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十四章

窗外天色渐明,赵知柠握紧外婆的手,心中压着同一句话:这一夜,不过是与时间赛跑的开始。赵知柠轻轻将保温杯里的热茶递给维诺夫人,指尖仍残留着打印纸的温度。远处传来第一声鸟鸣,城市即将苏醒,而她们已站在风暴中心。时间不等人,每一秒都关乎外公意识深处那片正在坍塌的记忆森林。救护车艇的航线已在航表系统中标记为红色轨迹,七点整,精准如钟摆。她闭了闭眼,脑海里回放着所有异常细节——一次误认、一句重复、一段空白的五分钟。这些碎片,终将在卫卡源医生手中拼成真相。

窗外,城市的喧嚣声渐渐响起,仿佛一夜之间彻底苏醒过来,而她们早已做好了出发的准备。救护车艇按照预定的时间准时抵达至校医院的指定停靠位置,她和外婆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一同稳步登上了救护车艇。随着车艇缓缓启动,晨光透过车窗洒落在街道上,赵知柠静静地凝视着窗外飞逝而过的树影,那些树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晰。她的思绪也随之飘远,仿佛看见记忆如同叶脉般在微风中轻轻飘散,又在某个瞬间悄然重聚。她不由自主地握紧了外婆的手,指尖传来彼此的温度,那温暖的感觉仿佛在无声中传递着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她感到安心。

赵知柠的外公在经过一系列的转院手续后,顺利地转入到了卫卡源医生的科室,开始接受专业的治疗。外公的病情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这也让赵知柠和外婆悬着的心稍稍放了下来。

陈砚璋仔细地查看了赵知柠留下的留言信息,心中顿时明白了事情的紧迫性。他毫不犹豫地加快了原计划中后续义诊的相关准备工作,迅速整理好必需的医疗设备和资料。为了尽快赶回莱斯奥克顿医院,他选择了乘坐最快的一班星舰,争分夺秒地踏上归途。在星舰飞行的过程中,他还不忘通过通讯设备及时告知赵知柠自己预计回到医院的具体时间。

赵知柠急匆匆地穿过医院那弥漫着淡蓝色光晕、有着独特金属质感的长廊,长廊两侧的透明能量屏障内,流动着如星河般璀璨的医疗能量流,她的脚步声在这略显空旷却充满科技感的空间中回响。她直奔陈砚璋所在的办公室,她的心中充满了对诺卡特巴教授健康的担忧,她迫切地想要与陈砚璋面对面交流外公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在医院的一间安静且弥漫着柔和白色光芒的办公室里,陈砚璋正坐在一张造型独特、表面有着纳米级纹理的整洁办公桌后,桌上摆放着一叠厚厚的、闪烁着微弱电子光芒的文件,这些文件记录着星际医疗中各种复杂的病例数据。赵知柠走进办公室,陈砚璋抬起头,他那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温和而专业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一切医学谜团,迎接她。

陈砚璋与赵知柠并肩而坐,他以极为细腻且专业的手法,向赵知柠详细阐述了自己对诺卡特巴教授健康状况的深入探究过程。

“知柠,我首先详尽地梳理了教授的病史,”陈砚璋边说边翻看着手中的资料,“这涵盖了教授所经历的全部星际治疗细节。比如,在某颗偏远的类地星球上,教授曾针对外星微生物感染,接受过一种特殊的基因疗法。”

赵知柠微微点头,示意陈砚璋继续说下去。

“我详细询问了那次治疗的效果,”陈砚璋接着道,“包括疗法后教授的免疫系统指标在星际监测中的提升幅度,这是一个相当关键的指标。”

“那教授还患过什么重大疾病吗?”赵知柠关切地问道。

“当然有,”陈砚璋神色凝重,“在星际航行中,教授曾遭遇过量宇宙射线,导致严重的细胞变异病症。还有,在探索未知星系时,他感染了外星病毒,造成了脑部神经系统损伤,并因此经历了两次复杂的脑部能量修复手术。”

赵知柠听后,眉头微蹙,“这些疾病对外公现在的健康状况有什么潜在影响吗?”

“这正是我要关注的,”陈砚璋认真地说,“我考虑了这些疾病对教授当前健康状况的潜在影响,比如可能导致的基因链不稳定或神经系统后遗症。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陈砚璋还特别询问了教授最近的生活状况,了解到教授最近经常感到疲劳,有时还会出现轻微的头晕,并且在一次星际会议后出现了短暂的记忆模糊。在校医院住院期间教授的记忆力明显下降,常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情绪波动异常剧烈,时而平静如水,时而暴躁易怒;以及时不时出现的间歇性幻听症状,仿佛听到并不存在的声音。

在了解了教授的详细情况后,陈砚璋开始分析接下来可能的治疗方案。他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治疗计划,比如利用星际医疗中的纳米机器人技术进行体内细胞修复,或者借助能量场调节设备来稳定教授的生物能量,并详细解释了每种方案的利弊。他强调了定期复查和监测的重要性,在星际医疗中,复查需要借助高精度的星际扫描仪,能检测到微观层面的细胞变化,并建议教授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调整,比如增加适量的在模拟地球重力环境下的运动,改善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特定星际元素的营养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借助先进的睡眠调节设备来提升睡眠质量。

陈砚璋还特别提醒赵知柠,要密切关注教授的情绪变化,因为心理状态对于恢复健康同样重要,在星际医疗中,心理因素会影响生物能量的流动和细胞的再生。

陈砚璋启动了全息诊疗终端,调取了教授在星际校医院与医院内部完成的量子生物扫描报告。他通过神经交互界面调出动态血液图谱,重点关注了白细胞量子态的异常波动、红细胞携氧效率的衰减系数,以及血小板聚合速率的异常阈值——这些数据由植入式纳米传感器实时采集,能精准判断是否存在外星微生物感染、跨维度贫血症或纳米级血栓风险。

同时,他调用了多模态影像融合系统,将X光量子共振成像、CT量子隧穿扫描和MRI超导磁旋报告进行三维重构。系统自动标记出教授骨骼的纳米级裂痕、内脏器官的能量场偏移,以及神经突触的量子纠缠异常。陈医生特别启用了肿瘤预测算法,该算法基于教授的基因组序列和星际医疗数据库中的百万例跨物种病例,能精准预测微米级肿瘤萌芽;同时,他通过炎症反应量子模型,评估了教授体内自由基浓度与免疫细胞活性的动态平衡。

最终,陈医生将所有量子生物数据、影像特征与教授的症状日志(由植入式健康芯片自动记录)进行跨维度关联分析,生成了一份包含治疗建议的全息报告给赵知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貂珰

橘涂十一日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奥科罗森·璋知砚柠
连载中风起飞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