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方这几个月在没有工作的日子,都会把自己关在富士见的高原度假宅子里,独自研究 sai 在网上的棋谱。
和所有慕名向佐为挑战的九段高手一样,绪方也想在赛场上领略这种无穷玄奥力量的尽头。
在鞠躬和猜子的时候,绪方的手隐隐颤抖。这是他第一次面对棋手时手在发抖,绪方在名人战上面对塔矢行洋的时候,也没有这样紧张过。
《诗经·郑风》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是千年前描写心上人苦等后相见的诗句,用来形容佐为和绪方此刻颤栗的心情,也是很恰当的。
如今这一局,带着光阴的刻痕和两人的期待,苦等对方多年的佐为和绪方都得偿所愿。
猜子结束了,再一次,佐为执黑先行。百年前执黑先行,佐为总是充满自信的心情,而现在也不例外。
把冰凉的黑子拈在手中,佐为深深呼吸,感受着从窗外千里高空之上长驱直入的风声——
“啪”地一声——
佐为在棋盘上有力地落下一子。
##
大盘解说会场,随着佐为的第一手落下,从音箱里发出响亮而清澈的金石之音。
啪!如同一声枪响。
这离理事宣布开局只有三分钟,佐为落子迅速,仿佛盘算已久。寂静无声的现场立刻一片哗然,人们纷纷为这见证历史的一瞬间惊呼、鼓掌。
镁光灯再次如流火闪烁,映在大盘前的塔矢亮身上。
“sai 定段赛的第一手棋,三之三。”亮说,往大盘粘上一枚棋子。
光跟着其他人一起激动地鼓掌。
“藤原老师下得真快啊,我还以为他会考虑一阵的。“和谷叫道。
“不过,藤原老师居然落在三之三,这开局真‘现代’啊。”伊角意外地说。
“我也没想到,佐为从没这样下过,开局点三三,大家都会,但森下老师教过我不要用,说开局不利,容易输棋。三三也是百年前本因坊一门的禁忌和‘鬼门’……咦……”光若有所思地说着。
佐为,难道在他复出的第一场棋赛上,就要下出本因坊一门四百年前所禁止的一子,开一道鬼门吗?
本因坊一门在上个世纪已然逝去,佐为这样开局,应该不是向历史云烟里的本因坊一门开火吧,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开局第一手棋疏离,会让对方的棋形成大势,也让自身后面的棋变得落后、局势不明朗,这…… “台上的亮解说着,台下的光听亮的声调,知道台上的亮也同样摸不清佐为的想法。
亮身旁有一名翻译,把亮的话如实用英语、法语翻译出来,顿时,观众都议论纷纷。
“会不会是藤原老师偶尔也想在大赛上尝试不同的开局方式?” 伊角问光,“就像社在北斗赛预选时用五之五开局、你用天元回应那样,你们当时用的都是比三三更罕见的布局。”
“我给佐为说过这些棋了。” 光苦笑,他当然记得三年前时和社的苦战,还有社用天元开局和本田下的棋局,光把这些棋谱摆过给佐为看。说来可巧,这些开局方式都与吴清源时代的棋士有关系。
当时佐为看完这一局后,问:“小光在北斗杯预选赛时为什么会如此好战呢?”
简单的一句,让光知道佐为对这种用五之五、天元直插中腹的开局方式有所保留。由此可知,佐为不是爱在开局上标新立异的棋士。
18 岁的光老老实实地检讨道: “我和社初次对局,年少轻狂,都经不起挑衅,又想在塔矢面前证明自己,就这么下了。三年时觉得刺激,现在觉得挺幼稚的。”
佐为摸摸光的头:“我倒不觉得这一局幼稚,我只是想知道你怎么想而已。”
就像现在,台下的光也想知道第一手下出三之三的佐为怎么想——用本因坊一门禁忌的棋招开局,被少年意气左右,这不符合佐为古雅庄严的气质。
绪方下了第二手棋;白 2 小目。稳扎稳打,这是最完美的下法。
白 2 一下,佐为就对弈出黑的下一子:黑 3,星位。这一子又让整个会场都沸腾了。
亮边宣布边在大盘上摆出棋子:“绪方老师应对谨慎,藤原老师第一手棋三之三疏远,第二手棋星走势激烈,这是截然相反的两手棋,藤原老师到底是想……”
亮好像意识到什么,他顿了顿,握住麦克风,没有往下说,沉浸在猜测中。
台上的翻译很为难,但还是把亮的话译了出来。
接下来几手棋,佐为下出不同寻常的星定式,令亮和光都陷入了猜测。亮一陷入思考,就完全注意不到别人。翻译更为难了,和场边的NHK的山崎都交换了一个眼神。
“塔矢五段还是太年轻了,虽然战胜过绪方老师一次,但是要他讲解sai的棋果然太勉强了……”光听见棋院理事对山崎说。
“这塔矢亮讲解 sai 的棋怎么解说得断断续续的,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完。”越智在旁边皱着眉说,“塔矢平常可不这样。”
“塔矢亮居然敢揽下这工作,也是他活该。我倒要看看塔矢在全世界面前怎么出糗。”和谷难得地和越智站在同一阵线。
光听在耳里,马上为亮打抱不平。面对佐为那鬼神般、完全用逻辑无法预计的棋,他们这些小辈别说讲了,能及时跟上就很不错了。
看来,亮和光同样,也会有紧张、跟不上佐为思路的时候。顿时,光一开始的嫉妒心消失了,他反而替亮担心起来。
台上的亮始终在沉思,好像在考虑该如何讲好佐为的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