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漫长的雨季终于过去了,天气放晴,可空气中的冷意却一下子凛冽了起来。
江宁的秋天短的可怜,且就在这连绵的雨天中不知不觉过完了。
冬日清晨的树林被尚未褪去的雾霭笼住,昨夜里的寒露凝结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形成薄薄一层冰,整片树林被妆点成一片琼枝玉树的模样。
马蹄踏在凝结白霜的路面,马儿呼出的热气在空中形成了白雾。
“陈公子,按照咱们的脚程,穿过这片密林,再有两日便能到江宁了。”一个身形健壮的中年汉子说话间搓了搓手,呼出了一片白雾。
随后,他将额间系着的红色方巾摘下,拂去上面薄薄一层水雾,方巾上“振威镖局”四个字又变得清晰起来,而后他又重新将方巾系在额间。
“多谢林镖头。”他身旁那位衣着华贵的公子说着,却转头去看了一眼身后跟着的青衫侍卫,又看了青衫侍卫旁边戴着面纱的侍女。
林镖头点点头,没再言语。
这一路他便注意到,身旁这位公子衣着华贵,行动举止间却似乎不像主人家的样子。
他不时便会扭头去看那身后作侍卫打扮的青衫男子,似乎是确认那青衫男子也听到了这话。
林镖头又看了一眼那青衫男子,愈发觉得那青衫男子身形挺拔仪态出众。虽然作侍从打扮,骨子里却透着一股从容沉着的气质。
他押镖多年见到的人也不少,能理解他们的做法,定是主子与侍卫互相换了装扮。这样一来若是不幸遇到劫匪,能蒙蔽劫匪更好地保护主子。
林镖头又看了一眼青衫男子和他身旁的这位衣着华贵的公子,似乎是更肯定了自己的猜测般点点头。
可那青衫男子身边那个作侍女打扮的女子,他却有些捉摸不透她的身份。
她定然不是青衫男子的妹妹,因为二人举止间毫无亲人之间的温馨亲厚。若说她是青衫男子的侍女,可有些时候她流露出的仪态却让人疑心她是哪家的千金小姐。
若她真是哪家的千金小姐,又与这青衫公子不是兄妹,难不成两人是私奔而来?在这小姐舍弃一切追随青衫公子后,这公子便不冷不热也不给名分,所以这小姐便做小伏低几乎要成了他的侍女?
林镖头又看了一眼那戴着面纱的女子,见她在青衫男子旁边低垂着头,煞是凄苦,心里不由得暗暗同情起来。
自古以来痴情女子薄情郎,他想起了自家隔壁的教书先生曾经教过的一句诗: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
林镖头暗暗摇头叹息,为这勇敢追求心中所爱却被辜负的小姐叹息。
“兄长,听闻此地有匪寇作乱,咱们不会——”那侍女惊慌地对着身边的这衣着华贵的公子说道。
兄长?难道这女子真的只是个普通的侍女,但据他多年出门在外押镖的独到眼光看来,那青衫公子分明对这侍女有情。
林镖头又不动声色地看了看那青衫公子,脑补出一场清冷矜贵公子喜欢上门不当户不对的青梅竹马的侍女的好戏。
“林镖头,听说这一带有匪寇作乱。”他身旁那位衣着华贵的公子问道。
数日前他们找上了振威镖局,要求押送一批货到江宁城,给了丰厚的报酬不说,还约定了若是遇上匪寇不敌,也不算镖局的过错。
主顾如此慷概且善解人意,振威镖局自然没有不接的道理。只是他林丛在外闯荡多年,也不是没有在押镖途中遇到过附近作乱的匪寇,他能应付得来。
既然拿了人家钱财,自然要护好人家的货物,这点信用还是要有的。于是林丛拍着胸脯保证:“是,之前有几队商贩途径此处都被劫了镖,但陈公子你放心,咱们振威镖局不是第一天路过此地,没事儿!”
陈公子点点头,又道:“这可是官道,那些匪寇竟然如此猖狂,就不怕官府派兵围剿吗?”
“唉!此事说来话长。”林丛摇摇头,“约莫十几年前,有一支叛军的队伍曾在此地落草为寇。后来屡次洗劫途径此地的商旅,甚至是官府的车马。朝廷派兵前来,先后上任的几任江宁刺史也多次出兵围剿过这处的匪寇。可每次官兵来到此处,这些匪寇就会像是突然消失了一样。朝廷屡次无功而返,劳民伤财,颇有怨声,时日长了,也就没有人再管这里的匪祸了。”
十几年前的叛军?若棠心中有所疑虑,她自打有记忆以来似乎从未听过还有这样一桩事。
“镇北将军残部。”慕容迟道。
“镇北将军?难道是那个通敌叛国被处斩的镇北将军?”若棠低声问道。
慕容迟没有再说话。
晚间他们找了镇上的一家客栈休息,若棠刚刚整理好被褥,想要坐下喝杯水,便听见了敲门声。
推开门,果然是慕容迟和沉风。
若棠熟练地行礼后将二人迎了进来,又关上房门。
“喏。”沉风递过来一个话本,若棠翻了翻,写的是一位千金小姐与一位少年将军两小无猜,最后却两处身死的故事。
千金小姐与少年将军两心相许,却被权贵拆散,强娶小姐。少年将军立下赫赫战功,只是一直镇守边境,未返京都。直到小姐忧思病世,少年将军被权贵诬陷,被以通敌叛国的罪名处斩。
“这话本故事有些狗血,你给我这个做什么?”若棠不解道。
“你不是想要了解镇北将军的生平吗?”沉风道。
“所以这话本里的少年将军,就是镇北将军?”若棠看了看沉风,又看向慕容迟,后者并未言语,只是平静地喝茶,算是默认了。
“那这千金小姐,岂非就是——”若棠想到了曾经在京中听过的一个故事。
若棠从前在京都时便听过一些流言蜚语,是关于这位被处斩的镇北将军和已逝先皇后的。
虽然皇家秘辛严禁民间私下讨论,但禁不住有些故事含沙射影。
据说这位镇北将军乃是和先皇后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两小无猜。后来先皇后被选入宫中,一路荣宠,连带着她的母族卢家一时之间成为东离最显盛的望族。
而那位镇北将军则去了北境,为东离立下赫赫战功,只是传闻中那位镇北将军拒绝了陛下的赐婚,在北境多年未返京都。
后来先皇后诞下大皇子,也就是当今太子没有后多久便去世了。大皇子幼失生母,卢家也因为皇后的离世渐渐势衰。
大皇子虽为嫡长子,但当时三皇子的母家强盛,所以立储一事上争议不断。后来听闻是镇北将军一路丛北境回京,力挺大皇子登上太子之位。
但就在太子册封后的第二年,据闻是太子亲自拟了圣旨请镇北将军回京,镇北将军回京后没多久便被以通敌叛国之罪处斩。
镇北将军有一部分部下不满,一路从北境回京要向陛下讨回公道。须知兵将无诏回京乃是重罪,视同叛军,一路与帝师作战,直至回到江宁城附近,叛军突然就消失了。
民间更是多了许多传言,有人说此地乃是镇北将军的故乡,是他的亡灵在庇佑着自己的残部兵士,也有人说他们是落草为寇。
“我看这传说未必是真的。”若棠将话本扔到桌上。
“为什么?那些人如果是镇北将军余部,熟悉此地地形善于藏匿,很合理啊!”沉风道。
“首先这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那些人到如今应当都已过了壮年,哪还有那么大的胆子去劫官道。再说了,每一次官府出兵他们都能藏匿起来,这也未免太神了,就算是熟知地形,也不能每次都提前得悉官府出兵的时机和计划吧!”若棠沉思道。
“你说提前得悉官府的剿匪计划?”慕容迟神色淡然地放下杯子,“你可知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沉风方才听若棠讲并未反应过来,此刻也觉得不对,这意思便是官府和那匪寇是一伙的。彼此间串通一气,一方劫掠钱财,一方打着剿匪的名义要求朝廷拨款。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远远不是一个江宁织造所能办到的了,沉风惊异地看向若棠。
“奴婢只是斗胆猜测,不敢这样想,也不敢这样说,奴婢的猜测做不得数。”若棠低眉道。
慕容迟低低笑了一声:“是吗?不敢想,不敢说。我看你倒是很敢想,你想的比我户部尚书的舅舅深远多了,他只是以为有人想要跟他争户部的钱财开支;你也很敢说,他因为此事与一个捕风捉影的镇北将军传闻有关,害怕触怒父皇,所以迟迟不敢提议彻查此事。”
若棠听到慕容迟此话,便觉察到他似乎更偏向太子一党,也对,朝中目前就只分为两党,总得选一边站。
若棠想起了父亲,这些时日她也渐渐明白,党争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份势力,那股漩涡会将每一个人都卷入其中,无论你是否愿意。
父亲和前任工部尚书那样不参与党争的都已经被除掉或者排挤掉了,余下的想要活下来就要背靠太子或是三皇子的大树,在漩涡之间挣扎争斗,直至决出胜负。
“一切小心。”慕容迟说罢便离开了。
若棠明白,那个赵老板和江宁织造郎中郑元明显是一伙的,甚至和陆路上的匪寇也有关系。
他们要得到买卖文书上天价的赔偿,就一定会阻止他们带这批货物返回江宁,便有极大的可能在这两日动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