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其实没什么好说的。
菲利克斯是发自真心地这样认为:没什么好说的。
亲密关系中总是无法避免疼痛与伤害,即便是最知心的好友、血脉相连的父母,甚至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双生子,亲兄弟。
也会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感知到:
两个人越是紧密贴合在一起,越明白分歧的存在与不可愈合。
但克罗斯难得如此低姿态。
他几乎是以一种“请求”的态度开口:
“跟我说点什么吧。”
“随便什么都好。”
于是菲利克斯也不由自主地想要坦诚内心,想要真诚地与哥哥说上一些话。
在成长过程中,他偶尔会有一种痛苦的情绪。
虽然青春的底色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明亮、欢快的,但越明亮,越显得某些阴影无所遁形。
他的哥哥太过优秀、身上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致于所有人都只能看得到托尼·克罗斯,而看不到菲利克斯·克罗斯。
他已经坦然接受了自己在“足球”这件事上的失败。
但他无法接受自己在“爱情”上的再次败北。
甚至于有的时候,菲利克斯都想问莉莉:
托尼·克罗斯就真的那么好吗?
好到他哪怕从2006年就离开这座城市,每年只有夏歇、冬休短短几日的功夫能回到这里,从此往后整整八年,从格赖夫斯瓦尔德到慕尼黑几近上千公里的路程——
时间、空间,这些都是问题。
可你为什么就是对他矢志不渝、初心不改呢?
但莉莉不会给他答案。
因为她从来就没有爱过他,连一秒钟都没有。
这可真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啊。
想到这里,菲利克斯整个人陷进沙发,眼睛盯着壁炉,火焰在他的瞳孔里跳动。
他轻声问道:
“哥,你为什么要离开拜仁?”
“在慕尼黑不好吗?”
克罗斯拒绝和拜仁续约的事自然在德国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但他却从未在社媒上公开回应过这件事。
对此鲁梅尼格嘴硬道:“格策是更好的那一个。”
但克罗斯才无心和前俱乐部主席打口水仗。
一方面是因为皇马在本赛季成绩不佳,事实胜于雄辩;另一方面,他自己深陷和莉莉、菲利克斯的情感纠葛中,光是这件事就足够让人头疼了。
关于“转会皇马”这个决定经纪人自然是鼎力支持。
父母也不过多干涉他的职业选择。
所以,这是第一次有一个身边人开口问他:
“在慕尼黑不好吗?”
“为什么要离开?”
慕尼黑当然很好。
拜仁也很好。
两者的优点一天一夜也说不完,克罗斯始终感谢俱乐部在2006年跟自己签订职业合同的决定。
但同样,他离开的心也很坚定。
他说不清自己究竟是哪一天、哪一个时间节点下定决心要离开。
他记得拜仁有一条红色走廊。
上面挂满了明星球员照片,照片下方标着对应的姓名和球衣背号。
克罗斯曾设想过有一天当自己的名字也出现在上面的样子。
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他突然清晰地意识到:
“不会有这么一天了。”
拜仁是一家很好的俱乐部。
它恢宏、伟大,宛如一部荷马史诗。
它有着数不清的荣誉,它的阵容星光熠熠——
顶级巨星、大牌教练、蜂拥而来的赞助商,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爱它爱得如痴如狂的球迷朋友们。
但它并不适合他。
事实上,克罗斯厌恶了拜仁内部无休止地勾心斗角、教练来来往往,也厌恶了俱乐部高层总是试图让每一个球员公开站队。
他自然明白鲁梅尼格趁着赫内斯入狱,在俱乐部搞“大清洗”的言外之意,但明白不代表理解,理解也不意味着赞同。
“他们究竟把球队当成什么?”
克罗斯曾尝试过独自一人站在安联球场的球员入场口。
那是一个非比赛日,所以整座场馆空无一人。
当他环视这座宏伟、气派的建筑,内心却只觉得茫然,就像航行在汪洋大海上,他却没有任何想要为之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于是在那一刻,他深切地意识到了:
他不爱这支球队。
以前不爱,以后也不会爱。
职业足球谈“爱”似乎是天真可笑的。
但爱却真切存在。
某些球员爱着俱乐部,就像球迷一样,否则他们不会落泪。
所以面对菲利克斯的第一个问题,克罗斯这样解释道:
“原因有很多。”
他看着面前的火堆。
“但归根结底可能是因为没有归属感。”
“我从不认为我属于‘拜仁’。”
“所以你就要离开拜仁,离开德国。”
说到这里,菲利克斯笑了笑,他似乎有些无奈,于是合上了自己手里的书:“哥,我有的时候是真的搞不懂你的一些行为。”
他不愿意再绕弯,第二个问题上来就切中了核心。
只见他看着克罗斯,目光尖锐、毫不避让,一字一句地问道:
“那你爱她吗?”
“莉莉·德雷克斯勒。”
“你爱她吗?”
这个问题抛出后,随着克罗斯“砰”地一声失手掉落茶杯,客厅内的气氛一下子绷到了极致。
但菲利克斯恍若未觉,他仍自顾自地说道:
“如果你爱她,那你为什么不为未来考虑?”
“她为了报考TUM准备了那么久,你难道要她在未来放弃一切跟你去西班牙吗?”
“我不明白。西班牙到底有什么好的,炎热的气候、奇怪的食物、陌生的语言,你去那儿的唯一理由是为了你的前途,为了更好的平台以及更优渥的薪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