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难评。
人的确不能高高在上地点评古人价值观,但总有接受和不接受的权力。
这一世黛玉有父亲,有姐妹兄弟,并不需要非得接受
倒是很奇怪,按照之前的发展,宝黛之间的交际已经少之又少,乃至晴玉也呛过他几次,怎么这种时候宝玉还记得黛玉?
不过晴玉转念一想,不管交际多少,黛玉都还是唯一那一个不逼他学经史子集的人。且黛玉的才华与魅力这次只会更显璀璨,加上天上神瑛侍者那点记忆,心中记挂也算正常。
即便不再有紫鹃的试探,随着姐妹们都走了,他自然忍不住想留住黛玉。只是同样的,不会考虑自己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后果。
晴玉揉着额头,觉得自己气得头都开始疼:“不去是对的。嬷嬷做事老成,多亏您照看黛儿。只是不知此事如何收场,怎又引得查抄来?”
“那宝二公子闹了一阵,见姑娘迟迟不去,老太君便又请了家里三位姑娘和宝姑娘、琴姑娘过去。本是连待出嫁的云姑娘也要请的,只是史府夫人回了脱不开身。如此照看了大半日,宝二公子便渐渐回转了。”
说起这段,李嬷嬷真有种大开眼界之感。平日里老太君对姑娘们也称得上一句宠,到了宝玉面前竟什么都不值。更叹宝二公子素日以温柔体贴著称,为了自己的脾气又何尝顾过旁人:“此间略平息之后,少不得要查问是谁勾的宝二公子闹起来。一查可了不得,一是院里头几个丫鬟颇多龃龉,二来二公子房中多有市井话本、钗环胭脂。为此上王夫人生了怒气,将从前贾常在省亲时买的戏子们都打发了出去,又将家中好生整顿一番。”
晴玉算是明白了,贾府主打的是一个原则:但凡宝玉犯了错就都是旁人的错,一定要从旁人身上找问题。而黛玉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跟宝玉太亲了不行,是不成体统;太远了不行,是对贾府的心肝宝贝不够好。就算什么都不做,只要宝玉犯痴时提到了,也必定会被记住。
王夫人起了查抄的由头,自然有善于钻营的如王善保家的之流,想从黛玉身上做文章。
晴玉冷哼一声:“所以荣府自家的整顿,便往我妹妹屋子里头来了?”
“夤夜前来,倒是给老奴吓了一跳。”
李嬷嬷自问平生也是很少受这种气:“荣府琏二奶奶倒是提了几句不该叨扰亲戚,预备门前说一声此事便走,省得惊了姑娘又不明所以。谁料跟着来的一位老仆,说什么‘清者自清’,‘若查了旁人,不查姑娘,竟没的叫旁人说嘴’‘不若略查一查,也叫旁人知道姑娘干净’!”
话音未落,晴玉“砰”地一声摔了瓷盏。
一直以来,晴玉都信奉生气不该嚯嚯东西的准则,直当今日才算是明白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人若气到了极致,要是不嚯嚯旁的,就是嚯嚯自己。晴玉都不用诊脉,就能感受到起身时一阵眩晕的极致憋屈。
满殿之中,青梅白苏都是林府旧人,此刻一样气到不行。黛玉见状,忙着上来搀扶:“姐姐别气,李嬷嬷当日便斥过她了,后头也未曾叫她们进去。”
“正是如此,老奴当日便叫人给了那老仆几个嘴巴!”
李嬷嬷连忙补充:“只是奴婢听她们能说出那种荒唐话来,可见嘴上没个忌惮。为教她们晓得厉害,不得不擅自借了娘娘的名头出来——那潇湘馆再如何也是娘娘住过的地方啊!荣府的贾常在晋封后,旧屋子便已封了起来,潇湘馆因咱们姑娘住着,贾府不提倒也罢了,可万容不得旁人冒犯皇家威严!老奴如此说,他们便不敢强闯。”
这才是李嬷嬷今日非要讨嫌将事情说出来的原因。
一是她拿杏嫔说事,主子可以不计较,她却不能不回禀,否则没的便成了欺上瞒下;第二个便是贾府竟敢要搜皇家妃嫔的旧居所,这事传到哪都是丑闻。虽说贾府如今已知道了厉害不敢乱传,到底也得在杏嫔前头知会一声才是正理。
而晴玉骤然爆发后,脑子里总算清明一些。
李嬷嬷为人谨慎,她的担心不难猜,晴玉自然也不介意对方在如此情境下用了自己的名义,反而庆幸自己早早在康熙面前立功,一早要来了这样精通人情世故的女性长辈:“嬷嬷思虑周全,做得极妥当,很该叫贾家知道厉害才是。”
顿了顿,晴玉又道:“那么以嬷嬷看,那口出狂言的老奴是自己不懂事,还是奉了旁人的意思呢?”
原著王善保家的确是极没分寸,以致于探春径直打了上去,可贾府这些人最擅长的就是投机。王善保家的无疑就是个投机者,因此知道不能搜查宝钗。那么现如今有林如海这样的朝中大员和晴玉这么个嫔位娘娘在宫里,总不能一点威慑力都没有。这人却做出冒犯犹胜原著的事情来,实在叫人不得不怀疑。
“只怕两者皆有。”
既然晴玉展现了宽容和信任,那么李嬷嬷现在作为林家的一员,也不吝于摊开说了:“不瞒娘娘,以老奴来看,自贾常在生下公主却获罪后,荣宁二府便不太稳当。”
有些弊病,繁华时能被遮掩住,一旦繁华出了纰漏,弊病便千倍百倍地翻出来。
说得难听一些:狗急欲跳墙。
这么想来,晴玉倒更有些庆幸当日救下了元春。毕竟只要元春在,贾府便还在元春身上有些想头,慌乱下仍不至崩盘,算是神智上有根链子;可若元春真的薨逝,本世界里皇帝却还未决议立刻处罚贾家,那这个时间差里,慌不择路的贾家便指不定又能做出什么来。
便如此刻,因有元春,贾府仍高高在上放弃了“不能生育”的黛玉做宝二奶奶。可若元春没了,贾府怕不是要孤注一掷绑住些什么。
可这仍说不通贾府现下为何要针对黛玉。而且不是拉拢,是挑衅。
却听李嬷嬷继续道:“二太太对一双儿女寄予厚望。查抄是要清理宝二公子身边的人,也更是彰显管家权力的方式。到底是宫妃生母,二太太在贾家总是说得上话。然而既然是宫妃生母,却总能不记挂着宫里?”
元春与王夫人相辅相成,元春是王夫人在贾家的底气,王夫人也是确保倾整个贾府之力支持元春的关键。
“请娘娘恕老奴妄加揣测,但自娘娘选秀入宫后,贾府里头便有些不大痛快。只是后头娘娘救下了贾常在母女,荣府才息了些风声,面上对咱们姑娘更恭敬些。只是这私底下……到底人心难测……”
李嬷嬷压低了声音:“贾常在在宫中位份不高,咱们姑娘在贾府时也是孤身一人。”
话题敏感,李嬷嬷说到这个地步已是不容易,晴玉也大致听明白了。其实就是晴玉从前在贾府住的时候总是不肯帮元春,如今却超乎贾府众人的想象力,一举登上嫔位,于是上到老太太下到王夫人,总是不痛快的。
可偏偏晴玉又救了元春,叫贾府猛然意识到元春的生死甚至都在晴玉手里,便不敢将不痛快发泄出来。
换而言之,晴玉一时的救人之举,在贾府眼中因缘际会起到了威慑效果,叫她们不敢在明面上轻慢黛玉。
这本是好事。但这无疑不是健康的心态。既然元春在晴玉手里当“人质”,那么贾府便同样想拿捏个“人质”。
又因着贾府思路一向传统,就如同她们不相信女子学医还能入选皇家,同样也不信林府敢让黛玉真就顶着“丧母之女”“无人教导”“忤逆外祖母”的名头,从此再不往贾府来。
血缘是最大的有恃无恐,忍不住要耍点威风。
只是没想到跟去的奴仆能将一成威风耍出十成,口无遮拦到惹祸上身,反被李嬷嬷打了嘴巴。
想通这一节,晴玉就彻底明白了。
贾府想提醒晴玉:黛玉寄人篱下,若是念着妹妹,最好对元春再好一点。
用一点阴私手段,传递些阴暗念头。晴玉气到极致反而笑了,贾府夤夜查抄,怕是也不想闹大,那么就好办了。
晴玉就偏要明着来:“多谢嬷嬷指点。怪本宫入宫后对外祖家关心不够。如今既知道了荣府查抄一事,便没有装聋作哑的道理。”
“待会便叫梁顺出宫,以本宫旧居所为名将潇湘馆一并封起来吧,也叫贾府下次再丢了东西时能少跑些地方。”
“就直接这么说?”李嬷嬷一时惊诧。
“有何不可?”
阴阳怪气而已,谁还不会呢。给皇帝当打工人努力那么多年,不就是为了给自己增添一点遇到困难时的底气吗?
“顺道赏些东西下去。说本宫虽不知丢了什么要折腾起亲戚,只是些许器物,怎好伤了亲戚情谊?”
贾府都敢扯出丢东西的幌子,让个老奴明里暗里影射亲戚做贼,那便顺着这个幌子:林家压根不在意你这些玩意,赏你又何妨?
李嬷嬷咋舌:这才真是敢于撕破脸。
不过也没什么,身为宫妃要是一点脾气都没有,才真真要被人看轻了。
救下元春是恩,派人震慑是威,恩威并施才是正道。
李嬷嬷原还担忧自己一个奴仆的威慑不够,如今有了宫中的名言,便再无担心了。
李嬷嬷看晴玉的目光于是越发恭敬,却不知晴玉此刻心里却是越发复杂。
不由自主的,晴玉又想到了林如海那日教导的许多:世间种种难以如意,连黛玉在有些人眼里也只是婚姻计算题里的一个数值。
以牙还牙固然痛快,可违背世俗规则的事情,做了便要考虑后果。
封了潇湘馆不是大事,一时间黛玉也不用再去贾府,可是问题仍要解决。而问题的根源适才就已经找到——贾府敢拿捏黛玉,元春只是一方面诱因,根本上还是在于贾母是黛玉的外祖母,是贾敏死后最适合教导她的长辈。
要解决这个,就仍要回归到黛玉的婚事上。
晴玉必须要给黛玉找到能胜过贾母教导的加分项。
曾经晴玉要来李嬷嬷和王嬷嬷,算是在教导上弥补了一部分,现在若想一劳永逸……
恐怕还是需要世间权力最大的人帮忙保障。
(1)(2)(3)出自《红楼梦》第74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4)(5)出自《红楼梦》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1章 荣府争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