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桓大将军

但晋朝的廷杖,仍是实打实的,受惩罚的板子

............

朝会散场,朝臣三三两两结伴而出

桓元挨了三十杖,一瘸一拐再次进殿,依旧混不吝半点儿不着调,大大咧咧就开口道“晋安生辰,臣好不容易训好了海东青,陛下......”

“南陵离开建康前,向朕要休夫的旨意......”朝臣离去,太子吴王尚在殿内,便是多了一个桓元,四舍五入也算作自家人,皇帝毫不客气说着皇家私密“南陵欲为休夫第一人,朕......”

“休夫!?”桓元瞪着牛眼“大晋律法没有休夫这一条!”

从前离婚制度只有出妻,意为男子强制休妻。

后来南陵公主成婚,哭着说若日后婚姻不幸,她也只能被休弃归家

此后晋朝离婚制度便多了【和离】,即夫妻双方和议后离婚,但和离仍需丈夫签署【放妻书】

桓元振振有词“我才不会和离,我与南陵伉俪情深......”

“滚!”皇帝顺手就操起旁边的奏折砸到了桓元头上“朕明天就让礼官把休夫的律法改出来!”

桓元连滚带爬跑得飞快

“父皇?”太子捡起奏折放回桌面,他不理解皇帝对桓元的戒备与忌惮“桓元钟情阿姊......”

“你在做什么梦呢!?”皇帝冷笑看着他的天真太子,看向桓元背影的目光逐渐冰凉,语气里说不出的嘲讽“那可是桓元!”

口口声声【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的桓大将军!

.............

崇绮书院远在深山,朝堂争斗暂时不会波及此处

但科举考试在即,崇绮书院作为皇家钦点书院,自然需要山门大开,迎八方学子

当今为官,一靠父母余荫,此方法暂且不提。

再一个便是九品中正制评核授官

中正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人才推举评定,便掌握在这些中正官员手中!

大晋十八个州府,每个州府有一名被推举的、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高望重的大中正,大中正之下,各地郡辖又会有小中正。

中央下发的人才调查表,会将人才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

此表由各地中正官、以自己所知、将各地知名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细记载年龄籍贯、分别品第,并加以评语

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格呈交给中央的吏官,吏官依此对官员进行升迁和罢黜

汉时期的察举制,为门阀士族利用把控。晋朝时候的九品中正,同样【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无权无势,中正官们可不管你姓甚名谁,寒门的名字就不配登上人才调查表!

...............

中正科举并行制,是皇权与士族拉扯博弈了将近二十年,摇摇欲坠下的微弱平衡

崇绮每年一次科举考试。皇室定考试大纲,书院出题,书院批阅,试卷呈交天子御前

考中的学子被称为秀才,秀才可前往建康都城,进入翰林院。翰林院非正式官署,仅安置各式人才,陪侍皇帝游宴娱乐

天子钦定秀才,秀才又陪侍天子。故考中秀才的学子,又被称为【天子门生】!

正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圣驾御前!

陪侍君王的荣幸,寒门希冀,高门子弟同样需要。

不过是念书,仅仅是考试!比不过别家豪门,还赶不上寒门贱民吗!?

世家与皇家达成微妙的默契,皇帝要更多的人才,世家需要更多的机会!

只要户籍路引完备,再缴纳足额的考试费用,哪怕不是崇绮学子,也可上那科举考场走一遭

当然,梁山伯那种丁优之人,算例外

同理,天子门生若想中正评级,授官出仕

州中正、郡中正不提,至少县中正的人才调查表,榜上有名!

...................

“待你们结业,也将往那科举考场走上一遭!”梁山伯握着书卷,遥遥打量下方人潮。他其实已经结业可以上考场了,但三年丁优......

他转头朝英台晋安调笑“别家书院学子来崇绮考试,人生地不熟,前几年还有在山中迷路的学子呢!”

崇绮自家的学子就没那么多麻烦事儿,三年时间,书院哪个角落都逛遍了!

再者,崇绮自家人进行考试,可以省不少的钱!

崇绮书院独门独户、垄断般的科举生意,除却在高门间声名狼藉外,哪哪儿都好!

便是那被先帝盛赞【天下第一书院】的南阳豫山,也比不过如今的杭州崇绮!

谁想要【天子门生】的名号,都得踏上崇绮书院的科举场

住宿、饮食、课本文墨、报名费、考试费......样样都是钱,件件都烧钱!

这般得天独厚的优势,崇绮书院不狠狠宰几波大户,怎么养得起书院那群寒门学子,又怎么对得起皇家厚望!

书院束脩三年八两金,但那只是最低束脩标准

住宿、膳食,上中下各级分明,英台晋安初入学时,夫子就曾以住宿、膳食等问题分辨她们的家境

等级不同,金额不同,当然家世更不同!

“豫山书院的学子啊?”大门口处,负责教务的赵夫子正迎来送往“科举考试三天两夜,公子准备住哪种房间?”

“上房,单人单间百金,双人合宿八十金!”

“膳食定哪种?上等菜谱只需五十金,都是新鲜瓜果菜蔬!”

有学子愤懑不满“刚才我前面那人,你怎地没报那样高的价格,这是故意坑我们豫山书院吗!?”

赵夫子惊讶万分,急忙翻看之前的记录“上一个学子选的丙级偏厢,十人合住的大通铺!公子可是要选择那种?”

“那种确实便宜一些,三天也才只需要八两金!”

晋安站在高台,手里瓜子儿嗑着,啧啧称奇,悄悄小声道“赵夫子还真有几分奸商的潜质啊!”

英台抬眼看向梁山伯,眼中满满的求知欲“最便宜的丙级偏厢,不是三年八两金吗?”

其实不是,最便宜的膳食、住宿、课本文墨......所有合计起来,才是三年八两金!

三天八两金,那纯属抢劫了!

梁山伯尴尬地别过脸,碎碎念着“书院束脩不能说贵......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奸商呢?”

接着便是什么书院名声,养家糊口,读书不易之类的话,晋安和英台都笑起来

那边豫山学子还在同赵夫子争论

“胡说!”豫山学子没忍住爆了粗口“我明明听到你只让他交了八两银!”

“那学子自我崇绮书院结业”赵夫子不急不忙抚平书卷“同窗院友自然有优惠折扣!”

嫌贵?嫌贵就来我们崇绮读上三年啊!

稷下学宫广纳天下英才,千年称而赞之!

崇绮书院不过收拢些许贫寒学子,就被世家豪门群嘲围攻!

良贱不往?书香门第?文人风骨?

官家改良造纸、印刷之术不是想让世家垄断教育,崇绮书院存在的意义也不是为了成为另一个鸿都门学!

世家站得太高、望得太远、资源太多,底下寒门只有抱团取暖、守望相助,才有机会从他们手里抠出一点点希望星光!

节欲之道,万物不害。——春秋·管仲《管子·内业》

译:能克制自己的私欲,很多祸害都可以避免。

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庄子《养生主》

【廷杖】明朝独具特色的一种对大臣的肉·体和精神的惩罚,就是宫殿之上公开用板子打大臣的屁股。

明朝的文官集团特别强大,明朝的文人大臣特别重视声名,各个希望流芳百世,廷杖就是一条捷径。付出一点肉·体疼痛的代价,被皇帝打一顿板子,史书留名,千古传颂,只要打不死,立刻就是名人,这买卖只赚不赔,因此很多人会去骗廷杖。

【和离】始见于唐代《唐律·户婚》

【翰林院】唐代初置

【稷下学宫】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

【鸿都门学】汉灵帝创立世界第一所文艺专科学校,招揽寒门读书人,以诗文取士。

鸿都门学中人普遍出身低微,庶族寒士在官位上有了进阶的机会,打破了察举制,使上品有了寒士,士大夫贵族阶层强烈不满、激烈反对,鸿都门学很快没了下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桓大将军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梁祝同人】冤家路窄
连载中凌宸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