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宥狸被关在府衙大牢的第三夜,祝昀氏踏着月色来了。
牢门的铁锁在他指尖转了半圈便“咔哒”弹开,玄色披风扫过积灰的地面,带起一阵冷冽的风,与牢里潮湿的霉味撞在一起。
“出来。”他声音平淡,听不出喜怒,却让蜷缩在草堆上的祝宥狸猛地一颤。
祝宥狸抬起头,脸上还带着被衙役按在地上时蹭出的擦伤,眼神里却没有惧意,只有种近乎偏执的怨怼。
“怎么?来杀我灭口?”他站起身,拍了拍素色长衫上的草屑,“像杀祝忍那样,用你的透骨钉?”
祝昀氏没接话,只是转身往外走。披风的一角擦过牢门的铁栏,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是在催促。
穿过府衙的回廊时,月色透过雕花窗棂落在两人身上,拉出两道长短不一的影子。
祝宥狸忽然笑了,笑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祝昀氏,你是不是觉得我很蠢?以为烧了粮仓就能毁了你的名声?”
“你确实蠢。”祝昀氏头也不回,“那批粮早就做了记号,烧了也能查出去向。你以为能嫁祸给谁?”
“嫁祸给你!”祝宥狸猛地拔高声音,“我就是要让宛书瑜看看,你这个祝府家主,连自家粮仓都管不住!我就是要让她知道,你根本配不上她!”
祝昀氏的脚步顿住,转身时,月光恰好落在他眼底,那里面没有愤怒,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寒凉。
“你烧的不是粮仓,是祝府最后一点体面。”他抬手,指尖落在祝宥狸的肩膀上,力道不重,却让对方瞬间僵住,“当年祝珀把你娘从勾栏院里赎出来,不是因为心软,是想让你盯着我。这些年你装乖卖巧,偷偷记了多少我的‘罪证’,以为我不知道?”
祝宥狸的脸色瞬间惨白,像是被人戳中了最隐秘的心事。
“但你娘临死前求我,护你周全。”祝昀氏收回手,声音里终于带了点波澜,“所以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着你把祝府的月钱偷偷拿去赌,看着你勾搭账房先生做假账……可你不该动粮仓,更不该动书瑜。”
他转身继续往前走,玄色披风在月光里划出一道冷弧:“都楠越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就说你是被祝琥的余党胁迫,一时糊涂。从今日起,你去江南打理祝府的绸缎庄,没我的命令,不准回京。”
祝宥狸愣在原地,看着他决绝的背影,忽然觉得一阵恐慌。
他原以为祝昀氏会杀了他,或至少废了他的手脚,却没想到是这样的处置——像扔一块没用的抹布,远远丢开。
“我不去江南!”他冲着祝昀氏的背影喊道,声音带着哭腔,“我娘说了,我也是祝家的种!凭什么你能留在京城,能娶宛书瑜,我就得去那种穷地方?”
祝昀氏没回头,只留给了他一句轻飘飘的话:“因为你没那个本事。”
回到祝府时,天已经蒙蒙亮。宛书瑜正坐在药房的门槛上,手里捧着本药书,晨光落在她低垂的眼睫上,像镀了层金边。
见他回来,她合上书站起身:“回来了?”
“嗯。”他应了声,解下披风递给一旁的丫鬟,“祝宥狸的事,都楠越会对外宣称是误会。”
“我知道。”宛书瑜从药炉上取下陶罐,倒出一碗温热的药汤,“给你的,治风寒的。”
祝昀氏接过药碗,指尖触到温热的陶壁,忽然想起昨夜祝宥狸的话——“你根本配不上她”。
他低头看着碗里褐色的药汁,忽然问:“你信他说的?信我用云锦巴结北境将军?”
宛书瑜正在收拾药碾的手顿了顿,抬头时,晨光恰好照进她眼里,亮得像揉碎的星辰:“我信你。”她顿了顿,补充道,“但我更信自己看到的。”
她走到库房,从锦盒里取出那匹绣着将军府标记的云锦,用银剪挑开针脚,将里面藏着的纸条递给他:“这个,是你故意留给我的吧?”
祝昀氏看着纸条上自己的笔迹,忽然笑了,那笑容里带着点无奈,也带着点释然:“你总能找到。”
“因为我知道你做事,总有后手。”宛书瑜将云锦重新折好,“就像你杀祝忍,杀药铺掌柜,看似狠戾,实则是在清理祝珀留下的毒瘤。”
她忽然抬头,目光直直地撞进他眼里,“但祝宥狸……你真的要放他去江南?”
“他还没坏透。”祝昀氏喝完药,将空碗放在石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只是被嫉妒迷了心窍。江南水土养人,或许能磨磨他的性子。”
宛书瑜没再说话,只是低头继续碾药。药杵撞击石碾的声音规律而沉闷,像敲在人心上。
她忽然想起祝宥狸被押走时看她的眼神,那里面除了怨怼,还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执拗,像个没得到糖的孩子,偏要把别人手里的糖抢过来才甘心。
三日后,祝宥狸离京去江南的消息传遍了京城。
没人知道祝府用了什么手段,只听说三公子是自愿去的,还带走了两个贴身丫鬟和一箱金银。
宛书瑜去回春堂看赖夫人时,恰好撞见祝宥狸的贴身丫鬟在街角买桂花糕。
那丫鬟见了她,眼神躲闪,却还是硬着头皮走上前:“宛姑娘,我家公子让我给您带句话。”
“什么话?”
“他说……”丫鬟咬了咬唇,“他说等他在江南站稳脚跟,会回来‘看’您的。”
宛书瑜的心猛地一沉。
她听出了那话里的弦外之音——不是简单的探望,是带着挑衅的宣告。
回到祝府时,祝昀氏正在书房看北境送来的军报。见她回来,他抬头问:“娘还好吗?”
“挺好的,就是念叨你怎么还不去回春堂喝茶。”宛书瑜走到他身边,看着军报上“哗变平息,余党肃清”的字样,忽然说,“祝宥狸的丫鬟给我带话了。”
祝昀氏翻页的手顿住,眸色沉了沉:“他说什么?”
“说会回来‘看’我。”宛书瑜模仿着丫鬟的语气,特意加重了“看”字。
祝昀氏的指尖在军报上划过,那里正好记载着北境将军夫人收到云锦后,配合擒获余党的事。他忽然笑了,笑声里带着点冷意:“他若敢回来,我就打断他的腿。”
“别总动打打杀杀的。”宛书瑜从他手里抽走军报,“他毕竟是你弟弟。”
“在祝府,只有输赢,没有兄弟。”他伸手将她拉到怀里,下巴抵在她发顶,声音低沉,“但你不一样。谁要是敢动你,就算是亲弟弟,我也不会手软。”
宛书瑜靠在他胸口,听着他有力的心跳,忽然觉得很安心。她知道祝昀氏的性子,说得出就做得到。
但不知为何,祝宥狸那话里的执拗,总像根细刺,扎在她心里隐隐发疼。
几日后,北境的第二批军饷送到了。
都楠越特意来祝府一趟,带来了将军的亲笔信,信里把祝昀氏夸得天花乱坠,说他“有勇有谋,心系家国”。
“看来这云锦没白送。”都楠越笑着将信递给宛书瑜,“将军夫人说,那匹云锦做的披风,在北境的宴会上艳压群芳,连带着咱们京城的绸缎都跟着涨价了。”
宛书瑜看着信上的字,忽然想起祝宥狸说的“给将军夫人做披风”,原来竟是真的。
她抬头看向祝昀氏,见他正望着窗外,嘴角噙着点若有若无的笑意,忽然觉得,这人的算计,真是无处不在——既用云锦擒了余党,又卖了将军夫人一个人情,顺带还拉动了祝府绸缎庄的生意。
“你早就想好的吧?”她等都楠越走后,忍不住问。
“不然呢?”祝昀氏转身,走到她身边,“祝珀留下的烂摊子太多,不处处算计着,怎么守得住?”他忽然低头,在她耳边轻声道,“包括守着你。”
温热的气息拂过耳畔,让宛书瑜的脸颊微微发烫。她推开他,转身往药房走:“我去给你换药。”
看着她略显仓促的背影,祝昀氏的眸色渐渐深沉。他知道祝宥狸不会善罢甘休,就像知道祝珀留下的那些余党,总有一天会冒出来一样。
但他不怕,只要能护着怀里的人,再深的算计,再黑的手段,他都用得出来。
只是他没看见,药房的窗户外,一个小厮正鬼鬼祟祟地探着头,把里面的动静记在心里,准备传给远在江南的祝宥狸。
那小厮的腰间,挂着个不起眼的木牌,上面刻着个小小的“宥”字。
江南的月色,此刻也正照着祝宥狸的书房。
他手里捏着刚收到的信,上面详细描述了祝昀氏和宛书瑜在药房里的互动,连“换药时指尖相触”都写得清清楚楚。
他忽然将信纸揉成一团,狠狠砸在地上,眼神里的怨怼像野草般疯长。
“宛书瑜……祝昀氏……”他喃喃自语,像是在咀嚼着什么,“你们等着,我一定会回来的。到时候,我倒要看看,这祝府的主母位置,到底该是谁的。”
窗外的桂花开得正盛,香气飘进书房,带着点甜腻的蛊惑。
祝宥狸拿起桌上的酒壶,仰头饮尽,酒液顺着嘴角流下,滴在衣襟上,像极了未干的血迹。
他知道自己现在斗不过祝昀氏,但他有的是耐心。
就像当年在祝府,他装了十几年的乖,才偷偷攒下那些“罪证”一样,他不介意再装几年,直到找到最合适的时机,给祝昀氏致命一击。
而那个时机,或许就藏在宛书瑜身上——那个他既嫉妒又渴望的女子,或许会成为他翻盘的关键。
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偷偷听见的话,祝珀说过,宛家的女子,都是“旺夫”的命。那若是旺的是他呢?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宛书瑜”三个字,笔尖划破纸面,留下深深的刻痕,像个势在必得的誓言。
京城的祝府里,宛书瑜正在给祝昀氏的伤口换药。
他肩头的伤已经好了大半,只剩下浅浅的疤痕。
她忽然注意到疤痕的形状,像朵绽开的莲花,和沈蛟那块绸布上的莲花,和祝昀氏母亲遗物里的丝帕上的莲花,一模一样。
“这疤痕……”她忍不住问。
“小时候被祝珀的侍卫用鞭子抽的。”祝昀氏语气平淡,“因为我偷偷给娘的牌位上了香。”
宛书瑜的指尖轻轻抚过那疤痕,忽然觉得心里像被什么堵住了。
她想起祝宥狸的怨怼,想起祝珀的狠毒,想起祝府里那些藏在暗处的眼睛,忽然明白,这里的平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暂时安宁。
而祝宥狸这颗被扔到江南的种子,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开出什么样的恶之花。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