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幅画作被疯长的炮仗花与爬山虎自然分隔,藤蔓在墙面编织出不规则的网格,有些叶片还垂落至铁轨上方,在微风中轻轻摇晃。
岑拾伸手触碰龙猫圆鼓鼓的肚皮,指尖沾染的颜料竟带着淡淡的松节油气息,这个意外的发现让他不禁转头看向昤予,却发现对方正专注地用手机拍摄画中少女发梢的露珠,阳光透过指缝在屏幕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轨道左侧的空间在绿植的掩映下豁然开朗,一家隐匿的小店如同一颗被藤蔓包裹的琥珀,静静嵌在铁轨旁的岁月褶皱里。
前院的塑料棚顶早已泛黄,在日光下呈现出柔和的漫反射,几串褪色的大红灯笼悬垂而下,绸缎面的褶皱里积着经年的尘埃,却仍倔强地保持着春节时的饱满弧度。灯笼穗子在风中轻轻摇晃,恍惚间让人听见爆竹声穿越时空的回响。
沿着延伸向远方的铁轨前行,两侧的景致渐次铺展成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长卷。墙角处,废弃的旧木箱被改造成花架,天竺葵与蕨类植物从缝隙中蓬勃生长,叶片上的水珠折射出七彩光晕。
最引人注目的是整面布满手写寄语的木板墙,新旧不一的笔迹层层叠叠:褪色的便签纸上用铅笔写着"愿岁月温柔以待",烫金卡片上工整的毛笔字写着"江城永在我心",甚至还有用粉笔即兴涂鸦的简笔画。
这些来自陌生人的情绪碎片,在斑驳的木板上构筑起独特的情感矩阵。头顶上方,砖瓦铺就的斜顶与肆意攀爬的藤蔓达成奇妙的默契,凌霄花与紫藤交错编织成天然的遮阳帘,藤蔓间隙恰好露出"时光杂货铺"的木质招牌,阳光透过叶片洒在斑驳的"时"字缺口处,让整个门面在光影变幻中流转着诗意的韵味。
铁轨旁,短小的砖瓦房檐微微上翘,由两根白柱支撑。檐下悬着手工陶瓷风铃与粗陶油灯,风过时,铃音与铁轨震颤相和。深棕色木窗以榫卯拼接,窗边老船木桌上落着风干花瓣。两侧白柱嵌着的木板刻有诗句,风雨侵蚀的字迹里,藏着岁月的低语:
花干满院住人家,洒熟深巷路人问。
锈迹斑斑的护栏沿着铁轨蜿蜒,圈出一方生机盎然的菜园。
晨露未晞的白菜叶上,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叶片边缘微微卷曲,透着鲜嫩欲滴的光泽。
菜园深处,几株羽衣甘蓝宛如从土壤中生长出的艺术品,紫红色的叶片层层叠叠,在微风中舒展成饱满的花型,叶脉间的霜白纹路如同天然的雕纹,与周围质朴的蔬菜形成奇妙的视觉反差。
岑拾驻足凝视这抹独特的紫色,指尖悬在叶片上方却未敢触碰。"这形状倒像是哪位园艺师的抽象雕塑。"他转头看向昤予,两人对视间都流露出对未知植物的好奇。
岑拾掏出手机打开百度识图,镜头对焦的瞬间,羽衣甘蓝表面细密的绒毛在电子屏幕上被放大,呈现出微观世界的精妙纹理。"原来叫羽衣甘蓝,可食用的观赏植物。"岑拾读出搜索结果时,远处传来老式自行车的铃铛声,惊起菜畦边的蝴蝶,扑棱棱掠过紫红色的叶尖,为这幅田园图景增添了灵动的注脚。
锈迹斑驳的铁轨继续向着远方无限延展,与低垂的灰蓝色天幕在视野尽头交织。
一侧,几块规整的长方形瓷砖错落有致地拼接铺就,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几何画卷。在瓷砖区域的两端,两个花盆一左一右对称摆放。
中间,一张长条状的木头桌子横亘其中,表面纹理清晰可见。其上,大小各异的小花盆星罗棋布,或圆润饱满,或修长纤细,姿态万千,共同勾勒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右侧,一座由竹竿搭建而成的拱门矗立其间,分为里外两层结构,错落有致。拱门之上,爬山虎等爬藤植物肆意生长,藤蔓相互缠绕,层层叠叠,宛如绿色的瀑布倾泻而下。
藤蔓间,隐约可见点点新绿与枯黄交织,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轮回与更替,整体构成了一个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小院子。由于无人看管,则长得更加肆无忌惮,更加有姿有态。
即便驻足于外,院内景象亦清晰可见。两张略显破旧的木头椅子静静伫立,表面的裂痕与磨损见证了无数风雨的洗礼,却也赋予了它们独特的质感。椅子围绕着一张铺有蓝白双色布料的木头桌。桌上,一个黑色瓷器花瓶静静摆放,更显古朴典雅。花瓶之中,一朵鲜艳欲滴的红花在寒风中摇曳生姿。
在如此寒冷的时节,这朵红花的盛开,不禁让人联想到这里的居民必定对花卉怀有深厚的热爱,他们以精心的照料与呵护,让生命之花在寒冬中绚烂绽放。
在这片小天地的顶部,几根干枯的竹竿相互支撑、拼接,构成了一个简易的棚架。竹竿之间缝隙宽大,显然并非为遮风挡雨而设,反而更像是为葡萄、瓜类等藤蔓植物搭建的生长舞台,仿佛在等待来年春日,藤蔓攀援而上,结出累累硕果。
这些竹竿向着铁轨的一侧,悬挂着一个红色大灯笼,灯笼表面的褶皱在寒风中轻轻颤动,“恭喜发财”四个金色大字在黯淡的天色下依然醒目。
路过的家家户户基本都是这个样子了。
他们会在门口摆上数都数不清的花盆。而里面的花花草草,一般都是茂盛的,尽管现在是冬天,却还是是绿叶依然。再挂上红火的大灯笼,大门上贴着“福倒了”,很有用精细毛笔字,一字一顿写出的对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