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二十九

系统的后台飞速运作,记录着发生的一切。而在系统时间刻度的未来,诸天万界,直播画面里,夏鱼这一路思考的脑内碎碎念被全部剪进了系统的【精彩回放】,并在直播开启之前,进行了【直播预热】。

这一切,夏鱼都不知道。对于夏鱼本人和系统来说,无论是精彩回放,还是直播预热,都是‘未来’才会发生的事情。

——————

近。

某书房内。

几人围坐,长衫学者端坐书桌后,西装革履的人坐在书架边,几名一身制服的学生站在一处。

有人在问,“■■,你当初为什么建议小鱼姑娘去颖川?”

一长衫青年回答,“因为乱。”

“东汉末年,天灾**,朝廷逐渐丧失对地方的管辖能力,朝廷官员与地方氏族之间的利益争夺会趋于白热化,如果二者合流,当地的民生恐怕会十分艰难。”

“但颖川不一样,颖川氏族林立,天子脚下,多方势力汇聚,朝廷不会轻易放弃对此地的把控,因此更利于生存。”

“何以见得?”

“从地理位置上看,颍川乃战略要地,平原粮仓,水路通达,进可直捣雒阳。”

“光和年间,天灾频繁,**不断,生存资源短缺,灾民数量暴增。面对这样的外部条件,如果你是世家的主事人,你会怎么做?”

“自然是开仓放粮,救济人民。”

青年摇了摇头。

“世家不会这样想,这是■■的想法,是新时代的想法。”

“你的意思是,他们不会开?”

“不,他们会开,但开仓,不是为救济,一家之仓,也救不了万民。”

他们开,是为利,是为名。是为‘无主之地’,为‘可用之劳力’,保‘自身之安宁’。

“……”

“保自身之安宁,圈可用之劳力,资源多归氏族之手,颍川会如何?有太平道潜伏,一招乘风而起,氏族会舍弃一切拼死抵抗护卫吗?如果会,就不会有千年世家 ,百年王朝这种说法了。而混乱的第一枪已经打响,届时,群狼环伺,皇权势微,国家必将动荡。”

“史书载,何进为颍川送去了黄琬,虽就任时间短暂,但……汉室,还没蠢到连卧榻之侧都不闻不问的地步。”

短暂的沉默。

有人开口,“我还是更倾向于让夏鱼姑娘依附氏族,赵家也好,羊家也好……她需要安稳的成长环境,她太小了……”

颍川的水太深,光是这样看着都颇为头昏脑胀,更遑论身陷其中的夏鱼。

“我更在意的,反而是那位老先生口中的……面相。”

“关注那些做什么,迷信而已。”

坐在书桌后的学者摇了摇头,“夏鱼与时代格格不入,此罪一,她称我等为前辈,此罪二。”

“……什么意思?”

学者说,“你们有想过,为什么夏鱼姑娘明明可以在羊興的安顿下过安稳日子,却只想离开,明明有跟着赵母去赵家的机会,却依旧选择了‘寒门’戏衍吗?”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没人开口。

学者点了之前被提问的长衫青年,“你来答。”

长衫青年开口,“夏鱼口称我们为前辈,是我们的后来人。我们的后人,会愿意去依附氏族,成为他们手中家族利益的一部分吗?”

他看看周围人的脸,“她曾说,在想以后……”

“她在犹豫,每一步都是被生存推着走。她尽量给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却本能的回避氏族,拒绝被迫站/队,为自己留足了余地。”

有人轻声说,“我总有这样的感觉……她其实已经有了决断,只是,还没有真正下定决心。”

系统是什么?

在他们的认知当中,‘系统直播’,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没人能做到的事。既然夏鱼来自未来……大胆猜测,系统,是否来自比夏鱼更遥远的未来?

“它为什么选择夏鱼,我们的后来人?”

戏台子上唱戏,唱杨门女将,唱群英会。讲起承转合,要调动观众情绪,赢那满堂彩。系统直播,要的是什么?它每次播,播的都是‘精彩’,乘车赶路的过程被一笔带过,无关紧要的情节演都不演。

“安定,会精彩吗?”

长衫青年有些感慨,“我当时推荐颖川,是为生存计,盼望小鱼姑娘能从乱中闯出一条生路来,这条路凶险与机遇并重,只是没想到……”

没想到夏鱼偏偏看到了他的推荐,他的弹幕,并且身体力行的践行了。

众人沉默。

“……■■■同志是对的,”提到这个名字,众人脸上都浮现痛惜的神色,“她最后向夏鱼姑娘传递的信息,或许也是为了告诉我们,如果将来,还有再交流的机会……”

……

东汉,建安四年,司空府。

曹操与帐下诸人聚众观影。

赵俨外放就任不在现场,荀彧工作在身暂时未至,比起上一次,这次的聚众,众的人比较少。

曹操未见过张俭,却与黄琬有过一面之缘。对于夏鱼来说错综复杂的势力纠葛,在曹操眼中,却很快就能辨清首尾始末。豫州是他控制下的地盘,其中氏族势力,山川地貌,他再了解不过。曹操饶有兴致的跟着夏鱼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思路思索,在戏志才的名字出现的时候,眼神暗了暗。

“志才……”

只开了口,却没有继续言说。郭嘉坐于席间,闻言看了眼过去,又很快收回视线。

曹操已经收敛了情绪,他学着天门当中夏鱼的说辞,“才名是可以营销的东西,就像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

席间众人:……

虽然不知道那个什么司马缸……光,是谁,但孔融,他们都认识。

不仅认识,还很熟悉。

就在席间的孔融:……

他坐的端正,在周遭目光中一副不受其扰的沉稳模样,淡然道,“让梨之事,乃融幼时天性,非虚势营销。若德行可做计算,则天下人人皆可效仿,为何以德行闻名之人依旧寥寥?”

席间一些人:……

嗯。

装没听到吧。

曹操并不在意的样子,“先生说的是。”

他只是借夏鱼的话随便刺一刺,反正这句话已经传遍了诸天万界,孔融的自辩之词,却只能入他们的耳。

哎,想想,就很开心。

显然也想到了这一层的孔融:……

曹操已经换了话题,“奉孝,你出身阳翟,对戏水亭可熟悉?夏鱼姑娘所在之戏水,之后会如何?”

郭嘉回答,“若嘉没记错……光和年间,戏水两度决堤,第一次决堤后,戏水亭就已迁移。”

“迁移……”曹操重复,“损失几何?”

“十之八///九。”

十之八///九,几乎全灭。

“依你之见,天门中戏水亭,若遇决堤,会有多少折损?”

郭嘉沉思片刻,回答,“嘉不知。”

“哦?”

郭嘉继续说道,“天灾无情,戏水已不可能避过水患,但……”他看着小天门,里面的画面已经从夏鱼头脑风暴转到了别的地方,不连贯的情节,需要仔细追索才能勉强连接起来的因果,“只是嘉的私心——”

“——私心,阳翟,能走上与我等之过去不甚相同的道路。”

虽然只是短暂的几个画面,但,夏鱼看起来似乎对疫病防治有着更独到的,有效的见解。

如果……天门所演世界里的父亲,母亲,能遇到夏鱼……

——————

戏家失火案七日后,蝗群终于肯离开阳翟南下,官府迅速重新组织农事止损,郡治粮仓空虚,为民生计,豫州刺史黄琬开始了自己大张旗鼓的化缘之旅。短时间内,蝗灾与上半年的旱情看起来似乎并未给豫州带来太大的影响。

夏鱼安静待了许多天,每日帮戏母做一些简单的编织活计,出门与半大孩子们一道去附近山包上挖野菜、河边网小鱼填补食物短缺。戏志才不提张俭,夏鱼也不问。栾景再次不知去向,这次,夏鱼已经不再认为对方真的仅仅只是去考察河堤水利。

夏鱼在等。

级日后,线索果然上门。

借着人口普查与巡视乡里安定民心的名义,豫州刺史黄琬,轻车简从,在一个并不特殊的日子,来到了戏水亭。老亭长作陪,将人引到了戏家,并亲自向黄琬介绍,言语中满是骄傲的介绍。

“她就是夏鱼。”

彼时还在跟着戏母学习如何将禾杆搓成可用的形状的夏鱼冒出一个问号。

【统】

已经养成默契的系统抢答。

【黄琬,东汉名臣】

夏鱼:……

黄公,是你啊黄公。

黄琬微微弯腰,颇为和蔼的与夏鱼打起了招呼,“你就是夏鱼?”

夏鱼:……

一地最高长官当面,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都得做足功夫。她丢掉手中已经柔软一些的禾杆,起身,“我是,叔叔又是谁?”

“吾乃豫州刺史,黄琬。”

夏鱼低头看了看自己,又看黄琬,“请问刺史叔叔,我该如何向您行礼?”

“你不知道?”

“不知道。”

黄琬挑眉,“吾听闻你三岁能言,四岁能文?”

“是这样的。”

“却不知如何行礼?”

“是这样的。”

黄琬来了点兴趣,本只是顺带着逢场作戏,夏鱼的回答却着实有趣。这个他以为只是被教作童谣传唱者的女童,原是这副模样么。

“都写了些什么文章?”

夏鱼:……

搞什么呢这是?

她看一眼笑眯眯的老亭长,总觉得那张脸上写满了不怀好意四个大字。

夏鱼又看回黄琬,“刺史叔叔想听什么?”

黄琬看一眼地上堆积的禾杆,开口,“那就,讲讲稼禾。”

夏鱼张口就来,“锄禾……”她停了一下,又扫一眼老亭长,心思一转,忽然换了词,“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黄琬点了点头,鼓励的看着夏鱼。

夏鱼背出了后两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黄琬:!

老亭长:……

【对!不!起!】

与此同时,夏鱼在脑子里迅速打补丁。

【本诗出自唐朝李绅的《悯农》,其一还是其二来着,忘了,一共两首,都是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夏鱼还记得系统之前说过开启素材录制,以防万一,赶紧强调。

【对不起啊,我文学素养实在有限,借您的诗用一下】

【对不起对不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六十二年冬

狩心游戏

臣妻

貂珰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三国]夏鱼今天又在和谁表白
连载中声声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