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封爵为“开国”诸爵:开国公(郡公、县公)、开国侯(郡侯、县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及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
世袭的爵位大多是开国时候的功臣所获,当承袭爵位的子孙死后无嗣或是获罪时,爵位通常会被削除。不世袭的爵位,身死则爵除。
宗室子弟又要特殊些,除嗣子外,后续子孙延推恩令,按公、侯、伯、子、男递降世袭
晋朝的变革最重要的是分了实封和虚封!
八王之乱前,爵位大多为实封。封地的政治、经济,甚至是军权都是受封者一人掌控的,因此导致诸侯割据战乱频发
大晋平定乱局,再次兴国封爵时,实封削了王侯的封邑,更有了虚封的爵位!
自此,王侯只有爵位、食邑,依旧享受封地的供养,却不再统治权,不能任命官僚,更不能筹建私兵
乡侯至关外侯等低爵,更是连封邑都没了,几乎等同于虚封
虚封,顾名思义,只有一个空头爵位,没有封地、没有人口更不能收税,每年朝廷发点儿俸禄,相当于荣誉称号
祖传列侯爵位、还带着食邑的世家大族当然看不上虚封这种空头支票
但寒门出身的子弟,出仕后有官职、有一个不世袭的虚封爵位,已经算是半只脚踏入顶层阶级门槛了
顺带提一句,桓元桓大将军目前的爵位,是世袭、带食邑的临贺郡公,再往上便只有王爵!
晋安是公主,晋安郡便是她的汤沐邑,虽无实际统治权,但可以收取赋税,收下的税赋不用上缴国家,全部都归公主使用。
这个还不是嫁妆,相当于公主自己的产业。只是无法继承,当公主去世的时候,封地会被中央收回,即使是公主的子嗣也无法继承。
晋安郡虽不算富庶,好歹也是一个上郡,下辖十三县,一年税赋也不干别的,就供养一个公主
晋安公主甚至还没出阁,也就意味着她现在还是被自家老爹养着,不用花自己的钱,年节有额外赏赐,宗正每年还会发一定数额的生活费
汤沐邑?零花钱罢了,洒洒水啦~
.................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梁山伯坐在寒凉课室,生啃着干硬的烙饼,反复咀嚼,细细研读,摇头晃脑,自乐其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叩叩!”有人敲响门扉
“谁啊?”山伯看了看周围的同窗,同窗们也满脸疑惑,有人笑“是不是祝英台、庾晋安用膳回来了?”
“吱呀~”有仆役抬着碳火,有侍从担着大瓮,翁罐里是膳房新鲜熬煮的鲫鱼豆腐汤
领头的郎官立于高台“诸位辛劳,南陵公主挂念课室学子,特命我等送来碳火,供上热汤。愿诸卿学业有成,来日为社稷造福!”
远在山下别院的南陵公主怎么会知道他们缺碳火?
已经被寒风冻僵了脑子的书呆子们没有纠结这种烧脑问题
“公主仁德,我等感激不尽!”
寒冬腊月,暖汤入腹,梁山伯只觉身子骤然暖和起来,发出满足的叹息
...............
晋安郡临海,沿海地带靠海吃海是常态。内陆价贵的海珍鱼鲜,岸边渔民随手下网都是一大堆
祝家庄商通天下,也同渔业司打过不少交道
公主诏令下达,英台牵桥搭线,不怎么在乎渔业发展的晋安郡,很快便能复制渔业司的先进捕鱼经验。大型出海海船、海鱼加工行业等也会随着兴旺起来
当然,那都是之后的事情
晋安一声令下,站在她面前的郎官也需要时间传递讯息,所以中午的鱼,还是在渔场高价买的
“难吃!”晋安硬着头皮咽下一口鱼汤,满嘴的土腥味激得她险些吐出来
晋安答不出复杂的县令问卷,但她可以让博学的书呆子们帮她实操
上位者,从不需要亲自动手,知人善用才是主君该做的
“我果然还是不喜欢吃鱼!”沿海的晋安郡,并不发展渔业是有原因的
“还剩下这么多......”上虞虽不临海,但英台也不怎么爱好海鲜河鲜“我们吃剩的,也不好再送去课室那边吧?”
她们两个人的单独小灶,一人才舀了半碗,还剩大半锅呢
“王蓝田呢,他不是没回太原吗?”晋安眼珠子一转,损友不就是这时候拿来坑的么“杭州太守府那边也送一半过去,跟马文才说,这可是我们亲自钓的鱼,亲手熬的汤,他必须得喝完!”
晋承魏制,西晋在中央官制的变动上迈的步子更大了。虽然都还有三公,也有九卿,也还听得到太傅,太保之类的官名。但晋朝已经逐渐继承并发展出了,尚书省、中书省及门下省。就是隋文帝所制三省六部的雏形。——出自百度百科
为了省事儿,所有都是穿越者的锅,现在就是三公九卿和三省六部并行,科举和九品中正并行!
.........
有些朝代以左为尊,有些朝代以右为尊。
从先秦一直到西汉的时候,差不多都是以右为尊的。
从东汉到唐宋这段时间,基本上都是以左为尊。
到了元朝的时候,又变成了以右为尊。
后面到了明清的时候,就成了以左为尊。
对的,文中的左相比右相牛逼,左相空缺,猜一猜是给谁留的?
晋朝的爵位十八级,郡侯县侯之后,怎么还有一个开国侯,怎么都数不对,麻了,随缘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3章 寒冬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