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子孙登与长公主孙果的婚事在春风和煦、风和日丽之日开始,从早上就一阵忙碌,吴王宫里也一直有孙权的近臣前来拜访,家里有年纪小的儿子和女儿的,趁机一并带到孙权面前,想也知道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
长子孙登、长女孙果和次女孙鲁班都成亲了,那接下来就是次子孙虑、三女孙晟、四女孙鲁育,名额有限,抱上一条腿,那对于家族地位都是质的飞跃。
孙权看出他们的意图,但什么也没说,就一挥手,让他们的孩子们自己去和那三个孩子玩,嘴上说着“孩子们喜欢谁,就选谁”,心底里大概早已有了想法。
“王后殿下,请问您还记得我吗?”
朝旭本以为这种见面,自己只要陪着孙权点头微笑就行,没想到还有人主动来和她打招呼。
“您是,”朝旭定睛一看,眼前的带着女儿到访的男子确实有些眼熟,“潘承明?”
“正是,这是我的小女儿,潘潜。”
懂了,盯着孙虑来的。
“大老远带着女儿从荆州跑上来,辛苦了。”孙权邀请他和女儿坐下,“哎,我姐姐的女儿都嫁给你儿子了,你还想让我儿子娶你女儿呢?(1)”
“哪里的话,还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这不是您一直秉持的原则吗?”潘濬转着茶杯,说,“我也就是带潜儿上来看看,多个朋友多条路。”
如此说来,如果孙虑真的娶了潘濬的女儿,那孙权和潘濬可以说是双重亲家,只不过嫁给潘濬儿子的应该是孙权的侄女,而不是亲女儿,没有和周瑜的联系那么紧密。
朝旭不奇怪孙权会把侄女嫁给潘濬的儿子,毕竟潘濬是荆州人,荆州被攻下之后,潘濬又是要孙权亲自上门才投降的人,为了巩固关系,孙权肯定要给他点好处,联姻,对于孙权来说,就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我最近听说,有人在西陵见到过和王后殿下很像的女子,又听闻从暨艳案后,王后殿下就没有再出现在武昌,不知道这件事陛下您是否知情?”
对啊,他在荆州,陆议也在荆州,虽然不是一个城,但城与城之间通个信,有点八卦传闻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我知道。”孙权镇定地喝茶,“王后很欣赏暨子休的清议之举,子休自杀后,王后觉得我逼死了人家,所以和我闹脾气,去西陵找她族弟了。是吧,王后。”他朝朝旭扬扬下巴。
“暨尚书的清议的想法确实好,就是手段太过偏激。”潘濬颇为感慨地点点头,“可惜了,若是手段能温和些就好了。所以西陵的那位女子,确实是王后殿下?”
“是,荆州牧陆伯言是她族弟。”孙权和聊家常一样,丝毫没觉得这件事需要保密,“前阵子不是还搞了元宵节花灯展吗?就是王后的主意。”
“可我怎么听说,是陆伯言的夫人的主意?”
“您听错了,或者是流言传歪了,”朝旭冷静地用上了惯例的接口,“是陆伯言住处的孙夫人,我嫁给主上,自然是孙夫人。凑巧,主上将兄长孙伯符的女儿嫁给了伯言,也是孙夫人。经常有人听错。”
这个借口太好用,上次张温也是这么被她忽悠过去的。孙权用满溢着笑意的眼神盯着朝旭,似乎觉得这个借口很有趣。
“原来如此,我说嘛,王后殿下怎么会成了陆将军的夫人,这其中肯定有什么地方传错了。”
潘濬看孙权没有说什么,自然也不会去深究这个问题,很干脆地接受了。
“王后,能否麻烦你带潘潜去找孙虑?我这边有些事情想和承明说。”
“行。”
孙权很少有要瞒着朝旭的事情,朝旭虽然觉得奇怪,但也没有说什么,从案前起身,牵着潘潜的手,走出会客厅,等到她估计时间要到下一个人时,才又返回会客厅。
此时潘濬已经离开,孙权看她回来,慢条斯理地给她的杯子里续满茶水:“我和承明解释完我们三个的关系了。”
“啊?”朝旭的脸唰地红了,那不就是她编了半天,等于白编?
“不必瞒他,我信得过承明,况且你之后还要去荆州,再有人把这类流言传出来,有个人帮忙打掩护也好。”
“那你刚才不阻止我。”
“我觉得看夫人骗人,也很有趣。”孙权眯眼笑着,又以手托着侧脸,“你看我这不是怕你尴尬,才等你出去了才和他解释嘛。”
谢谢,她现在也尴尬。
……
傍晚,孙登与孙果的婚礼同时开始了,穿着礼服的王太子牵着太子妃的手,在群臣官吏和各士族子弟中走过,在他们的身后,孙果也被周循牵着手,紧随其后,两侧的歌舞随之开始。
朝旭和孙权成亲时,孙权还不是吴王,自然这婚事也不会按最高级别来办,而现在,孙权是吴王,他们的儿子是太子,他们的女儿是公主,两个人同时举办婚礼,这一场婚礼自然按照了最高规格举办,几乎所有能参加的人都来了,好不热闹。
“拜天地!”
“拜高堂!”
“拜媒人!”
“夫妻对拜!”
年轻的少年少女们在司仪的指示声中,依次进行着大婚的礼仪,等到孙登与孙果依次向着朝旭与孙权行礼时,朝旭的眼眶突然有些湿润,这还是她第一次看着自己的孩子们结婚时的样子。
孙权注意到她的动摇,毫不顾忌旁人眼光,伸出手,握住她放在膝盖上的双手。
仪式一步步进行着,“送入洞房”的声音响起,孙登与周徹、孙果与周循消失在幕帘之后,仆人们迅速来到厅内,开始更改厅中的布局,面向所有来宾的酒宴,正式开始。
一直有人来敬酒,朝旭也只能一直陪同孙权起身接酒,她可以喝水,孙权可不能——或者说就算能,孙权这个美酒爱好者也不会妥协——,一杯接一杯,很快孙登和周循也加入被敬酒的名单。
祝词、客套话、助酒小游戏,一套接一套,朝旭找了个借口急速离场,经过婚房时,看见孙鲁班蹲在门口,和里面的周徹聊着天,她赶紧后退半步,躲到拐角处。
“……真好啊,你们兄妹两个都嫁过来了,”是孙鲁班的声音,已经十几岁的她,不再像小时候那般锋芒毕露,“真希望小胤也能和小循一样,长公主嫁长子,次公主嫁次子,长子都能来,次子也过来该有多好,这样我们就能天天做好姐妹了。”
“……”周徹回了什么,朝旭一个字也没听清。
“对哦,爹爹那么疼我,只要我提,肯定能让小胤婚后到武昌来!真棒!我这就去找爹爹!”
你爹他现在忙着喝酒,明天再去啦!
但是朝旭没来得及说,孙鲁班就开始飞奔,甚至没注意到从朝旭身边擦肩而过。
有精神是好事。朝旭想道。
就在她准备换条路回房间,孙鲁班跑走的方向传来孙鲁班的声音:“喂!你是何人!”
“对不起!我在找茅房!不知道怎么就走到这里了!”
似乎有个年轻的男人在说话。
出于担心,朝旭朝那边走去,那个男人她见过,她也在星泽的随军记录里读到过,是全琮。
星泽给他的评价是,会想尽办法爬到高处的人。
“你方向也错太多了吧!”
“对不起,第一次来,这里太大了。”
“真是的,本小姐就给你指一次,看到前面那个拐角了吗?往那边拐,找不到就问问仆人,那附近肯定有仆人或者护卫巡逻。怎么会迷路到后宫里来啊!”
是啊,怎么会迷路到后宫里来。
......
同年,全琮领受符节,兼任九江太守。(2)
(注释1:我买到的《三国志》里只有潘濬的女儿嫁给孙虑的记录,并没有潘濬之子潘秘娶孙权姐姐的女儿的引注,但在网页资料中却有这件事和对应引注。
且本文设定中孙权只有一个亲姐姐,加上引注中的姐姐是“陈氏”,可以理解为姓“陈”,也可以理解为“嫁给姓陈的人”。我选择了前者,所以这里的“姐姐”被我设定为“表姐”。
因为不影响剧情,所以这里就不找别的《三国志》的版本核实,直接留下这个关系。
参考文献:《三国志卷六十一·吴书十六·潘濬陆凯传第十六》:濬女配建昌侯孙虑。
《三国志卷六十一·吴书十六·潘濬陆凯传第十六》裴松之注引《吴书》:翥弟祕,权以姊陈氏女妻之,调湘乡令。)
(注释2,参考文献:《三国志·卷六十·吴书十五·贺全吕周锺离传第十五》:四年,假节领九江太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97章 第十四回:双重亲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