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须口之战告一段落,众将士开始收拾东西依次离开,收尸队也开始按照死者的家乡归属,将他们的遗体分到前往各个方向的板车上。
伤病者与医师们先行离开,强健者殿后,各个将领们聚集在议事厅中,回去之前,孙权还有一件事要做。
“曼才。”
“属下在。”
“你是否愿意接替子敬,替我驻守陆口。”
这可是极大的荣誉,要知道,鲁肃接替的是周瑜,部曲人数在原本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增加,而不管是鲁肃还是周瑜,都是孙权最为信任的人。
此时,孙权想要让追随自己多年的近侍官接替鲁肃。
换成任何人都不会拒绝。
严畯是诸葛瑾和步骘的好友,当初由老臣张昭亲自举荐,又喜好阅读和做研究,相比起诸葛瑾和步骘,他可以说是默默无闻、没有什么显著的功绩,但他的性格不错,在将臣之中混了个眼熟。
所以,当孙权做出这个选择时,众将士纷纷传来了祝贺声。
朝旭甚至都在笔记里把“严畯接替鲁肃”这几个字写好了。
却听见前方传来一声巨响,一抬头,那位年长孙权一些的近侍官跪伏在地上,声泪俱下:“我只是一个书生,不具有领兵打仗的才能!如果您将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我,怕是未来会带来无数的悔恨与罪过!(1)”
众将士也都安静了,一时间不知道该劝他,还是该劝孙权。
而孙权,他只是缓缓地叹了口气,手指在案上敲了几下,沉默了许久,他才说:“我明白了,我以为你只是缺少一个机会。你真的不愿意吗?”
“是。”
如此说来,陆绩其实也不想带兵打仗,只是他因为直言直语得罪了太多人,所谓人言可畏,让他去偏远且不需要对抗曹操和刘备的地方驻守,在某种意义上反而让他能静心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严畯并非如此,他性格敦厚、喜欢安静,人缘很好,陆口又是前线,严畯不愿意接受,孙权也没办法勉强。
鲁肃离世后,他的位置不能没有人接替。
朝旭将笔记上的句子删去,重新修改,刚刚写完,就听见孙权做出了新的决定。
“吕子明。”
“末将在。”
“你在攻打皖城、合肥护驾、夺回荆州和镇守濡须口的事情上立下了不少功劳。”孙权抬眼凝视着他,“你愿意接替鲁肃,统领他的一万多部众、驻守陆口吗?(2)”
“末将万死不辞!”
“好!”
既然吕蒙接手这份工作去陆口,那么原本属于濡须督的位置就空了出来,这里是对抗曹操的一线,能够接替这里的人,必然是被孙权青睐有加之人。而在座的诸位中,符合这个身份的人有好几个,当然如果要选此时不在此处的将领,那名单上的候补就更多了。
但值得在意的是,此时负责守卫大坞与三关屯的人是孙权的发小朱然,成为濡须督,就意味着成为偏将军朱然的上级,所以选择的必须是能让朱然也信服的人(3)。
“幼平。”
“属下在。”
“你来接子明,镇守濡须督,担任平虏将军(4)。”
这个决定不仅让周泰不可置信地抬起头,席位上的诸将也议论纷纷。
朝旭倒是能理解孙权的想法,选择周泰与先前优先选择严畯有相似的理由——他们都是追随孙权许久、却出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特别显赫的战功。
孙权认可他们的能力,同时也想要给这些忠实的部下晋升的机会。
问题在于,严畯虽没有战功,却善读诗书,又有张昭的引荐和诸葛瑾、步骘的认可。这几样周泰都没有。
“公奕和子明有什么意见吗?”
“周幼平当年与我一同追随至尊的兄长,多次立下战功(5),我自然没有任何意见。”在濡须坞中与吕蒙一同节制各军的蒋钦认可了孙权的选择。
“我也没有什么意见。”吕蒙也说道。
“既然如此,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孙权从案前起身,“本次战役,诸位都劳心劳力、废了不少心思,各军也都有不少病亡与伤亡者,想必都还有很多后事需要处理。元代的尸首存放太长时间,必须得下葬了。若是诸位没有更重要的事情,今天的会就到此结束。”
不管怎么看,都不像是没有意见的样子。
朝旭收起自己的三件套,偷偷扫了一眼窃窃私语的诸位将领,跟着孙权离开了议事厅。
他们不是没意见,只是做决策的人是孙权,大部分人之后也不会在周泰手下领兵,最多议论一段时间,这件事情就会翻篇。
问题在于要在周泰手下办事的朱然和徐盛等人,如果他们一直反对,恐怕会对内部稳定有所不利。
于是,朝旭将心里的担忧问了出来。
“义封肯定会有意见,但他有意见也不会和幼平起明面上的争执,他性格没那么激烈。”孙权对自己的发小了如指掌,“至少现在不会。”
“那就先不管了吗?”
“现在有更着急的事情需要优先处理,处理完再过来吧。”孙权叹了口气,“元代需要赶紧下葬,子敬的葬礼我想亲自准备,公覆的病情也很让人担心。公绩虽然现在没什么大碍了,但我好担心他会不会是在勉强自己......”
说到这里,他又叹了口气。
朝旭仰视着他的侧脸。
不能放着不管,但是她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帮忙才好。
“夫君如果有需要我的地方,请直接告诉我。”朝旭主动伸手牵住他的手,“我们早已经是一心同体的两个人,对吧。”
“夫人说得对,”孙权回握住她比自己小上一些的手,又将她的手抬起,放在自己的嘴边亲吻,“若是没有夫人,我该如何是好,还好有你在。”
“我家有长寿的基因,”朝旭突然说,“所以,我一定可以陪你走下去。”
孙权反应了一会儿,才知道她在回复几天前他说的那句、关于刘琬看相的事情。
“我不仅希望你陪我走下去,还希望我们能走到永远。”
(注释1,参考文献:《三国志卷五十三·吴书八·张严程阚薛传第八》:及横江将军鲁肃卒,权以畯代肃,督兵万人,镇据陆口。众人咸为畯喜,畯前后固辞:“朴素书生,不闲军事,非才而据,咎悔必至。”发言慷慨,至於流涕,权乃听焉。)
(注释2,参考文献:《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鲁肃卒,蒙西屯陆口,肃军人马万馀尽以属蒙。)
(注释3,参考文献:《三国志卷五十六·吴书十一·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第十一》曹公出濡须,然备大坞及三关屯,拜偏将军。)
(注释4,参考文献:《三国志卷五十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曹公出濡须,泰复赴击,曹公退,留督濡须,拜平虏将军。。)
(注释5,参考文献:《三国志卷五十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也。与蒋钦随孙策为左右,服事恭敬,数战有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8章 第一回:接任者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