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苑的骆驼:我们终于来到了还比较薄的一卷,文帝纪和高帝纪未免太“殷实”。】
【昆明池的鱼:期末季读读小景帝还不错,等考完就可以去读武帝纪咯!】
刘启刚即位,就对刘氏的宗庙制度有所规整。高帝庙祭祀酎酒,献武德、文始、五行之舞,惠帝庙祭祀酎酒,献文始、五行之舞。文帝庙则由景帝专门下达诏令为其制昭德之舞。
【昆明池的鱼:这里有两个点值得学习一下,一是宗庙祭祀所制的乐舞,武德是高祖所作,文始是为舜所作,五行是为周代所作,这些大概都是先秦有先制的一些祭祀乐舞,在西汉系统整理形成一套规制。
二是祭宗庙时需献酒。“张晏曰: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酎之言纯也。至武帝时,因八月尝酎会诸侯庙中,出金助祭,所谓酎金也。师古曰:酎,三重酿,醇酒也,味厚,故以荐宗庙。”
大家特别关注的海昏侯墓当中出土的金饼,其实就是为这种场景而特制。很快在后文也提到了,地方郡国诸侯需要在地方上立祖宗之庙祭祀,并且要派专员每年在固定时间带着祭祀的足金和醇酒到长安来侍奉祖宗之庙。
如果制作不足金不纯正的酎金,是犯法。】
【气运之子高祖:这么好的金饼,烧给我好吗?好的。】
刘启即位第三年的春天,吴王刘濞、胶西王刘卬、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一起反了,史称“七王之乱。”
【武库执吾人:感觉给景帝出难题了,毕竟爷爷、爸爸登基之后好像都没遇到过这么大的事儿,无“法”可依啊。】
【上林苑的骆驼:确实,而且这全是自己家人,比异姓王棘手多了。他的爸爸和爷爷确实把最大的隐患留给了这个“倒霉”孩子,并没有强有力的手段去解决宗室权柄过大的问题。但我很好奇刘启刚刚执政三年,何以至此,郡国并行的策略这么快就反噬起来了吗?】
【昆明池的鱼:而且刘启甚至一度动作变形到杀了晁错为平七国之怒,这一招其实不妙,并不聪明。但反过来也显示出当时地方诸侯国的势力大到了什么程度。
首先我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文帝朝时为什么要放弃铸币权,而让地方上有机会获得经济大权。甚至文帝自己的宠臣邓通都钻得空子,铸币到富可敌国,简直是文帝生涯最大丑闻。】
【武库执吾人:感觉也很好理解吧,文帝上位毕竟不算是正常继嗣途径,他坐稳这个位置靠的其实是开国从龙的那批功臣集团的人,宗室内部不完全认同他坐这个位置,文帝需要拉拢宗室,就必然要放权,让他们有利可图,不然就属于逼入穷巷,后果是他这个时候不敢承受的。
尤其吴国是铸币大国,铜矿发达,中央收回铸币权,吴王肯定第一个反,文帝当时的情况还要面对北面的匈奴频繁犯边,的确属于分身乏术。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能解决的核心问题,的确是一口吃不了大胖子。】
【昆明池的鱼:而且高祖侄子这一系的年纪都相对较长,这也是当初为什么吕后抚惠帝和幼帝这么艰难的原因,包括文帝依然敬畏宗室,那是因为他们的那些堂兄普遍年纪比较大,分封在各处来往亦不热络。
多吃了那么多年的饭,就意味着关系势力多建设齐备,意味着利弊权衡更加老练些,景帝年少就要面对这个情形,自然是心力不济。
后来平乱实则是出奇制胜,堪堪就要稳不住江山。】
【上林苑的骆驼:看来景帝的气运也是不错的。】
【昆明池的鱼:西汉国运是真不错。至于晁错此人等到晁错个人的传记时我们再讨论,但桓谭评议此人时,将其和比干、伍子胥之备份相提并论,可见后世之人对晁错的肯定,以及对其枉死的伤怀。】
刘启即位的第七年,栗太子刘荣被废,胶东王刘彻改立为皇太子。第九年,临江王刘荣因为侵占了爷爷文帝的宗庙地块犯了法,还私下和朝廷官员勾结,自杀而亡。
【昆明池的鱼:其实刘荣和刘彻的关系,有些像刘启和刘武的关系,都曾有一个人受到更多的关注,给另一个人无形中造成了压力,但有汉一代从这时开始仿佛有一种自我净化系统,在二选一的关系中总能落定到那个更优秀的人身上。
武帝的戾太子刘据可惜与否,和昭帝刘弗陵相较倒显得像是个未解之谜,因为刘弗陵实际执政能力和察人能力也是非常稳健。这个后话我们之后再详细说说。】
【上林苑的骆驼:这一年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儿,就是景帝对诸侯王、列侯死后,中央助丧规模有了明文规定。几处重要的文献可以学习一下。
“(诸侯)王薨。遣光禄大夫吊襚祠賵,视丧事,因立嗣子。”
“应劭曰:衣服为襚。祠,饮食也。车马曰賵。”
“賵赙”成为了汉代开始明文规定的一种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后接受助丧品的礼仪制度。这些在汉墓当中是能找到明确证据的。】
这一年在官制上,景帝亦有多项改革,一是改郡守为太守,郡尉为都尉。很快又把诸侯封地上御史大夫这一官制撤裁,改诸侯国的丞相为相。
【昆明池的鱼:这些都是削藩的手段,不断增益中央权力的独尊性,郡一级作为地方行政的基础单位,即将成为全国性的政治单元,而诸侯、列侯的封地,随着分封越来越细越来越密,权力则名存实亡。】
后元年(前143年),中二千石诸侯一律进爵位为右庶长。
【昆明池的鱼:考点又堂堂袭来,在汉代,官位和爵位是两个区别却又紧密相关的概念,所以阎步克先生写《从爵本位到官本位》,以及《波峰与波谷》,都主要谈到了这个问题。
二千石指的是食俸的多少,直接对标官位高低,但是两千石以上、千石到六百石、六百石以下,这些区隔只能说是相对的区分出了官位的高低,一般情况下汉代一个地方上的郡守和中央官员中的廷尉长官同样拿二千石。
而这里面中两千石肯定是比那些比两千石要更胜一筹的,中两千石我基本理解为两千石里面的中央官员和宗室子,地位相对较高。
而爵位其实是一个类似于荣誉的东西,它可以换取免罪、免徭役等好处,但跟实际权力和实际俸禄无关,右庶长就是爵位阶梯中的第十一爵,高官也未必有爵位,而爵位常常更像是给予那些没有实权的原先那些诸侯王、列侯等的一种补偿。
爵位体系和官阶体系是彼此独立又关联的两套系统,这个东西具体怎么嬗变,大家一定要去看阎步克老师的作品。】
(弹幕飘过:我就说跟着up主能学到真东西……)
这一年,景帝下诏书,陈情了当时缺衣少食的社会现状,并抓住核心矛盾,认为是干部队伍腐坏而导致的,自己亲自耕织、减免赋税、不收献礼,竟然一点用都没有,必须要让丞相严肃去处理这些鱼肉百姓、巧取豪夺的官场常态。
【武库执吾人:这恐怕是我们读过最早、最完整的一篇廉政清朗诏令。】
【昆明池的鱼:确实,甚至顺便诞生了好几个沿用至今日的成语,“鱼肉百姓”、“监守自盗”。并且统治者极为深刻的认识到,社会地位较高的这些人骄奢淫逸,必然是以穷苦大众服劳役为代价,且因此人力消耗,荒废了基础农桑,动摇了国之根本。】
【高祖:不愧是朕的好孙子,就是聪明懂事儿!】
后元三年,刘彻行了冠礼,景帝因此赐所有当了父亲的平民进爵一级。
【上林苑的骆驼:景帝还挺温情。】
【昆明池的鱼:挺可爱的。说明刘彻这孩子还算是在爱里长大的。】
【武库执吾人:的确是有惊无险的景帝一世。七国之乱是危机,亦是转机,明显感觉到在这件事情之后,理政更加成熟,做事循序渐进,在位期间除了匈奴偶尔骚乱,农桑因官僚体系的腐化有所懈怠。
但换句话说,景帝之世愈发积累富庶,“扫除烦苛”,去世之后反而赏赐各阶层官民丰厚的马匹与金钱。经济积累上为武帝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才能供他到处去“造”嘛。】
【昆明池的鱼:行了别说了,一会儿彻粉又要攻占我直播间了……】
【高祖:整的朕对这个曾孙子挺好奇的。刘彻,这名字不俗啊。你还真别说,邦、恒、启这几个名字倒像谶纬预言一样,跟每个人的秉性倒是挺合的。
所以起名非常重要,什么鱼啊、骆驼啊,一点儿期许都没有,趁早改了罢。】
【昆明池的鱼:……】
【上林苑的骆驼:……】
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助我早日上榜(无情的求收藏机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景帝纪(BC157-BC144)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