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 9 章

【刘邦性格如此,当他的大臣就是一件挺伤脑筋的事。初汉三杰作为早期和他关系最紧密的臣子,用三种方式打通了大汉基建游戏,分别获得了HE,NE和TE结局。

首先是聪明人相处,张良作为亡国贵公子,和大家印象里的病美人差别还是有点大的,早期性格很尖锐,韩国被灭一心想报仇,博浪沙找力士用大铁锤抡始皇帝,误中副车逃了。

路遇黄石公,老翁故意把鞋丢了,让张良给他捡,捡了好几次,说孺子可教,过几天来这里等我哈。五天过后老头子提前来了,斥责张良来得太迟,等几天再来,反复后张良索性在桥上通宵,终于等来一本《太公兵法》。

以前看这个故事觉得果然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能忍耐,长大了看《史记》,原来第一次让他去捡鞋就“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了。

就很地狱,一个面若好女的美青年,脾气爆得很,要么找人铁锤抡你,要么“欲殴之”。】

“子房确实,嗯,脾气没有看上去的好啊……”刘邦想起韩信请封齐王时被踩的脚,陈平也就罢了,张良踩的那只怎么就那么痛!

美青年笑意不减,任谁看都是端方皎白的如玉郎君,众人看看他,又想起博浪沙刺秦时的铁锤,默契地闭上了嘴。

·

冯去疾听到那句“博浪沙刺杀始皇帝”,虽不愿承认,依然确认了这汉就是他们之后一朝,且相距不远。

何至于斯。

【后来他当了刘邦的谋士,还是很尖锐,分析问题能反问到老板哑口无言,一路运筹帷幄,打天下分天下,别人封万户侯,刘邦提出给张良三万户,让他在最富裕的齐地自己挑。

致命选择题哈,大约刘邦这时候确实信重他,但以后呢?皇权会不断消解曾经的联系,过往跟随左右,如今远隔宫阙,经年后帝王再忆起,会不会觉得这三万户太过扎眼?

接受不可能,但拒绝也要讲求方法,一个办不好可能就喜事变丧事,让天子觉得“我都这么信任你了你居然怀疑我的真心?”

张良的回答就很妙。他说:“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我和您在下邳相遇,乃上苍赐之,如今我也只要我们相遇的这一块留地,不敢要更多。

非常,非常聪明的回复。不需三万户,只需相遇处,时时感念,君臣厚恩,终生回望。】

天子佯怒:“可知天幕胡言,我当时对子房是真心,如今依然,子房若是还想要那三万户,同我说便是。”

“既已得天授,岂敢贪图更多。”张良笑曰。

他们倒是君臣相得,其他人就很痛苦,留侯知情识趣,再辞三万户,显得没辞的人太不矜持。萧何看了看张良,又想到和刘季一路同行的许多年,觉得自己再如何也有一条生路,便放下心来。

【谋圣何其敏锐,他嗅到山雨欲来的气味,知道君臣关系已到最微妙的临界点,此后便从朝堂事抽身,托病不出,长子亦名“不疑”。

臣子知事,君主自然以美意相报。因为这样的分寸与智慧,终其一生,二人都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关系,偶尔还能聊聊天,《史记》写“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

只是散漫地、随意地聊一聊天下事,史官都懒得记载,让它们随岁月而过,吹至相遇伊始。

达成君臣Happy Ending——无争无惧,功成身退,闲来共话天下事。】

陈平面若冠玉,点头称是:“子房才足折冲御侮,德足辅世长民,辟谷仙游,功成身退,乃平生心事之了了。元勋之首冠也。”

但人生世间便要建功立业,大好年华便脱身而去,访鹤游仙,岂不辜负这庙堂高殿!

·

司马光长叹,以留侯之明达,自知鬼神之说为虚妄,却从赤松子游,观韩信诛夷,萧何下狱,唯有明哲保身,方能全身而退。

只是时局在此,如何能退。

【萧何入的是原始股,早年就和刘老三认识,借官吏身份给他行了不少方便。起义也一起,打仗每天搞后勤,士兵、粮饷、户口都要负责,镇守后方,还帮他月下追韩信,称得上尽心竭力。

开国初期刘邦也积极回报了这种好意,用“功狗功人”说萧何与众将的区别,以其功绩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但帝王终归多疑,韩信被诛后,萧何升任相国,召平劝告他辞让封赏,再把家中财务捐出来做军费,刘邦大喜,但风不过初起。

英布反叛,刘邦亲自讨伐,萧何留在家搞后勤,一切皆如往常,但刘邦屡屡遣人来问萧何在做什么——帝王不再放心他留守后方了。因为封无可封,因为百姓太过爱重依附,他的威望与民心已让人忌惮。】

韩信被诛,英布反叛,萧何被疑。

大汉初立,天幕就告知了这样血气弥漫的未来,大伙一时间不知该先算哪桩事,还是看楚王吧,虽说有两个韩信,但皇帝和韩王信一向亲密,楚王却有个假齐王横在中间,被杀了也算有理有据。

楚王韩信的目光望过来,刘邦举目望去,陈平离得太远,萧何的事儿还没解释清楚,只有张良能帮着说说话了。

他在背后推搡几下,张良不想理也得出来收拾场面:“楚王少安勿躁,天幕提及许多,安知无君?”

刘邦又推来几盘菜,韩信低头默默吃了,英布作为那个反叛的根本不敢吱声,皇帝没空理他,只和萧何远远对视。

张良趁无人注意,密令宫人教樊哙几人趁着酒宴坐得离刘邦与韩信近些。

【萧何的应对是自污,以低价强行买来许多土地房屋,大家闹到刘邦面前,“上笑曰”,让他自己谢罪。帝王清楚萧何这样做的目的,对此接受良好。

然而相国这时候没转过弯,又为民众求情,说长安城地方小不够种,能不能把你的私人花园上林苑打开让百姓进去种地?

刘邦很不爽,给你个台阶挽回,结果你让我放血成全自己的名声,转头就把萧何扔进牢子了。

事后卫尉求情,刘邦回应了一句“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

嬴政挑眉,看向李斯,李斯笑而长稽。

历代君臣对这句话都接受良好,本来么,给皇帝办事儿就是要承担君主的过失,事情办得好那叫陛下圣明,搞砸了就是罪臣愚钝,从来只有没能领会圣意的臣子,哪有下错令的天子。

萧何为百姓求地自然好,但求的是君王私人游乐之所,一是僭越,二是不智,从来都是大家勒紧裤带给皇帝行方便,真委屈自己供养百姓的又有几人?

【但老刘的好处之一就是按得住情绪听劝,最终放萧何出狱,表示你为百姓求情是很贤明滴,是我昏聩不听你的话,我把你关进去就是为了让百姓们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

这段话看起来是天子知错就改,扒开看又是一套话术,表面坦诚错误,实际上将他“怒急了把萧何关进牢”这件事转化成了“为了让百姓知道萧何的贤明和我的过失”。

在外弥补了之前萧何自污时丢失的名声,在内虽然大家都知道他是生气才这么干的,但没人会说天子真的做错了,只会赞扬其自有深意——那么他将近臣关押之事,自然而然就成了正确的。

经此一事萧何大概终于认清了旧友已彻底成为君王,从此谨慎行事,打出Normal Ending——虽有波折,幸得善终,人生若只如初见。】

汉初某位面,刘邦笑着拍肩:“君思何如?”

已逾中年,即将升任相国的萧何苦笑拱手:“臣愚钝,为陛下效死而已。”

殿中凝滞的气氛重又流动,众人权当自己没听见那几句惊心动魄的“韩信被诛”“英布反叛”,一个个恨不能把自己灌倒,萧何举目望去,淮阴侯称病不朝,留侯席上空空,斯人乘鹤访仙去也。

【这两位在储君这件事上的态度也很耐人寻味。刘邦不喜太子,朝臣们很着急,张良这时候没参与讨论,他主张“疏不间亲”,外臣不管皇家内部事。

但吕家不可能放着谋圣不用,外戚挟持张良,逼其出计,张良提出让太子谦逊以待,请来商山四皓,位置自然稳固。

就张良本身,他不希望改立,废长立幼多数时候象征朝堂要乱,再加上“大臣多谏争”,他多聪明一个人,时不可逆,给太子出个主意也没什么。

但提出这个建议后,他依然远远旁观。

张良并没有倒向太子,也没有深入参与惠帝一朝,他像往日一样沉寂,可以羽化登仙,可以就此离去。

但萧何极力入世,他积极参与这一切,作为沛县旧臣早和刘氏一族深度绑定,作为文臣之首鲜明地维护嫡长子继承,刘盈登基后依然活跃,最后得一个“文终”。】

“出世入世,背道而驰,所求不同,自然殊途。”曹丕捻来几颗葡萄,对汉家事品评一番。

父亲当年也有过殊途的臣子,郭嘉鬼才,同父亲谋算的是天下,荀彧要匡扶汉室,终生都在汉臣和主公之间转圜。

但郭嘉早死,霸业停在赤壁的一把火,荀彧辗转多年,忧虑终生之事父亲也没有做。

“先贤百年,徒剩江河日月……”魏帝背手长叹,司马懿跟随其后,对曹丕那些慨叹没什么反应,他素乏文才,无法理解曹家人的愁绪。

【再回头看储位之争,有些朋友很奇怪,再怎么样就是四个有才华的老头子,凭什么能给刘盈加这么大筹码?

——因为知识的垄断。

秦时为加强集权严禁私学,作为始皇的中央博士官,这几个人掌握着极大的释经权——没有标点符号的时代,人们靠德高望重之人解读经文断句。

汉初缺少这样的人才。刘邦布衣出身,身边没有德高有才、主张黄老的长者,但文化解读的权力,向来是放在官方手中才令人安心。

刘盈获得了这项权力。

儿子获得教权后,刘邦再去审视他,终于意识到其拥趸已成势,无论之前是真心易储还是想磨砺他,此刻的刘盈,确实无法再动。

自此,储位之变结束,两位以不同方式帮助过太子的臣子也各自而行,往既定命运奔去。

但暗涌之下还有一位,血溅长乐,在他父母手下打出了最后那个True Ending——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史记·留侯世家》

《史记·高祖本纪》

《资治通鉴·汉纪三》

《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手敕太子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大汉基建游戏结局收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经年烈酒

穿越两界的杂货铺

婚后动人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当年不肯嫁东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历史直播] 青史之下,百代共闻
连载中何到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