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宓虽不敢打包票说,花果山的数万妖猴都愿意为了他们的大王放弃花果山这个洞天福地、漂洋过海地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知年岁地守着一个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获得自由的妖王。
但她敢肯定,真心待猴儿们的悟空一定不会落得个无人相伴的地步。
尤其是,在悟空的认知里,花果山中,应该还有她在的啊。
他这样一个调皮的、好动的、怕寂寞的人,为什么要一个人在五行山中待上五百年?就连偶然路过的牧童也能让他印象深刻,牢牢地记上百余年。
悟空的记性虽好,可他却是个万事不留心的性子。若是这百年间人来人往,说不准他真记不得一个偶然经过的小牧童。
就像原书里上天几次、却老是记不得天上地下的时间比例一样。
此世也只是因为地上有人在意,他才过了心去。二次上天的那段时间,风宓总算不用在人间等够他百多年的时间。
所以风宓是真心疑惑,既有法术,为什么不召唤土地山神来作陪呢?
要知道此方世界可是十里就有一山神、十里便有一土地,依照大圣的本事,应该随口也能召来几十号的土地山神吧?
然而悟空闻言却道,“妹子有所不知,俺老孙所学之术名唤‘拘神咒’。那些个土地山神,平日里若是喊他们出来行个方便,老孙我自然不会同他们客气。”
“可是老孙今日落难至此,又何苦叫人过来为难他们呢?”
“至于传信回去——”悟空话音一顿,显然是想起了自个儿之前的顾虑。
但是他转念一想,而今风宓都寻到他眼前来了,顾虑那些属实没有必要。于是便道,“那西方灵山的如来佛祖,将俺老孙压在这五行山下,却也并非是全然地不管不顾。”
“他还召来了五方揭谛,派来照顾俺老孙嘞。俺老孙如今饿也有人伺候、渴也有人来喂,何苦还要再叫我的那些猴子猴孙们漂洋过海地过来照顾呢?妹子你说,俺老孙说得可对?”
五行山中,隐隐有人低喃了一句,“这猴头……”佛祖待他有慈悲之心,可他的话中怎么也不见几分恭敬?
复又被同为五方揭谛之一的守护神拦了下来。
佛祖若是没想给猴儿机会,又何必派他们来守。而既然猴儿有机会出山,那他们几个还是谨言慎行些好。
那可是敢手持金箍棒打进天宫的主儿。他们是有本事能再降伏他一次;还是有本事能接得住他之后的报复?
于是空气中本来几不可闻的那点儿动静也就彻底不见了。
他们当然是都晓得这个道理的;所以这一年多以来,也没那个看守对方的大力神一时想不开地去为难那个猴头。
耳力极佳的悟空捂嘴偷笑起来。
***
而听到对方回答的风宓却是顿了一顿,大圣的话中,可有人监视、不好报信;或者是他戴罪受困之身、不愿在无力作保的时候、牵连山中的那些猴儿们的隐喻呢?
不过这样的回答倒是解了风宓心中的疑惑。
是了,大圣就不是那般仗着自己有了本事、就一定要在某个限定范围内作威作福的人。
他想当大王,就抓住机会、拿出勇气,通过猴儿们提议的越过瀑布的主意做了花果山的大王。
当了大王以后也不呼呼喝喝,反倒跟大家一同玩乐居多。
后来学了本事,除了夺回水帘洞以外,既不主动收服周遭的妖王;也不像一些学了本事的妖怪那样,到凡间去迷惑帝王、借机掌权。
既然这样,他不在这个时候施展手段,叫那些土地山神们为难,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花果山的那些猴儿们——也不知道大王好不好面子,要是不觉得在孩儿们面前丢人,之后她倒是可以帮忙过去报个信。
嗯……不回家报信,不会也有怕丢人的原因在吧?
1、个人解析大圣原书中叙述的被欺骗,是指佛祖不是想考验他的本事、只是想借机将他压在五行山下。
即若不是大圣主动跳进佛祖掌心,佛祖没有那么好抓住他。
这样解析的原因有:①西游的战力体系要不加以分析,作者自己会觉得有点乱。
所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大圣定位在很高的位置上,因此后文会出现“人情世故”的说法。
不过不觉得大圣是因为被压了五百年所以妥协了什么,大圣一直都很聪明呀。
自己做了齐天大圣,还不忘提议结义兄弟们也跟着一起起大圣称号,免得他们是“王”,他是“圣”。其它细节因篇幅缘故不一一举例。
大圣的实力定位既然高,那抓他就要费力气。
②原文细节,佛祖降伏他之前,有打听过他会的本事。西游的战力体系中,有一物降一物的说法,所以佛祖应该是特地用此招将之降伏,而非随手一压就能拿下悟空。
③有其它分析说佛祖骗他指的是佛祖表示自己赢了以后能请玉帝上西方居住、把天宫让给悟空。虽然也是诳语,但是应该不至于令大圣在输了以后还感慨“如来哄了我”。
2、根据紧箍见肉生根的特性和原文中描述的“那座山即生根合缝”,设定五行山加上帖子之后的特性不是重 重;而是重 黏着的特性。
3、悟空耳力极佳,观音菩萨在山头作诗被他听见。私设五百年小剧场:五方揭谛以为自己只是在跟自己人在聊天;谁知道猴儿光明正大地听得津津有味的。以上。[熊猫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9章 第 39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