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第 116 章

这日,贾葳带着一身尘土与疲惫,刚从延庆州的牧场巡查归来。

还未踏入驿馆大门,留守在此的小北便一脸喜色地迎了上来,声音里都透着欢快:“二爷,二爷!京城来信了!是大喜事!蓉大奶奶三天前,给您添了个大胖侄儿!母子平安!”

贾葳闻言,脚步一顿,连日来的辛劳仿佛瞬间被这消息驱散了大半,苍白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一丝真切的笑意。

宁国府的第六代长孙降生了,这不仅是兄长贾蓉的喜事,更是整个宁国府,尤其是在经历了诸多风雨后,一桩足以告慰先祖的祥瑞。

他心中也为那位温柔娴静、命运却似乎总笼罩着一层迷雾的嫂子秦可卿感到高兴。

***

时间倒回三天前,宁国府内。

贾蓉所居的院落,早已被一种紧张而期盼的气氛笼罩。

产房内,秦可卿一声声压抑不住的痛苦呻吟与稳婆焦急的鼓励、指挥声交织传来,揪着院子里每一个人的心。

正厅里,贾珍和贾蓉这对父子,难得一同被五军都护府的上峰准了假,守在家中。

贾蓉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立难安,不住地搓着手,频频望向那紧闭的房门。

听着里面妻子越来越虚弱的叫声,再看看窗外渐渐西沉的日头,他忍不住焦躁地喃喃:“怎么会这么久?这……这都大半日了!我记得……记得母亲生孩子,不是很快的吗?一顿饭的功夫都不到啊……”

“闭嘴!”

贾珍本就心烦意乱,被儿子这没头没脑的话更是搅得火冒三丈,猛地抓起手边的茶盏,看也不看就朝着贾蓉掷了过去!

“没用的东西!一点定力都没有!老子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沉不住气的玩意儿!女人生孩子是过鬼门关,半天一天都是常事!你在这里叽叽歪歪,除了添乱还能做什么?!……”

茶盏擦着贾蓉的衣角飞过,摔在地上四分五裂,热茶溅湿了他的靴面。

贾蓉吓得一缩脖子,再不敢多言,只能低着头,默默承受着父亲如同疾风骤雨般的斥骂。

贾珍似乎将连日来在衙门受的气、对未来的不确定、以及此刻等待孙辈降生的焦灼,全都一股脑儿发泄在了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身上。

与外面男人的暴躁不同,产房外间,仅与内室隔着一道屏风的地方,气氛同样凝重。

尤氏作为婆母,与过来帮忙、也是妯娌的王熙凤一同守在这里。

尤氏勉强端坐着,手中捧着一卷三官恩赐经有一下没一下地诵读,脸色却微微发白。

王熙凤则是捏着帕子,在有限的空地里来回踱步,柳叶眉紧紧蹙着。

“从早上就开始发动,这都傍晚了,还没见下来……真是急死个人!”王熙凤忍不住低声道,声音里带着显而易见的担忧。

她自己是生养过的,知道头胎艰难,但秦可卿这时间也确实拖得久了些。

这时,丫鬟瑞珠又端着一碗刚煎好的参汤,小心翼翼地进来。

尤氏连忙起身吩咐:“快,快给大奶奶喂下去,提提气力!”

看着瑞珠进去的背影,尤氏的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远了,飘回了十几年前,她生贾葳的那一天。

那日的场景,至今忆起,仍让她心头发紧。

那时她年轻,怀相也好,并未觉得有何异常。

早上起来,还如常去给婆婆请安,只是觉得肚子一阵阵发紧,往下坠得厉害。

她只当是寻常,并未多想。

谁知,在婆婆屋里刚坐下,想起身时,身下却是一热,羊水竟就那样破了!

当时还懵懂、刚会说话的贾蓉,瞪大眼睛惊奇地指着她:“母亲……母亲尿裤子了!”

她那时又羞又窘,几乎无地自容,还以为是自己失禁。

万幸婆婆经验老道,立刻反应过来这是要生了。

当即也顾不得什么礼仪规矩,立刻指挥丫鬟婆子将她扶到旁边的暖阁里,一边急声派人去请稳婆、唤太医。

混乱中,她甚至还没来得及被妥帖地安置到床上,只觉得一阵撕心裂肺的剧痛袭来,伴随着一股巨大的推力,孩子……孩子竟然就那么出来了!

稳婆还没赶到,太医更是影都没有。

婆婆手忙脚乱地将那个小东西接在手里。

尤氏强撑着抬头看去,心却瞬间凉了半截——那孩子,太小了,小小的、红彤彤的一团,仿佛比她的巴掌也大不了多少,安安静静的,一点声息都没有!

“哭啊!快哭啊!”

婆婆焦急地拍打着婴儿的臀部,周围的婆子们也七手八脚地帮忙,可那小小的人儿,就像是睡着了一般,任凭她们如何拍打,就是不哭不闹,脸色却渐渐由红转紫……

那一刻,尤氏只觉得天旋地转,浑身的血液都冻僵了。

她眼睁睁看着那小小的、紫涨的脸庞,巨大的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她淹没。

她的孩子……她盼了许久的孩子……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竟是公公贾敬,带着一位云游至此、恰在府中做客的刘真人赶了过来。

那刘真人见此情形,二话不说,上前从婆婆手中接过已然气息微弱的婴儿,手法奇特而迅捷地在孩子背部、胸口几处穴位揉搓拍打……

一下,两下,三下……

就在尤氏几乎要绝望闭眼之时,一声极其微弱、带着痰音的咳嗽声,如同天籁般,响彻在寂静的产房里。

是的,她的茂儿,来到这个世上,发出的第一个声音,不是洪亮的啼哭,而是那样一声微弱得让人心碎的咳嗽。

后来太医赶到,仔细诊察后,面色沉重地告知,小公子乃是早产,先天元气不足,更兼患有喘症,需得精心调养,万般小心。

所以,她的儿子,来到这世上的第一口,不是甘甜的乳汁,而是太医开的,那黑乎乎、苦不堪言的汤药……

回忆至此,尤氏眼中已盈满了泪水,她连忙用帕子按住眼角。

正是因为有此经历,她才更知妇人生产之艰,更怜惜此刻在里面受苦的儿媳。

“太太,二奶奶,”派去西府给贾母报信的大丫鬟翠鸾这时回来了,手里还捧着些东西,“老太太听了情况,让带了上好的老山参来给大奶奶吊气,还有这些桂圆、燕窝,让给大奶奶补身子。”

尤氏忙收敛心神,让人赶紧将老山参拿去切片备着。

王熙凤急问:“老祖宗那边还说什么了?”

翠鸾回道:“老太太说,妇人生产,头胎生个一天一夜也是有的,让太太和奶奶莫要太过心急,反添慌乱。眼下最要紧的是准备好汤水吃食,给大奶奶适时喂些,存住力气才是正经。”

王熙凤自己生女儿时颇为顺利,没受太多罪,此刻听了贾母这经验之谈,心下稍安,立刻又打起精神,指挥着丫鬟婆子们去准备易克化的鸡粥、蛋羹等物。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一点点流逝,华灯初上,夜幕降临。

就在众人心力交瘁之际,产房内突然传出一声异常响亮、中气十足的婴儿啼哭声。

“生了!生了!”稳婆欢喜的声音紧接着传来,“恭喜太太,恭喜奶奶!是位哥儿!母子平安!”

这一声,如同仙乐,瞬间驱散了笼罩在宁国府上空的阴霾。

尤氏长舒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身体终于放松下来,倚在椅背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王熙凤也是拍着胸口,连声道:“阿弥陀佛,总算平安!总算平安!”

消息传到前厅,贾珍停止了斥骂,贾蓉更是喜得直接跳了起来,哪里还有半分之前的惶恐不安。

而在遥远的北地驿馆中,贾葳虽未能亲历那紧张的一刻,但听着小北的描述,也能想象出家中的欢喜。

他望着京城的方向,心中默默祝愿这个小侄儿能平安健康地长大,莫要像他这般,自幼便与汤药为伍。

同时,一股归家的念头,也越发强烈起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红楼]又是想摆烂的一天
连载中安静的咸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