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你要进一步去研究经典,就会发觉我空跟法空──「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生命只是由业力变现的一种剎那剎那相续的相貌。生命的本质,没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自体叫「我」,这个「我」是不可得的,这个了解就更深了,这是「空性」的道理。
如果说我们学佛以后,智慧一直停留在因果的事相上,有什么缺点呢?我就认为生命中有一个「我」,由这个「我」来造善业、也由这个「我」来得果报;这个还是有因果,虽然说因果不断的变化,有时候造善、有时候造恶,但是这个「我」是不变的,这样的思想有一个问题:就是当你要对治烦恼的时候,你会有困难。因为你有一个我的时候,「我」是真实的,是不能改变的。使令你在整个菩提道中,生命的增上很慢,因为这件事情是真实的,你总是认为这件事情是不能改变的。你这样认为,这件事情的确就是这样子。
如果你能够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空性的道理,你会发觉过去一直在系缚我们的这些烦恼,并不是那么坚固、也不是那么有力量;当你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的时候,你会发觉把烦恼消灭是有可能的,因为本性是清净的,烦恼是因缘熏习而有的;当你知道烦恼如梦如幻的时候,要对治它就容易多了。就是说:一个懂得空性道理的人,在佛法上想要进步是非常快的,日劫相倍。就像我们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用走路的要走好几天,你坐车一下子就到了;你有般若波罗蜜那就不一样了,就能够在短时间里面,使令你的生命产生很大的转变。为什么?因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般若波罗蜜对我们生命的增上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的。
不过,刚开始当然要先从因果上建立,慢慢、慢慢从缘起再看到空性;看到空性之后,你会更相信因果——因为一切法空,所以一切法因缘有。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有人问他说:师父你是一个开悟的人,开悟之后是什么境界呢?开悟以后做什么事?蕅益大师回答说:一个开悟的人,了解一切法毕竟空,他会炽然修福!加上『炽然』,表示修福是主动积极的。因为一切法毕竟空,所以你创造的善业,就会炽然得果报。一切法就会毕竟有。所以才说你看到空性,你对因果就更深信了。所以蕅益大师说:炽然修福!炽然修福。这个就是智慧。对于「谛理」,真实的道理,二空的道理,对一切因果的事相,能够明白理解而为体性。
当然,智慧的生起,一定要依止圣教量,不是在那里静静打坐,从禅定当中自然生起,不是这样,必须透过闻、思、修,次第生起。「无痴」是一个很重要的心所,前面的无贪、无瞋都要依止智慧。因为无贪的心所要生起,要透过不净观、无常观;无瞋的心所,也一定要修慈悲观─观功念恩,观察一切众生都是我过去的母亲,她对我有很多的功德,她对我有很多的恩惠。观察众生的功德恩惠你才能够生慈悲心,而这样的观行,都是依止智慧做基础的,所以说「无痴」是「无贪」跟「无瞋」的基础。总之,无贪、无瞋跟无痴,在整个菩提道上,这三个心所都非常重要,无量善法都以此为根本。
第八个「轻安」,这就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得到的。
『八、轻安者,远离粗重杂染法品,调畅身心,于善法中,堪任修持,而为体性;对治惛沉,转舍染浊身心,转得清净身心,而为业用。』
「轻安」是什么样的性质呢?『远离粗重杂染法品』,所谓「粗重」是指欲界的身心是粗重的,欲界的色身跟□□、无□□不一样;□□、无□□的色身是一种精妙的境界,没有什么负担。而我们欲界的色身有负担,你坐在那个地方太久,不是脚痛就是腰痛、不是腰痛就是头痛、脖子酸痛,就是感觉到色身很粗重,这是第一个。其次,就是约内心来说,攀缘心东去西去,躁动的境界也是粗重的。这个轻安,必须要把欲界身心粗重调伏、远离。就是这个粗重的境界停下来了。使人身心调畅;所谓「调畅」是指「轻安乐」,一种调和顺畅的身心。『于善法中,堪任修持』,这时候堪能性加大,而为体性。
关于「调畅身心」,是这样︰我们欲界的身心粗重,身体粗重、内心也粗重。但是我们可以修止,世间上的事情都是可以改变的,诸法因缘生。我们厌恶这种粗重的身心,可以找一个根本所缘;假设你是选择佛号,你就「一句弥陀念、诵、听」,心在佛号专一安住,乃至于相续安住,慢慢慢慢这句佛号把心给摄持住了,这时候从「欲界定」一直到「未到地定」;到了未到地定的时候,虽然还没有进入除禅,但你的内心就寂静下来,无量无边躁动的烦恼,被这个定摄持住不动了,如石压草,不动了,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寂静的力量。
所以「调畅身心」的出现,是先生起调畅,你的内心特别的调畅。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内心寂静,色身会产生一种风大,这是一个气息,周徧身心;有时候是从脚部生起,有时候从头部生起,总之最后这个气在身体流动,身体感到很调畅。我们刚开始打坐,总是觉得色身坐在那个地方,有很沉重的负担,但是现在这个色身感到很调畅,这就是与「定」相应,起码是未到地定,就有一种轻安的三昧乐。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于善法中,堪任修持』,这时候你的堪能性就加强了。堪能性简单来说,就是你内心的造业功能加强了。好比一只羊、一匹马,马比羊的堪能性大,马能够拖很重的东西,羊只能够拖轻的东西,但是牛的堪能性又比马大,牛拖得东西更重、力量更大。当「轻安」出现时,心想要造善、造恶,力量都很大;你说你要背《法华经》,七卷《法华经》六万多个字,要背很久,有禅定的人背一次就可以全部背下来;一个散乱心的人持大悲咒,持很久,没有什么力量;一个有禅定的人,他持大悲咒,一遍力量就很大,堪能性很强。当然这样的禅定力量,要是造恶业也是不得了,他可以把一个世界毁灭掉。不过相信佛法的人,会把这种力量用在佛法上,这时候修止、修观,力量都很大,这就是轻安的体性。远离了粗重,得到了调畅身心,内心当中有强大的勘能性来修习善法,这个是它的体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