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家人

1990年的中部小城,街道狭窄,房屋矮旧,路面有些坑洼,自行车和公交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处处弥漫着一种独属于小城市缓慢而朴实的气息,与一百公里外的省会城市相比都显落后,更不用说香港。但这是她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是她魂牵梦萦十三年的故土,一草一木的风景都深刻在了骨子里。

一夜卧铺,彻夜未眠。

直到这一刻,她才真正体会到“近乡情更怯”是怎样一种感情。

火车站的喧嚣被远远甩在身后,她依照着灵魂深处的记忆,穿过熟悉又陌生的街巷,最终停在了旧大市场门口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前。

小店只有一个单间门面,却奇迹般塞满了琳琅满目的小家电:收音机、电风扇、电熨斗、台灯、电吹风……将本不大的空间利用到了极致。

最里面立着一个小小的玻璃柜台,柜台后,一个面容清秀、身材苗条的年轻女人低头对着账本,神情专注。她身后,一个身材高瘦的男人正踮着脚,将货架最高层挪出空位来,好将一台电饭锅摆上去。

不知为何,几乎是同时,店内的两人仿佛心有所感,不约而同地抬起头,目光向外延伸而去,精准地落在了那个已在门外驻足良久的女孩身上。

她穿着款式普通的短袖白衬衫、浅色牛仔裤和一双干净的白单鞋,头发扎成利落的马尾,素面朝天,打扮的像个乖巧的女学生。但她手持的那个款式少见的进口皮箱,和她周身那股特别的沉淀气质,都无声地说明她从另一个世界而来。

店里的年轻夫妻俩惊异地看着她,除了她微红的眼眶和微微张开、似有千言万语却吐不出的嘴唇外,更让他们心头莫名一颤的,是她眉眼间那份隐约的、与柜台后的女人竟有几分说不出的相似。

高瘦的男人立刻在电饭锅塞进货架上,几步跨出店门,看着她强忍泪水的模样,吓了一跳:“你……”

柜台后的女人比他更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她快步走出来,及时拉住了丈夫冒失询问的冲动,将早就准备好的一杯温热的白开水轻轻塞进女生冰凉微颤的手中,温和亲切的问:“小妹,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吗?”

女生双手紧紧捧着温热的搪瓷杯,指尖因为用力而显得有些发白。她呆呆地望着眼前这对年轻的面孔,喉咙像被棉花堵住,一个字也说不出,只能用力摇着头。

夫妻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惊讶。

“先进来坐,坐下说。”女人见她情绪激动,赶紧招呼她进店,男人也忙不迭的搬来一张矮凳。

她顺从地坐下,低着头小口小口的喝水,努力平复着翻江倒海的心绪,硬生生将快要决堤的泪水逼了回去。后深吸一口气,抬起头,虽然眼眶还是红红的,但眼泪总算没掉下来。

男人看她稍微平静了些许,小心翼翼地再次开口:“小妹,你是从外地来的吧?”

“嗯,”她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低低响起,用了最安全的回答,“我从广东来。”

“广东?”女人有些惊讶,紧接着关切地问:“从那么远的地方来我们这小地方,是有什么事吗?”

她的身体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顿了顿,压抑着喉间翻涌的苦涩和再次汹涌的泪意,艰难地吐出两个字:“寻亲。”

“寻亲?”两人同时一愣,眼神交汇,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了然和更深切的同情。看来是寻亲不顺?难怪如此伤心。他们默契地不忍心再追问,怕触痛她的伤口。

反倒是女生自己,在短暂的沉默后,深深吸了口气,带着一种强装的平静说道:“我很多年前和家人失散了,流落到广东,在那里长大,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回来,想找我的亲人……” 她停顿了一下,声音更低,“幸好我还记得家乡是这里。”

“那,找到了吗?”

她抬起头,目光再次深深地、近乎贪婪的扫过两人的面容,却又很快的再次垂下,盯着手中空了大半的水杯,缓缓摇头:“没有。”

“啊……”夫妻俩同时发出惋惜的低呼,“是他们搬走了吗?还是去了外地?”

她扯出一个苦涩的笑:“都有可能吧……”

店里的气氛一时有些沉默,夫妻俩再看向她的眼神,已经充满了不加掩饰的同情和深深的怜悯。一个孤身一人从远方回来寻亲未果的小姑娘,让人看着就心疼。

就在这时,她似乎下定了决心,放下茶杯,双手有些紧张的交握再一起,鼓起勇气望向夫妻俩,卑微祈求地问道:“请问你们店需要人手帮忙吗?”

不等他们回答,她急切地解释:“我想留在这里等我的家人回来,但我需要一份工作,一个落脚的地方……我不要工资,真的!只要,只要有个地方让我待着就行!”

男人一愣:“啊?”这过于突然又太过奇怪的请求令他下意识地看向妻子,等着她拿主意。

出乎意料的是,女人几乎没有犹豫,她看着女生急切又显得脆弱的脸庞,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无法解释而自主的亲近信任,她脸上绽开一个温暖的笑容,轻轻拍了拍女生的手背:“好啊!正好店里忙的时候缺人手呢,你要是不嫌弃活儿累,就留下帮忙吧!”

男人惊讶地看向妻子,却被回以一个安抚的眼神,她转向呆住的女生,语气更加柔和:“说来也奇怪,我看你第一眼就觉得特别亲切,好像早就认识似的,大概这就是缘分吧?”

他笑了:“原来你也有这种感觉,其实我刚才也觉得眼熟来着,又说不太出来。”

原来,血缘关系带来的特殊感应,是刻进了基因里的。

女生彻底呆住了,鼻子猛地一酸,好不容易压下去的泪意又汹涌的冲了上来,她慌忙低下头去,死死咬住下唇,掩饰自己快要失控的表情,没让那声呼唤脱口而出。

“对了,小妹,还没问你叫什么名字呢?以后咱们怎么称呼你呀?”

孟隔云吸了吸鼻子,抬起头,努力露出一个单纯开心的笑容,声音哽咽却字字清晰:“小云,我叫小云。”

……

若不是结婚不久就咬牙买了这栋位置稍偏的二手复式自建房,孟昕和林攸然即使再怎么觉得孟隔云“亲切”、“投缘”,也很难如此爽快地答应一个陌生女孩包吃包住的请求,房子虽旧,但胜在空间足够。

当夫妻俩带着孟隔云回到这栋熟悉又陌生的小楼前时,她站在门口,久久没有动弹,视线近乎贪婪的描摹着这栋旧房子,灰扑扑的砖墙,老式的木窗,从客厅过道眺望院子里那几棵瘦桔子树和枇杷树……一切仿佛都在记忆里褪了色,却又在眼前鲜活起来。

她在这里长到了十岁,后来才随着父母越做越大的生意搬了家,这是她最初关于家的记忆,也是她温暖童年的源头。

孟昕顺着她的目光看了看自家这栋不算体面的旧房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挠头解释道:“小云啊,这是我们结婚时候买的二手房,地方偏了点,也旧,你别嫌弃。”

孟隔云回过神,目光还流连在房子上,声音很轻:“不,这里很好,很温馨,是一个完美的家。”

她的语气真挚笃定得让孟昕和林攸然都有些意外。

林攸然只当她是想念自己的家人了,心中更添怜惜,轻轻拍了拍她的肩,柔声道:“别想那么多,我们夫妻俩应该比你大上几岁,以后啊,你管叫我姐,管叫他哥就行,只要你愿意,我们这儿,就是你的家,我们夫妻俩就是你的家人。”

“家人……” 孟隔云喃喃着,心头剧震,眼眶瞬间又红了。

可这个称呼她不能同意。

“谢谢你们的好意,但我还是称呼你们为老板和老板娘吧。”

并非见外,但她很坚持称呼。林攸然也没办法,带她走进屋内,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她们来到一楼南向小房间门口。

“这间房空着,以后就是你的了,现在只有张床,委屈你先凑合,我们这两天慢慢添置……”

……

孟隔云就此在父母的小家电专卖店里安顿下来。

她干活非常踏实,虽然店里生意不算红火,但她做起事来异常从容老练,招呼客人时态度亲切自然,介绍起电器来也能头头是道,还能每晚帮着林攸然把账目理得清清楚楚。更让夫妻俩惊讶的是,她的本地话竟也能说得极地道,跟左邻右舍沟通毫无障碍,完全不像一个“少小离家在广东长大”的人。

回到“家”里,孟隔云更是像要把过去十三年亏欠的时间都补回来似的,她抢着做家务,拦都拦不住,那股积极劲儿让夫妻俩都觉得既感动又有些羞愧。

但她不觉得疲惫,只觉得庆幸。

她的心,早已被这失而复得的亲情填得满满当当,待在年轻的父母身边,已让她幸福的暂忘其他一切的事情。

没过多久,夫妻俩就深深觉得收留“小云”是他们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因为林攸然去医院检查出自己已有快一个月的身孕,这个消息让他们又惊又喜。这时,“小云”才存在就显得格外重要,她不仅能帮着看店、搬些不太重的货物,还能在家细心照顾林攸然,分担家务,他们甚至觉得,“小云”的出现是冥冥之中命运的一次巧妙安排。

入秋后,小城的街道上时不时刮过一阵凉风,携带着几片泛黄的梧桐叶打着旋儿飘落。

傍晚,孟隔云站在街角公共电话亭前,似雕塑般默立了好久,落叶在她脚边堆积。

随后,投币,拨通号码,电话接通。

“喂,赵叔……”

……

香港的夜晚,总是被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抢先着点亮。

片场工作人员和其他演员们一边套近乎的喊着“星仔辛苦了”,一边前倨后恭的送着这位影坛新贵离开。转身背对人群的那瞬间,他放下微笑到麻木的唇角,沉默的上了停靠一边接自己离开的保姆车。

上世纪的香港需要想象,上世纪的大陆也要靠想象,希望没出什么漏洞。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3章 家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六十二年冬

狩心游戏

貂珰

臣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周星驰同人)星光.隔云端
连载中暖暖一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