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集《八识规矩颂》

再看第二个,比量。什么叫作比呢?比类、比拟。就是说,我们加以比,就是比较,类就是类推,把它比较类推一下。或者是比拟,这个拟就是测度,稍微推测、度量,测度一下。这个量跟前面的量一样是量度,不过这个时候的量度跟前面的量度不一样了。我们看这个解释,这个时候的量度是:

谓于不现前境界,借相推度而知有故,名为比量。

前面的现量是属于现前的境界,这个比量是不现前,可能是属于过去的境界或者是未来的境界,总之这个境界不现在前。不现在前你怎么知道呢?借相推度而知有故,就是我们假借已知的相状来推度它的存在。

假借已知的相状来推度这个未知的情况,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我们讲见烟知火。哦,在这个山的另外一边,我们看到烟升起了,我们的眼睛没有看到火,没有看到火但是我们从理论上来推,有烟一定是已经起火了,一定有火才能够升起烟的。所以我们知道在山的另外一头,虽然被山遮住,但是我们判断山的另外一边一定是有火了,见烟知火,这个就是比量。

我们凡夫跟那个无为法是不能现量,但是我们也能够借相推度而知其有故,也能够思惟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我们观察我们这个生命体,色受想行识,都是假借过去的业力所创造的。这个业力的本身是有为法,所以这个所表现的果报也是刹那刹那生灭的有为法,所以它的本性是毕竟空的。从这个偈颂我们也能够了解到这个空的道理,但是我们对这个空的道理不是现量。这种认识是比量,借相推度,假借佛陀的圣教量我们能够知道空的理论。这个就是无为法的一种比量。我们对无为法能够假借佛陀的这些清净的法语,能够得到一些比量。

比如有为法也可以有一些比量,比如说我们读《阿弥陀经》,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我们的眼睛哪能够看到十万亿佛土呢?这超过我们的现量,但是我们假借《阿弥陀经》的这个佛陀的开示,哦,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存在,那个世界是一个极乐世界,那个国土里面有阿弥陀佛在说法,而且是今现在说法,是存在于现在的一个情况,不是阿弥陀佛已经灭度,或者这个阿弥陀佛还没成佛,不是,现在。那么我们对极乐世界的存在也可以说是比量,借相推度。

这个现量跟比量,它们两个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就是:它们两个都是属于正确的认识,对宇宙万法都是正确的认识。不同点就是:一个是亲得法体,一个是借相推度。一个是亲自得到诸法的自体,一个是我们假借一切已知的相状来推度未知的情况。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对于这个柠檬汁,我们这一念心对柠檬汁的认识有两种情况:假设我们没有喝过柠檬汁,但是我们从这个文字的记载,哦,柠檬汁的颜色是白,稍微类似透明的,它的味道是酸酸甜甜的。我们从这种文字的记载我们对它也能够产生一种认识,但是这样的认识叫比量。虽然比量,但是还是正确。

但是当我的舌头跟柠檬汁一接触的时候,那一刹那,真正你喝到柠檬汁了,你的舌头根柠檬汁接触的时候,这个时候还没有生起名言,这个时候你对于它的酸酸甜甜的味道那个认识,是一个现量的境界。现量,你真实亲得法体,跟你前面的语言文字的认识就不一样了。但是前面的语言文字还是没错,不过那个境界有浅深的差别了,那个认识有浅有深的认识。这个就是现量跟比量的差别在这个地方。

第三个是非量。这个非量就是一个错误的认识了,我们凡夫多数都是在这个非量的境界。什么叫非呢?似现似比。这个似现就是说,它好像是现量,但是又不是,似是而非,叫作似。似现量就是说他对于现前的境界,那是由于我们的虚妄分别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它的境界是现前,但是我们的虚妄分别产生不正确的认识。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黑暗当中看到一个绳子,这个绳子是现前。但是因为光线不好,我们会以为它是蛇。那么我们对这个绳子的认识是错误的。它是绳子,你把它看作是蛇,你对它的认识是蛇的认识,这个是叫似现,这叫非量。

以唯识学的思想说,我们这个第七意识它就是完全是非量。我们这个生命体,这个色受想行识是毕竟空、无我、无我所的。毕竟空无我无我所,但是第七意识去观察这个识,这个第八识的时候,它发觉第八识的明了性,那个微细的明了性是恒常住、不变异的,是一个我,这个就是非量。虽然第八识是如此明显地显现,但是它的真实况,是一种刹那生灭的一种明了性,而第七意识对它的认识,却以为它是恒常住不变异的,这个就是非量,就是似现,对于现前的境界,但是由于我们的虚妄分别心,产生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叫似现。

这个似比跟前面不一样,前面的似现是面对于现前的境界,这个似比是对于不现前的境界。不现前的境界我们加以推度,但是这个推度是错误的推度,那么产生错误的认识。

比如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打妄想,我们想到这个五欲是种种的美妙,是常,是乐,是我,是清净的,起这四种颠倒。这个五欲的境界没有现前,但是我们鉴于推度的关系,借相推度,也是借相推度,但是是产生错误认识了,因为这个五欲的本质是不净、苦、无常、无我的,而我们认为它是常乐我净的,这个就是似比。对于不现前的境界一种推度,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这种似现、似比都是摄属在非量的情况。我们看这个解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貂珰

橘涂十一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
八识规矩颂
连载中妙音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