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害者,于诸有情,心无悲愍,损恼为性。能障不害,逼恼为业。此亦瞋恚一分为体。』
「害」,是对于有情众生(不是对境界),心无悲愍,完全没有一种想要去利益他的心,或者是为他拔苦的心。你对有情做什么事呢?『损恼为性』,你用身业、口业来损恼他。『能障不害,逼恼为业』,你这样去损恼他,你自己是不是很快乐呢?不是,你损恼他,结果你自己也很苦恼,你自己也是逼迫、也是苦恼。因为这个法,从你内心发动出来,一定先伤到自己再伤到对方。所以你损恼他,事实上你也不快乐,你内心也是逼迫苦恼,两个都受伤,这就是「害」。
前面讲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聪明的人不要太刻薄。就以修行人来说,在团体当中,很少人会用身体去伤害对方,世间人可能会有,出家人还不至于,但是我们会去损恼对方,都是讲话。有时候一句话讲出来,就像拿刀子割伤人一样,而且不知道对方为什么会生气,自己还不知道。
律上有讲到「独角牛」的公案︰说劫初的时候,有一个农夫养了一只独角牛,这只牛出生的时候,力气特别大,很有力量,但是有一个缺陷,就是头上只长一只角。虽然只有一只角,但牠很争气,工作勤勉,力量也大,从白天做到晚上,为主人做很多事情。主人对牠也非常感恩,给牠施设很好的房子、打扫得很干净,也提供牠很好的食物。牠对主人也非常感恩。
有一天,隔壁村庄要举办一场斗牛比赛,就是两只牛的主人各交一千金,然后两只牛的头绑一条绳子,往左右拉,把它拉过去就得胜。这一天独角牛就跟主人说:「主人,隔壁村庄斗牛比赛我应该去参加,我从小力量就很大,我为你争取一千两黄金。」主人说:「你有把握吗?」牠说:「我啥事没什么把握,这力量我是有把握的!」主人说:「好,可以!那我们去参加吧!」就带着这只独角牛去参加斗牛比赛。
两个人一上场,根据规矩,双方主人要先介绍自己的牛,对方主人说:我这牛是怎么怎么的好…那么独角牛主人上去也是赞叹,我这只牛也是怎么怎么的好…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天生只有一只角」。讲完之后就开始比赛,结果独角牛一下子就输掉、被对方拉过去了,一千金就输掉啦。回家的路上,两个闷闷不乐,垂头丧气,主人就说:「你看,都是你,好端端的就要去参加比赛,输掉我一千金。」独角牛牠也很委屈牠说:「主人啊,你不能怪我,你在介绍我的时候,就讲我的优点,我出生一只角,这是我天生的缺陷,你讲到我的缺陷,我就没有信心了,所以一上去就输掉了,怎么能够赢呢?」主人说:「那怎么办呢?」说:「我们明天再比一场,这次你不要介绍我的缺点,专讲优点就好了啊!」第二天再去比赛,主人都不讲牠的缺点,果然这只独角牛信心大增,一下子就把对方拉过来。所以佛陀说,自今以后比丘应该讲柔软语,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待人处事,讲话要留意,不是你想什么就讲什么,说「我这个人很正直」,不是这样的。我看一本医学报导说,要是父母亲脾气不好,动不动发脾气、经常呵斥子女,子女长大后,对自己比较没有信心;这件事情他本来可以做好,但是他不敢做,从小被骂怕了。我们有因缘收徒弟、或摄受信徒,也是这样,除非他的根性非常利,不要一开始就去触动他的伤处。同参道友更是这样子,我们言词不要太刻薄,厚道一点;话讲得圆融一点,多带一点鼓励性质、少一点责备性质,多一分摄受、少一分责备,对其成长非常重要,有好处。如果一下子就把他伤害了,那他以后就自暴自弃了!反正也没希望,干脆一天混一天算了。他会这样也是我们口业引起的,以后我们修行也会有障碍。所以讲话要厚道一点、留一点口德;人跟人之间相处,多赞叹对方的优点,要讲缺点也是私下讲、私下劝谏。这个很重要。就是要有悲愍心,经常注意这句话讲出来,会不会伤到对方,要注意这件事情。以这种厚道的性格来对治这个「害」,不要去损恼众生,特别是言词。
『九、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荣,妒忌为性。能障不嫉,忧戚为业。此亦瞋恚一分为体。』
所谓「殉」,就是追求;不是为了团体,而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名闻或是利养。『不耐他荣』,「耐」是忍受,不能够忍受他人有荣耀的事情,内心生起一种『妒忌为性』。多数有「妒忌」心的人,都是我执、我见比较重的人。我们的生命体─色、心二法都是因缘所生,剎那剎那变化,但是他不这么认为;认为生命体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我」,有这个「我」总觉得觉得世间荣耀之事,都应该归于我;假设有某方面的荣耀归于别人,内心当中就不耐他荣,不能忍耐这件事情,生起嫉妒心了,严重一点就会去障碍、破坏别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