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体力,因为我没有武功嘛。”
她的手便落在了腰间链剑的剑柄上:“你想学武功吗?”
“想过。”我诚实地点点头,“但是我的基础太差体力有限,那点体力、比起消耗在很长时间才能出结果的武技修炼上,我更愿意多跟九公子呆一会儿,跟他说话很有趣。”
说着我把韩非显现出来,接着就注意到他看我的表情非常微妙。
“……你想做我的女儿?”
他虽然一直在现场,却无法同赤练一样看到我的记忆,自然不知道前因后果。我的嘴角抽了抽:“怎么,我喊你一声父亲你敢答应吗?”
“……老实说我不太敢。”
“那你还提什么?”
而那之后,赤练对韩非打趣了几句,又跟我打了声招呼,就毫无留恋地离开了。
这让我有些惊讶,毕竟近二十年不见,我还以为她对最亲近的兄长、会有很多话想说。不过反观韩非,却是一副心疼又无奈的表情。
我扯了扯嘴角,忽然想到一首应景的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韩非立刻被我吸引了注意力:“灼华你在念什么?”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我又背完一句才解释,“是我曾听母亲念过的词句,是位亡国之君所作。大约、也是她梦中所闻。”
说完我又继续背了下去。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写得甚好。”韩非赞叹道,却突然话音一转,“但对你不合适,灼华你可没亡过国。”
我对此另有看法:“话不能说得太满,照现在这样下去,我的国也要亡了。”
【27】
张良快要找到他此行的目标时,率先闯进他耳中的正是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让他下意识停住了脚步,并立刻在树后隐藏起身形,不动声色地向正在谈话中的两人看去。果不其然,其中一人是他来寻找的「荷华公主」,而另一人,正是他曾见过背影的、像极了韩非公子的男人。
寅时刚过、府衙就来了人,到小圣贤庄询问荷华公主昨晚是否来过、又是否留宿于此。
情况大概是公主昨天黄昏时独自出门,到现在也没回来。
似乎公主在出门时有说过可能彻夜不归,加上身边有不少暗卫保护,所以寻找她的人也不算着急,只是例行公事、确认一下公主没出意外。
但在送走官差之后,直觉有哪里不对劲的张良还是独自离开小圣贤庄,朝他觉得最有可能找到公主的地方行进——并在路上遇到了明显心情非常好的赤练。
这位曾经的公主并没有与他说什么客套话,只是抬手向自己的来路一指,告诉他“你找的人就在那里”。
然后就有了这句「故国不堪回首」、以及后边那句「我的国也要亡了」。
那位不像是公主的公主确乎是一点武功也没有,完全没注意到他的接近,只顾着跟身边的人聊天,回应他“还有什么词句”的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诗他倒是深有感触,但确实如她身旁那人所言,并不适合她。
忽然,他注意到那个像极了韩非的身影朝他的方向看了一眼,那人再开口时,就像是故意问给他听的:“不说亡国了,灼华你最喜欢的、「梦中所闻」的文章,是哪一篇?”
“我最喜欢的?”少女歪了歪头,轻笑一声,“那定然是《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她将双手背在身后,背书似的、抑扬顿挫地念了下去——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听起来是不是像在做梦?”
确实像是在做梦,也是他所期望的、希望能够尽早实现的梦。
“确实如此。”她身旁的男人赞同道,“可这不是嬴政的梦。”
随即,他又听见了少女的轻笑。
“嬴政是千古一帝,集天时地利与个人的能力报复,一统七国的伟业只有他才能办到。九公子,即便是你也不可能。”
九公子?!那个人难道真的是——
少女继续说道:“只谈这伟业的时候,那位秦王是夏禹商汤。可现在的始皇帝,却堪比夏桀商纣。”
男人又向他的方向看了一眼,才开口:“评价这么极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王土之上,莫非王之子民?”少女冷哼一声,“建阿房、挖皇陵、造铜人、修蜃楼,活该被推翻。啊、长城还是该修的,这个真有用。但不该如此苛责人民,赋税和徭役都太严苛了。”
“阿房是什么?”
“唔、过几年要修建的巨大宫殿,除了劳民伤财以外没有任何意义,直到秦朝灭亡也没修完。”
直到秦朝灭亡……她知道嬴政何时准备修建新的宫殿,也知道秦朝何时会灭亡?
他又听见男人的声音:“可灼华却想要秦朝延续百年。”
“因为我是姜太公派来定·土·安·邦的仙女——我不是都说过好几次了吗?就算不信,也请九公子你装作相信的样子好吗?”
“那仙女完成这个重要任务,就能得偿所愿、回到天上去了?”
回到天上?张良下意识从树后向外走出一步,正与韩非对上视线,可他没来得及细细观察,便立刻将目光移动到了背对他的少女身上。
他看见少女轻轻摇了摇头,半晌才开口,话音满是祈愿——
“那样,她就能回家了。”
·开头「当时那柄剑距离我的喉咙只有零点零一公分……」梗源《大话西游》
【26】中引用了李煜的《虞美人》全词
【27】中引用了杜甫的《春望》前两句,以及戴圣的《大道之行也》大部分
·根据荆轲刺秦(公元前227年)时天明尚在襁褓中(《新秦时明月》镜头),推断(或者说私设)剧情年为公元前215年,阿房宫为公元前212年开始修建
·有关阿房宫,一说是建成后被项羽烧毁,维基说02年的考古活动中发现没有焚烧痕迹,而是被毁之前并未建成(作者非历史专业,如果有误就是私设)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24-27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