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一百一十章

他回家说是在北沟乡青土村下乡蹲点,他哥哥对他讲:“那个地方我也去过的,在生产队的时候,那几年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热火朝天,全县的基干民兵统一集中起来,那时我们河间公社属兰原县管辖,全县的基干民兵被调到各公社搞平田整地‘大会战’活动”。

“我们连被当时分到了北沟公社青土大队,我们就住在仲家庄一户人家的在山脚下挖得窑洞里,有一天晚上,风云突变,随风而起的瓢泼大雨,一阵紧似一阵,一波比一波雨大,顷刻就变作倾盆大雨,好注的雨水不多时平地起来了一尺深的积水。”

“尽管那天晚上刚睡下,但是由于白天大家都团员,青年突击队员,由于白天各班各连都在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挖土,拉车,活干得十分的卖力,手上不是血泡就是水泡,鼓着劲吃过晚饭,什么都不想干了,疲惫的身子,倒在床上就睡着了,甚至于来不及脱了外衣,活干得实在是太累了,睡着后就个个鼾声如雷,一个赛过一个,真是白天赛劳动,晚上赛鼾声,这会儿,那怕是风刮得再凶,雨下的再大,雷响得再亮,对他们来说已没有影响了,没有一点的反映,他们确实是太累、太累了,确实是太需要、太需要休息了,要说仅有的反映,就是鼾声与雷声比赛。”

“我算是班里面最惊醒的一个人,出门看看雨下得怎么样了,刚到门口就看门外的雨还在大下着,院中早已成了一片汪洋,无意中回头,却发现窑洞的山墙上开了一道细细的裂缝,我本能的意识到,不好,这是一个危险及将来领的征兆,跑进窑洞里大喊,窑要塌了,快起来跑呀,摇醒了里面睡着同班的几个战友,都马上收拾穿好了,跑出窑洞,却在雨底里躲着窑塌,任雨水敲打在脸庞上,浇灌在头顶上,任双脚浸泡在积水里,眼看着他们住着的窑洞,闪电中,裂缝愈来愈大,窑洞在‘轰’然一声中彻底坍塌了。”

他想,好险呀,要不是哥哥警觉操心的话,那晚肯定会出大事的,弄不好会闹出人命来,并且还很可能不是一条人命的问题。

哥哥的话,他深信不疑。他们家上房里中堂左面的墙上,就帖着一张他哥哥的奖状,内容是,在全县“农业学大赛”平田整地大会战中做出突出贡献,给予表彰奖励,下面盖着兰原县革委会的大红公章,时间大约是七十年代中期那一年。这就是他非常相信他哥哥说的确凿证据。

恰恰是十年后的如今,他又来到了青土,这个他们两兄弟都为之劳动,为之工作,为之付出的地方,这难道仅仅是偶然的巧合吗?这就是冥冥中的缘分吗?

一天,他到四社社长家里去,这个社长是个特别本份老实的农民,在村上一个干部的带领下,他来到了他哥哥当年大会战时住过的与那个村庄,就在村委会出门后,沿着铺细砂的简易公路往南走,不到二十米就有一个十字路口,向西的路南边一个自然村,就到了青土村的四社了。

从路南面的一条小巷里进去,有一个黄色的大门楼,进去了就是四社社长家,是个农家小院。社长的上房西屋,就是社里的办公室,兼广播室,桌子上放着包扎大红绸布的话筒,墙上一并排挂着几个账簿,这就是社里的全部家当,这就是社里的办公条件。

这里淳朴的村民们,邻里关系相处的很好,依然还保持着淳厚的乡风民俗。四社社长的哥哥,来到四社社长的家里,兄弟之间的亲情还是那样的纯朴敦厚,像在自己家里自由走动一样,没有半点的生疏与不自在。

他今天来四社长家里,是深入农户这中,感觉这里农民的生活习俗,了解社里的农民们今年科学种田方面的情况。他工作做得相当细致,以至于每个社的每户村民家里,今年都种了些什么作物,种了多少亩,地点在那里,去年情况怎么样,产量能达到多少斤,社长们都一家一户摸清楚了,制成了统计报表,交到了他那里。今天他是来取四社的近两年来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的。

四社社长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哥哥,比四社长显然是有些苍老的感觉,但身体还比较硬朗,衣服朴素得有些发白发旧。三个人在一块坐着喧观,当社长的哥哥知道他是毕业于黄支农校时,显得有些惊喜的对他说道:“你真是黄支农校毕业的,那我们还是一个学校老校友哩。”

“我哥哥也是在□□前六十年代初考的黄支农校,上黄支农校的最后一年,由于吃不饱挨饿,就和许多同学一样,跑回家来了,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四社社长有些遗憾的对他说道,社长的哥哥木纳的在些说不出来,让当社长的弟弟给代为介绍了。

社长的哥哥回忆起当年的一些老师,问他,他基本上都不知道,都已经过了二十多年了,早已物是人非了。当年的老师们早已退休了,调离了。

听社长的哥哥说,社长的哥哥现在在村上林场里上班,村上的领导们还把他这个老校友,当个人才使用,也算是学有所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了。他说,以后有机会的话,要到村林场上去看一看的。

能在这里碰上一个没有同过学的老校友,也是很有缘分的一件事。四社社长和社长哥哥都热情的挽留他到自己家里去吃饭,他都婉言谢绝了,说村上大灶都做好了,有处吃的。

从四社社长那里,拿了四社村民们农业生产的统计资料,他回到村委会大院里。村上又来了一波人,有四五个人,是金市农科所的。先进村就是这个样子,你出了名,有了成绩,什么单位都找上门来了,但大多都是好事。虽然是好事,但也够破烦人的了,村上光接待人就比其它村上要多得多。接待人都是要花钱的,不是空口说白话的。这事也经常让村上的领导们头痛不已的。

尤其是出名和先进村,那路神仙也不能得罪了,都要对付过去才行。不然的话,人家会说你村上的领导人大,不理睬人了,骂你是骄傲自满了,忘本了,到处说一些攻击污蔑的坏话,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败坏名声,你会吃不了兜着走的。

俗话说的好,“油往油缸里淌,水往水缸里流”,但大多数还是对村上的发展建设是有利可图的。像是一些权力部门的来了,就得招呼好,权力部门一般都管着钱,管着物,管着项目,让权力部门的人到村上来,吃好,喝好,他们才会给你批项目,拔资金,给物资。凭村上现在的经济实力,也能作到这一点的。

村上的大灶上,专门买来了一台将军牌的电冰箱,平常就打发村上的干部和大师傅,到附近的火车站,坐车到邻近的乌铁市一个县上去背羊羔子,这个县上盛产羊羔肉,将背来的羊羔肉放到冰箱里储存起来,以备急用,再买些蔬菜,乡村和县上的市场随刊都能买到的。

村上的接待也是区别对待的,为了节约开支,精打细算,物有所值,划得来招呼,就分了个三六九等的规格,领导来了一定得招呼好的,但领导一般都很少在村上吃饭,权力部门的人来了,可以争取给钱给物,这个也一定要招呼好的,其它部门来人就随便招呼,不那么讲究了。

前几天,村上就来了兰原县农建办的一波人,后来又来了水电局的一帮人,村上都是热情招待,做最好的饭菜来款待。谈完了工作,由村书记和村主任们陪着,进到后面的村大灶上,大师傅早已忙了半天,做了几盘爆炒羊羔肉,再炒几个菜,端上大米饭,上面下来的人们吃好了,再提来两瓶酒,喝上一气,酒足饭饱后,就满口答应着村上请求的事,高高兴兴回去了。

这些人吃完了饭,喝足了酒,尻子一拍土不沾,只管走人,从来也没有见给村大灶上交过伙食费,纯粹一个嘴上抹白灰,白吃白喝,说不好还是白谝。但他们就不一样了,虽然算起来便宜多了,但该交的伙食费还得照常交,一顿也少不了的。

当然了,村上再怎么着,也不会一锅里做出两样饭来招呼人,就把他和住村的其他干部也喊过去,另外安排上一桌,也上爆炒羊羔肉,就是比权力部门的那桌少一些而已。其实说好听些,他们也是沾了权力部门的光,说不好听就是他们蹭了一顿好饭。再说了,他也不在乎这些的,他这个人从来是不挑剔饭菜的,做好工作才是主要任务,只要把工作搞好就行了,能有吃的地方,能吃饱也就行了。

这不是说村上对他们另眼相看,确实也是他们这些没有掌握人、财、物的人们,确实也给村上办不了什么实事好事,村上就是好吃好喝招呼,他们也于心何忍,心里总感到不踏实,不大好意思的,想想这些也就心安理得了,心情平静多了。

再退后一步说了,这村上再怎么不好,村上也有个大灶,总有个吃饭的固定地点,不像许多村上,村上经济实力差,根本就没有大灶一说,好一点的村上可以给你临时搞几样基本的做饭餐具,找个人给你临时做饭,或者干脆你们自己做,其它的村上就不用说了,只能吃派饭,东家出了西家进,吃百家饭。

他曾经下乡下队时就吃过派饭。吃百家饭也有很多的好处,起码能和农村的老百姓们直接见面,可以密切的与群众联系,面对面,实打实的听听群众的声音,体验老百姓们的生活状况,看看农民们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感受老百姓的所思,所盼,拉近与农民们的情感。

吃派饭,也是对自己的磨练,可以锻炼和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与素质,也是一种很好的工作实践活动,说大了说好听了,是继承和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80万存稿求收藏!谢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0章 第一百一十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镜中色

贵妃娘娘千千岁

春夜渡佛

放纵

春盼莺来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百味草
连载中收获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