正的本土人才,林如海才是悟透了这个时代的生存方式。有目标,而不天真。
以婚姻而言,这个时代的婚姻更像是计算题或者是打分表。婚姻双方斤斤计较着加减分的项目,而女孩子们总是会面临更苛刻的打分标准。在她们为了分数的另一端能够不作妖不作死而战战兢兢时,即便是薛蟠之流,也能有全家人帮忙,高高在上地给夏金桂打低分,甚至继而去评估其他闺秀的名声。
迎春也正是在加分项和减分项被汪家反复衡量后选中,她自己对汪家二公子的了解却只在晴玉黛玉搜罗来的那些内容上。贾赦甚至没有把打分的权力给她,而是自顾自用落到自己口袋里的金钱做了交易。
而黛玉……在这俗世熙攘间,在不了解她却高高在上的“挑选者”眼里,也要对应一条条分数。
“当然,只要有娘娘福泽庇佑。黛儿的婚事必然顺遂。”
林如海的话响在耳边。
没错,只要晴玉有金手指在一天,就能借着皇权的跳板保护姐妹们一天。可是反过来理解,就是她所带来的所有美好结局,都是基于金手指和皇权的,是特例,而且是很有条件的特例。
或者说,晴玉的存在并没有改变姑娘们被放进打分表里的现实,她只是把自己变成了加分项而已。只要晴玉得势,黛玉“丧母”也好,“叛逆”也好,这些所谓的减分项都能被一定程度抵消。一旦她失势,特例就会破灭。
甚至晴玉自己也不复存在。
那么她又凭什么一直抱有天真的期待呢?
又凭什么在这片战战兢兢的土壤上以为自己谁都能救呢?
作为一个慈父,林如海的话不是为了打击晴玉,恰相反,是想替她分担加分项,用自己作为父亲的权势和眼光,去挑选一个可在掌控内的女婿,通过早早开始扶持、教导、选择的恩情,为女儿多一份“筹码”。
这样晴玉就不用把太多压力放到自己身上,即便有一日她圣宠不在,也有其他的项目能补上。
至于两情相悦、一生顺遂乃至一劳永逸地安排好余生,是希望,却不敢去赌。
按说晴玉应该为这个现实感到失望,毕竟道阻且长,童话般的美满也许永远都不会到来。
也的确失望,因为自欺欺人都做不到了。
但能怎么办呢?
要晴玉一下子放弃之前的坚持,终究是不可能的,何况路已经走到了这里。她可以学着更明哲保身一点,可以把期待降得更低一点,却不可能彻底成为一个好好过自己日子的宠妃。
就算未来没有终点,她也必须走下去了。
何况道阻且长,也只有且行且看。
前世身为一个医生,晴玉比谁都了解明明倾尽了全力还是得不到圆满的感觉。
但如果觉得没用了就不去做,才是真正的放弃。
也许一千次的努力都没有用,也或许有那么一次真的就有用了。
便说迎春,她的确仍然掌控不了婚事的走向,但是她至少已经被可卿的悲剧震慑过,不再愿意逆来顺受;至少在管家的练习里成长,学会了更多自保的手段。
而黛玉如今光华难掩,有自己想要留在世间的痕迹,不会为了谁泪尽而亡。
不是晴玉一个人在努力。甚至就在晴玉的永寿宫里,素日不被人在意的小宫女们勤勤恳恳,听到晴玉将来会教她们医术时眼中的光芒,都是期待着能给自己的命运增添一点机会。
①出自《红楼梦》第75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本章算是情节的过渡,也是女主心态的过渡吧。
有点乱,或者说整本书的情节发展到这里都有点乱。尤其是剧情写到元春这里。
因为是一口气把存稿放进存稿箱的,放到元春这几章的时候因为觉得每一章都好像没把事情说清楚,所以特意设置了双更。
但自己也感觉到还是别扭,因为忽然发现本文的女主一直在当一个工具人,不是在贾府救人,就是在宫里救人。
这一方面是我自己的情节设置把自己限制住了。如文中提到,女主虽然有金手指,但对皇家也是工具人。她必须不间断地去救人,不间断地展现自己很善良,否则会崩了她在皇帝面前的人设。以至于我不得不再设置出一些理想化的情节来配合,那就是皇帝因为在意神医的价值而替女主挡掉“道德绑架”,不然从女主第一次救活小公主的时候就该被人道德绑架过了。
另一方面也是写文之初可能就有没想好的地方。文中提到女主似乎谁都想救,以至于有点局外人下意识的傲慢,其实本质是因为这篇文是为了化解有关红楼和历史的遗憾开的,所以女主好像没有个人真正的心理活动,不是救这个就是救那个,要么就是在推历史进程。
而且本文最初是希望十二钗能够至少活着的,所以除了可卿我实在想不到办法,其他人都在让女主努力去救。但这是“读者”心态,放到作为局中人的女主身上,有时候就会显得不合时宜。
不过我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行文到此,也没有太好的扭转办法了,又不舍得放弃,只能一条路写下去,算是给自己第一次写文的一个试水吧。
后面剩的章节也不多了,全文连上番外一共110章,感谢已经看到这里的朋友,如果我上面提到的问题你也实在介怀,建议可以就此弃文了。我自己再次重读了一下自己后面写的内容,只能说问题依然存在,虽然女主和元春的交集基本上结束了,但总的来讲她还是在救人和推历史线上来回奔波。介意的话就还是就不要看下去为难自己了,大家有缘再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2章 父女谈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