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秦本纪(二十五)

秦昭襄王二年,秦国的天空又一次出现彗星。

“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归魏。”

看看这个规模,庶长壮、大臣、诸侯、公子,后宫。

之前讲过,公子壮是秦昭襄王哥哥,是秦惠文王王后看好的候选人,惜败于宣太后和昭襄王。秦惠文王王后和庶长壮是后宫与宗室。大臣这是朝堂。诸侯,这是国际环境。公子,就是昭襄王的哥哥弟弟们。悼武王属于后宫,可能牵扯到外交(魏国)。

这些人后来被灭了,被舅舅魏冉灭的。包括秦惠文王遗孀王后,“皆诛,不得良死”,一网打尽,血淋淋。

秦武王的王后被赶回了魏国。

所以看看宣太后凭什么掌权几十年,人家是抓住了实质,枪杆子里出政权,人家有能打的亲弟弟。作为外国国籍的弟弟,刨去情感,也是支持姐姐支持外甥才能利益最大化。

这时期,秦国也由重视客卿(大批外来人员)转向偏重勋贵外戚。宣太后的两位弟弟和另外两个儿子在朝堂上扩充势力。

既然怎么都脱不开说宣太后,我们就大体讲讲这位历史上第一位被称为太后,并且临朝执政的神奇女性吧。

宣太后姓芈,芈姓是楚国的君主熊姓的起源,所以宣太后本身就是贵族。后面看向寿是楚国人,跟秦昭襄王即使亲戚又是发小,很可能母族姓向(只是说可能,也可能是姑姑或者姨妈家男主人姓向)。向姓具体在楚国是什么地位我们不太清楚,但是就宣太后的母亲能最少两嫁还能嫁给芈姓的男子,有最少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应该身份不会太低。

当然你要是硬说她身份地位类似歌妓,可以被送来送去,所以孩子们姓氏不同,逻辑上也通。

宣太后入了秦惠文王的后宫,生了三个儿子,不知道有没有生女儿,站稳后宫的同时,陪嫁带来的弟弟魏冉在朝堂军队崭露头角。

等到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在位,并没有宣太后的记录,唯一能相关的就是她的亲儿子公子稷在燕国作人质。作人质毕竟是件有危险性的工作,小国送到大国的大部分是重要人物,大国发去小国的人质很多都是不被人爱的小可怜。比如秦始皇他爹。所以公子稷可能境遇算不上太好。

而秦武王去世后,宣太后也是预备扶植自己的二儿子或者三儿子做秦王的。机缘巧合,赵武灵王派人从燕国送回了公子稷,可能公子稷和赵武灵王达成了什么协议,也可能是赵武灵王觉得公子稷还真不适合做秦王,所以送过去搅混水,秦国越乱,他们越能轻松。

也确实公子稷继位第二年,军方后宫朝堂以及诸侯都叛乱,得益于魏冉的军事政治才华,叛乱平息。但是舅舅还是跟自己姐姐亲,很可能公子稷性格也确实不够强势,宣太后参与政治几十年。

在此期间,宣太后睡了义渠王,并跟义渠王生了俩儿子。义渠这个词我们经常在秦朝的历史里看到,一会儿打起来了,一会儿平叛了,一会儿又打起来了,反反复复,只要民族不灭,总有他们的领袖带领他们的子民兴衰荣辱。

秦昭襄王二年的大叛乱,秦**方也经历了大动荡,宣太后跟义渠王的这种结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内外的压力,成为夫妻情人,又有了孩子,共同的利益就很多了。最少义渠王可能考虑下自己亲生的儿子长大了可以在秦国分一杯羹,运气再好一些未必不能把秦国的锅端到自己桌子上随便吃。

秦昭襄王三年,举行了冠礼。按道理,秦昭襄王已经超过二十岁了,二十弱冠,这场冠礼举行的比较晚了。但是第一年第二年内忧外患,很可能宣太后对这个儿子的支持立场不那么坚定,所以秦昭襄王的冠礼延迟了。

说起来冠礼这个东西弹性也很大,有人推迟,就有人提前。比如汉武帝,汉景帝因为撑不住,给儿子十六岁就举行了冠礼,表示我想让我儿子及早成年执政。

这一年秦昭襄王和楚怀王在黄棘会面,将上庸给了楚国。

原因可能有1,打开外交局面,缓解外交压力,前一年的叛乱秦国可能四面受敌;2,适度缓解母子关系,宣太后跟楚国的关系不必多讲;3,秦昭襄王在位三年母子间也存在竞争关系,看能不能拉同盟。4,出于某位大臣的战略性建议,基于长远利益的取舍。

秦昭襄王四年,秦国拿下了蒲阪。这里又涉及到之前的诸侯叛乱的事情。所谓诸侯叛乱就是东边几个国家又一次合纵,一块儿对付秦国。结果楚国你跟秦国又是结亲,又是收人家好处,背叛咱们,一定不能忍啊,原本打秦国的这几个国家又掉头打楚国去了。楚国派遣太子熊横到秦国作人质,秦国发兵救楚国,攻占了蒲阪、阳春、封陵。秦国再攻打韩国,又攻占了武遂(这座城也是反复拉扯),韩国魏国被打,大家很快又要联合起来打秦国了哦。

这一年天上又出了彗星。大概率天灾**了。

秦昭襄王五年,秦昭襄王嬴稷、魏襄王魏嗣、韩太子韩婴,在临晋(陕西渭南大荔)会面。秦国把侵地蒲阪归还给魏国,抗秦合纵的盟约又瓦解了。楚太子熊横从秦国逃回楚国。

我们看政治这种情况,哪个国家都是反反复复。打蒲阪秦国也一定是花了大力气的,但是说还回去就还回去了,士兵和将领们有没有情绪?可能父子兄弟生离死别了,身边同袍血染沙场了,九死一生拿下来的城,就这么还回去了!说不定下一回还要付出多少生命去夺。然而从战略上讲,它可能就是对的。所以作为军队建设,没有强有力的服从性,没有人做思想转换的工作,确实是不行的。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讲大事件。

秦昭襄王六年,蜀侯辉谋反,司马错平定了蜀地。

之前咱们讲过,蜀地秦武王时期发生过陈壮谋反。当时蜀侯被陈壮杀死,陈壮又被张若司马错干掉了。后来秦武王继续立蜀国的宗亲公子辉继位(有人说是秦国的公子辉,个人认为应该不是),这就是蜀侯辉,并让张若在蜀地坐镇。

话说蜀侯辉好好的干吗谋反呢?说起来你家祖上有块好地,本来风调雨顺,就算不年年丰收但衣食不缺,突然间有人来说你不好好干事乱糟塌,给你家地抢了,给你家奴仆换主人了,给你圈在一个小地盘除了有吃有喝什么都不让干了,说不定还调戏调戏你老婆闺女。能不憋屈吗?要是有机会了,还有忠心的奴仆支应你,反也就反了。毕竟不是谁都能没心没肺乐不思蜀。

而且呢,这件事据说是一场宫变阴谋,蜀侯辉的后妈故意在蜀侯辉进贡的食物里下毒,陷害蜀侯辉。咱也不知道这后妈单纯为了个人恩怨还是想给自己儿子篡位夺权,反正人家正愁没借口灭你的国呢,你真能讨得了好吗?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国灭了你还是个屁的皇族。收到毒贡品,秦昭襄王派司马错赠剑赐死蜀侯辉,蜀侯辉夫妇只能自杀。后来,秦朝为他平反了,也改葬了,但人死灯灭了,还有什么用呢。

也就在同一年,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

真的是,才娶了老婆接了亲构筑了同盟多久,两国又打起来了,还砍了两万颗人头。战事相当激烈。

这是追究之前楚太子逃跑(楚太子不跑可能也有别的借口),秦、韩、魏、齐又联合攻打楚国。反反复复结盟散伙再结盟再散伙,这就是政治与外交的节奏。

这一年泾阳君到齐国做了人质。所谓的泾阳君就是秦昭襄王的同母弟弟嬴芾,秦昭襄王回国继位前宣太后想扶持继位的儿子。

为什么要排这么重要的人质去齐国呢?所谓远交近攻,秦国这时期的政策是跟齐国交好,几个国家一块儿打楚国呢,齐国本身又是大国,所以要表明态度就一定要派出重量级人物。另外齐国跟秦国利益冲突又不那么直接明显,去齐国也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外交任务。

这一年秦国发生了日食,大白天的就看不清楚。这时候基本上会有一波舆论冲击,然后平定下去,虽然可能有一些惨烈的事,又基本没什么可讲的。

今天家里美少年生日。加一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3章 秦本纪(二十五)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秋燥

捡垃圾(火葬场)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不生不熟

寄居蟹的春天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八卦史记故事
连载中布衣小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