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个吕光大将军把罗什大师请到凉州的时候,苻坚就被他的部下姚苌给杀死了,杀死以后这吕光就不回去了,就在凉州自立为王,自称凉王。罗什大师在之前就有阿罗汉给他入定观察,说你以后的因缘在中国,你能够在中国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但是对你的损伤很大,对你的道业损伤很大。罗什大师说没关系,能够利益众生,我损伤无所谓。所以他那个时候就知道他的因缘在中国,所以他那个时候也知道他的因缘在长安。
当时吕光把他留在凉州,留了十六年。吕光这个人是完全不学佛的,甚至于对佛法是排斥的,处处地来触恼罗什大师,也不让他讲经,也不让他翻译经典,整天就问他一些世间的事情。因为罗什大师会卜卦,问他事情会怎么样怎么样,问一些世间的事情。罗什大师安忍不动,每天就诵《大品般若经》。在凉州忍了十六年,后来姚苌死掉了,他的儿子姚兴即位,姚兴就派了大军又把吕光给打败了,在这个时候才把罗什大师请到长安。
姚兴好一点,就请他翻译经典。但是姚兴虽然学佛,他也是学得没有很深,世间的习气还是很重。他以强迫的命令送给罗什大师十个宫女,要他一定要接受。你说不接受,不可以,不能不接受。这个时候罗什大师已经收了很多徒弟,他翻译很多经典,但是他收了这个宫女以后,议论纷纷,很多人就讥嫌他,甚至对于他所翻译的经典不信任。这个时候罗什大师被迫在大众当中吞针,就把那个针捣碎了以后吞下去,他说:一个人能够像我这样吞针,你就能够向我学习,接受这些宫女。
我看罗什大师跟玄奘大师的思想都是一样,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它不是以忿、恨、恼的方式来处理,不是,他就是安忍,他知道因缘没有成熟,这个障碍过去了他继续走。就是我们人,走路的时候遇到障碍的时候先不要动,但是也不退转,但是这个事情总会过去,障碍总会过去,过去了继续走。
结果你看,罗什大师在中国终于翻出了《阿弥陀经》、《金刚经》、《法华经》、《维摩经》、《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那都是很重要的经典!今天罗什大师要不忍,他要在凉州那十六年,他早就退心了:我是要来中国翻译经典的,你把我一耽搁,耽搁了我十六年!所以这个忍力很重要的。
就是说,我们要讲得实在一点,我们这整个菩提道,你说我不要不如意的境,不可能的。这件事是不可能,因为这牵扯到我们个人的业力,也牵扯到众生的共业,问题是我们怎么来处理这些不如意的境界,你用什么样的心情来面对它。
既然这件事情是不可避免,不如意的境界是不可避免,你怎么办?
我永远记得忏公师父有一次,前几年我们学院办学有一点障碍,我去找他,那个时候很沮丧。忏公师父在斋堂,跟我讲一句话,他说:你呀,要忍辱以积大德。这句话在我的心中,永远存在我的心中,一直的盘旋,忍辱以积大德。说我们,你今生要积集广大的功德,你自己有很高的戒定慧,有很大的慈悲心,有很大的善巧,这个是一个很大的因缘,但是还不是完全这样子就可以。你说你有能力可以完成很大的自利利他的功德,但是你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环境,人跟人的接触,你跟环境的接触,你没有忍辱,还没办法积大德的,是不可以的。这句话对我的影响是很深,这句话,我自己也觉得这句话很受用,所以我愿意把这句话送给大家:
忍辱以积大德!
就是说,我们一定会面对不如意的境界,你有两个选择:
你第一个选择就是过去的老毛病,随着毛病走,就是忿、恨、恼,就是把这个事情弄砸了,你自己有障碍,别人也有障碍,搞得两方面都有障碍,这是一个方式。
第二个方式就是:忍,忍辱,内心当中能够安忍。当然你忍的时候,你加一点无我观会好一点,把这个自我拿掉。就是人与人之间,人跟境界一接触的时候,你把心中那个自我的分别,那个我,我不可得,把那个我拿掉以后,你就能够安忍不动。安忍不动,这个不如意的境界也不可能恒常存在,它会过去。暴风雨总会过去,太阳总要出来,这个时候你就顺利过关了。所以这个地方是很重要,忍辱以积大德,这句话是很重要的。
这个是讲到忿、恨、恼,这个都是面对不如意的境界所发动的三个心所。
覆,这个覆就是:
于自作罪,恐失利养,隐藏为性。
这个覆的意思就是自己造了罪业了,或者身业造了罪,或者口业造了罪业。造了罪业以后我们要是发露出来就会失去自己的名闻利养,这怎么办呢?隐藏!隐藏的结果不但不能使令罪业消失,还从这个根本罪当中引生了一些从生罪,增长他的罪业。所以这当中应该发露。
在《业疏》,道宣律祖作的《业疏》,说我们忏悔,我们修忏,修大悲忏或者是修八十八佛大忏悔文,要具足五个条件:
第一个,请佛菩萨为证。你要请一个忏悔主,大乘的忏悔主都是请菩萨,不是请人。八十八佛是请普贤菩萨当忏悔主,大悲忏就请观世音菩萨当忏悔主,请佛菩萨为证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